童書短評》#23 陪孩子玩轉世界,探問知識

世界中的孩子系列1-4

一起認識影響全球的關鍵議題
Children in our world: Poverty and Hunger、Refugees and Migrants、Racism and Intolerance、Global Conflicts
文:路易絲.史比爾斯布里(Louise Spilsbury)、凱里.羅伯茲(Ceri Roberts),圖:漢娜尼.凱(Hanane Kai),郭恩惠譯,親子天下,1200元
推薦原因: 知 
身在台灣的孩子,其實鮮少感受到貧窮、飢荒、戰亂、難民、種族歧視等敏感議題,但在世界其他角落,有許多人正被迫承受此般處境與威脅,也有許多慈善救援團體,正致力於改善解決問題。這套書,包含了四大關注主題:「為什麼會有貧窮與飢餓?」「為什麼會有難民與移民?」「為什麼會有種族歧視與偏見?「為什麼會有國際衝突?」以淺白並富有同理心的解說文字,引領兒少讀者循序漸進理解國際議題,並積極思考:現階段的我,可以幫助些什麼?
這樣的主題看似嚴肅沉重,但書中利用許多溝通技巧,例如:豐富有趣的配圖、貼近日常的比喻想像(譬如從露營經驗,去想像難民物資拮据的生活),以及平實易懂且不煽情的觀點與文字,讓整體閱讀流暢自然,同時引發思考與探問,從好奇與關懷出發,了解世界的真實模樣。【內容簡介

盤中餐

文、圖:于虹呈,維京國際,320元
推薦原因: 知   圖 
這本以「水稻」為主題的繪本,記錄了中國偏遠地區的獨特水稻文化及風俗,作者走入田野,實際蹲點3年,成功交出這一冊迷人且詳實的歷史剪影。多色稻穀串點而成的碗中山水,讓這本書從封面開始,就予人深刻印象。蝴蝶頁裡,作者細筆巧繪了各式耕種農具,進入內頁後,雲南「哈尼族」的傳統農耕村落,以及世界文化遺產「元陽梯田」景致,更栩栩如生且壯闊呈現在讀者眼前。


pan_zhong_can_p24.p25.jpg

《盤中餐》內頁(維京國際提供)


pan_zhong_can_p28.p29.jpg

《盤中餐》內頁(維京國際提供)


在內容編排上,前半部以圖像為主,細膩描繪哈尼族人以農為本的生活樣貌;關於水稻種植、營養的科普知識,則集中放到後半段,並加入台灣本土稻作的資料。雖是科普書,卻同時兼具了美學風格及知識歷史,散發著濃濃的人文況味。【內容簡介

長的圓的,一起來蒐集!

文、圖:陳麗雅,小天下出版,380元
推薦原因: 知   圖   創 
要找圓圓的跟長長的東西,也太簡單了吧!?但這本書突破既定的思維,讓小松鼠帶領讀者走出一條驚喜的道路,沿途像是玩蒐集遊戲般,將眼光注意力放在各式動物的毛皮花紋上。原來圓的長的不一定侷限於物品的整體外觀,也可以是身上的部分條紋及斑點。誰說只能用一種方式找答案呢?
書中的拉頁及階梯頁設計,讓情節角色的埋伏及出現充滿戲劇效果,也讓孩子學著用不同的觀點及角度,去關注動物及蔬果的形貌變化。作者在最末一頁更特意保留了空間,讓孩子動動腦筋參與觀察。從頭到尾,充滿趣味性及互動性的貫穿手法,是本土繪本創作中值得鼓勵的佳品。【內容簡介

小小科學人

100人體大發現
100 Things to Know About the Human Body
文:艾力克斯.弗斯(Alex Frith)、米娜.雷希(Minna Lacey)、喬納森.梅爾莫斯(Jonathan Melmoth)、馬修.歐德漢(Matthew Oldham),圖:費德里柯.馬里亞尼(Federico Mariani)、丹尼.舒里茲(Danny Schlitz),鄭方逸譯,小天下出版,480元
推薦原因: 知   趣 
人是唯一有下巴的動物?只有人類才會臉紅?寶寶看到的第一個色彩是什麼顏色?就算已經不再長高了,耳朵還是會愈來愈長嗎?關於人體知識的奧祕,從頭髮到腳趾,從生命起源到最終,許許多多的奇問及妙解,都在這本書中一覽無遺。色彩層次分明且幽默易讀的圖解版面設計,將知識整理得條理清晰,每一頁就是一個主題問答,讀來方便精準,充滿了趣味性及暢快感,引發讀者對知識的想像力。【內容簡介

大大貓和小小貓

おおきなねことちいさなねこ
文、圖:石黑亞矢子,盧慧心譯,時報出版,380元
推薦原因: 趣   圖 
一大一小兩隻貓咪,為了搶吃飯糰撕破臉,你爭我奪,勢不兩立。這時看似正直的猴子跳出來當仲裁,卻耍出更深沉的心機,把所有的飯糰全吃下肚,懊悔莫及的貓咪只能餓著肚子哀號離開……


da_da_mao_yu_xiao_xiao_mao_.jpg

大大貓和小小貓》內頁(時報出版提供)


da_da_mao_yu_xiao_xiao_mao_2.jpg

大大貓和小小貓》內頁(時報出版提供)

這本書的繪者石黑亞矢子,是恐怖漫畫家伊藤潤二的太太,也是日本知名妖怪繪師。在熱愛貓咪及妖怪的她筆下,這則改篇自《伊索寓言》的極短篇,瀰漫著日本古卷畫風的質感筆觸,畫面中暗藏許多趣味細節,讓人眼睛為之一亮。兩隻貓咪主角誇張爆笑的肢體表情,為整篇故事添加生動的節奏與幽默的張力,看完直呼過癮,尤其最後結局,兩隻貓咪森七七的抓狂模樣,真的讓人很難不笑出聲啊!【內容簡介

左先生與右先生

Mr Left and Mr Right
文:丹尼爾.費爾(Daniel Fehr),圖:塞莉絲特.艾里斯(Celeste Aires),酪梨壽司譯,三民書局,329元
推薦原因: 圖   創 
左先生與右先生很想遇見對方,他們試了各種方法:撐竿跳、向上爬、往下挖,卻還是只能留在各自的書頁上。最後,右先生靈光乍現想出一個點子,他突然消失在書中,讓讀者自己去翻頁找找,究竟兩人會不會如願相遇呢?
這本可愛的翻翻書,設計了許多不同方向的拉頁,大玩特玩書本的空間形式,把「左、右」方位主題,徹底地融合發揮,利用趣味互動的方式引領孩子分辨學習。鮮明的色塊與幾何人物造型,簡單卻富含想像力,每一次翻頁,都是一次視覺的期待,一步步邁向令人拍案叫絕的結局。【內容簡介

慢慢來

大自然教會孩子從快到慢的生活方式
The Slowest Book Ever
文:艾普蘿.普利.謝爾(April Pulley Sayre),圖:凱莉.梅菲(Kelly Murphy),陳宛昀譯,木馬文化,320元
推薦原因: 知   趣 
這本以青少年為對象的科普書,主打「慢」:慢動作、慢觀察、慢思考,慢閱讀。剛開始要抓到這樣的節奏挺不容易,但當你慢慢看下去,沉浸在書中述及的一些從未想過,甚至是微知識、冷知識的提問時,閱讀興趣自然而然慢慢地蔓生圍繞,挺有fu的。例如海馬、烏龜、線蟲三者比賽,誰會奪得奧運慢速冠軍?鳥飛得太慢會不會從空中墜落?或者是史上最慢的演奏會,以及觀看顏料乾燥的竅門……對於凡事速戰速決的人來說,這本書提供了一種心境練習,天地自然萬物,包含人類,其實早有著「慢事實」的存在與道理。而對於習慣龜速的人來說,肯定耐看又合胃口,越緩越慢,耐人尋味。【內容簡介

下雨了!

Quand Il Pleut
文:皮耶.哥羅斯(Pierre Grosz)著,圖:黑米.沙雅(Rémi Saillard),陳怡潔譯,東方出版,300元
推薦原因: 文   圖 
下雨了,答!答!答!水滴敲響了屋瓦,男孩滑進溫暖的被窩,聆聽媽媽說的床邊故事,想像力則跟著忽遠忽近的雨聲,飛翔到屋外的天空,以及媽媽所描述的非洲大地裡。一場雨,串起了窗裡、窗外,以及故事國度的三個近中遠不同場景,最後媽媽在男孩額頭及臉上,答!答!答!也像下雨一樣,留下了晚安吻……


9789863382027_03.jpg

《下雨了!》內頁(東方出版提供)


9789863382027_04.jpg

《下雨了!》內頁(東方出版提供)

詩意滿溢的文字,馳騁想像的情節,溫暖窩心的結局,以及生動獨特的筆觸色彩,讓這本書盈滿多重層次的感官想像。在書裡,雨帶來了溫柔,帶來了歡欣,為黑夜添加動人音符,如詩如歌,入景入畫,引發深深觸動。【內容簡介

小艾!不要這樣!

Alphonse, That Is Not Ok To Do!
文、圖:黛西.赫斯特(Daisy Hirst),黃筱茵譯,維京國際,300元
推薦原因: 文   圖 
家裡本來只有納塔莉一個孩子,後來,小艾也來了。從此之後,納塔莉最常講的話就是:「小艾!不要這樣!」她真的受不了這個一直愛學人、搞破壞的小搗蛋。當小艾吃掉她最愛的書時,納塔莉畫了一張生氣的圖畫,但當圖畫上的情節如預言般逐漸成真,她反而擔心起小艾的安危……
這本書非常貼近孩子的真實心理,把兄弟姊妹之間又愛玩又愛吵,嘴巴上說討厭但內心其實很在乎的複雜情緒,描寫得幽默有趣。雖然是短短的小故事,卻能把手足議題處理得爽快俐落,情節寫實不造作,很能打動人心。書中角色刻意捨棄人類的具象外型,而是讓兩隻有著靈活大眼睛及可愛四肢造型的小怪獸,攜手上演這段好戲,讀來相當輕鬆討喜。【內容簡介


識性.味性.學性.像表現.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

東亞書房》夏目漱石好寂寞,及其他藝文短訊
(取自福井縣立兒童歷史文化館)
(取自福井縣立兒童歷史文化館)

【作家動態】

  • 村上春樹的第一個廣播節目「村上Radio:Run & Songs」將於8月在東京廣播電台(Tokyo FM)播出,內容預計以跑步、音樂及文學為主題。村上表示,跑步與音樂是他寫作不可或缺的元素,尤其從年輕時就喜歡收藏CD,過去他總是獨自欣賞,現在將與聽眾分享,所以他會帶來自己喜歡的音樂,並讓聽眾盡可能感到放鬆。該節目也收集聽眾想知道的問題,屆時村上將於節目中解答。
    title20180605xin_chao_she_guan_wang_.jpg
    村上Radio主視覺(取自新潮社官網

  • 吉田修一最新逃亡小說《北九州市/13公里》前傳,於雜誌《新野性時代》開始連載。劇情從國道10號線上一輛白色轎車被警車高速包抄迅速展開,緊張刺激的公路追逐都被直升機空拍捕捉,在小說中的晨間新聞上直播。
    此外,《朝日新聞》也報導吉田將於9月出版作家生涯20週年紀念作品《國寶》。故事描述有著俊美外表的歌舞伎演員立花喜久雄,歷經血腥、醜聞、榮耀與背叛,最後站上藝能界的巔峰,登頂後他究竟看到什麼?

吉田修一《國寶》BV

610n41ggnwl._sx341_bo1204203200_.jpg
推理作家黑川博行新作《泥濘》

  • 榮膺去年暢銷書總冠軍的94歲作家佐藤愛子,出版《人間相談:無用的生活諮詢》第二彈(白楊社),為佐藤回覆從中學生到銀髮族,跨齡各種人生階段煩惱的問答集。作者以波瀾萬丈的人生經驗,時而尖酸嚴厲、時而幽默熱情地給予讀者獨特的生活良方,是捧腹大笑之餘也引人深思的作品。
     
  • 推理作家黑川博行「瘟神系列」出版新作《泥濘》(文藝春秋)。號稱史上最好鬥雙人組的桑原與二宮,這次將挑戰涉嫌詐欺老人的腐敗學長所成立的「警慈會」,但結果卻是二宮被綁架、桑原遭槍殺……前方等待他們的命運是什麼呢?
     
  • 有「小說界黑暗女王」之稱的桐野夏生,出版《幸福》一作的續集《寂寞》(光文社),深刻描述身為人母的女性內心的空虛。這一次,住在東京灣旁豪華公寓的岩見有紗,與丈夫的關係再度觸礁,在她向一個陷入不倫戀的「媽媽友」徵詢意見的同時,發現自己也受同棟大樓的高梨深深吸引……
     
  • 已有《下町火箭》、《陸王》等多部作品行銷全球的暢銷作家池井戶潤,作品將首度改拍成電影《飛上天空的輪胎》。這部經濟小說取材自日本三菱汽車隱瞞產品質量缺陷、導致多起意外發生的真實故事,為池井創下銷售180萬冊的佳績,本次電影將由長瀨智也擔綱演出男主角赤松德郎。

《飛上天空的輪胎》電影預告

  • 90年代人氣漫畫《鬼神童子》作者黑岩善宏過世,享年55歲。以神祕、特攝為主要題材的黑岩為《週刊少年Jump》旗下創作者之一,代表作《鬼神童子》講述巫女役小明與鬼神Zenki聯手消滅世間妖魔的故事,動畫風靡港台三地,並改編成5個版本的電玩遊戲。遺作《乙女神天照》仍在連載中,黑岩去逝後將成絕響。
     
  • 擅長描寫日本戰國風雲的歷史小說家津本陽過世,享年89歲。津本曾以描寫故鄉和歌山漁民的《深重之海》拿下直木賞,代表作為暢銷書《織田信長》、獲吉川英治獎的《豐臣秀吉》,加上《德川家康》,合稱「夢之三部曲」。津本生前曾獲頒貢獻卓越的紫綬褒章、旭日小綬章,直到2018年他仍擔任直木獎選拔委員。

【得獎消息】

  • 第5屆生活小說大獎由健身教練嘉山直晃的《海濱的死神》奪得,故事敘述千葉縣寧靜的海邊小鎮,一名年輕醫生,雖處處惹議,被指責是冒犯神明的愚行、劊子手、死神,仍為協助人們有尊嚴地死亡而不改初衷。這本緊扣人性糾結與心靈交集的作品,將於秋季出版。

    ye_wan_de_sheng_yin_.jpg
    插畫家田村茂《夜晚的聲音》

  • 第65屆產經兒童出版文化獎由插畫家田村茂的繪本《夜晚的聲音》(よるのおと)獲選。沿著池塘邊,小男孩前往爺爺家時,太陽已下山,月亮當空照,他聽見鈴鈴的蟲鳴、遠方的火車汽笛,池塘荷葉上有青蛙,小鹿也跟著爸媽來池邊喝水,短短數十秒有如一齣小小的戲劇,卻在小男孩面前展示了大千世界。田村表示,這個故事靈感來自松尾芭蕉俳句「古池や 蛙飛びこむ 水の音」,希望它能進入孩子的心靈深處成為寶藏,直到成年仍靜靜閃耀。
     
  • 繼「這本推理小說真厲害」、《週刊文春》最佳推理小說、2018年本格推理小說TOP 10、第27屆鮎川哲也獎之後,新人作家今村昌弘的處女作《屍人莊殺人事件》(東京創元社)再奪第18屆本格推理小說大獎,完成史無前例的五連霸。故事描寫電影研究社的夏季合宿,經過一夜混亂後,發現一名成員死在密室中,而這只是一連串殺戮的開端而已。被今村視為入行導師的有栖川有栖驚呼:「新的本格時代終於來臨!」
     
  • 日本經濟新聞社旗下英文媒體NAR(Nikkei Asian Review)獲第20屆亞洲出版商協會最佳評論獎,獲獎作品為記者William Pesek報導菲律賓總統杜特蒂的政策和披索貶值的綜合分析。這是NAR第4年獲得該獎項。

【產業新聞】

  • 女性漫畫雜誌《月刊You》將於11月號開始休刊。集英社表示,網路化是無法改變的趨勢,該雜誌今後將發展成電子版,而目前連載中的作品,後續也將在官網公開。
    20180530-you_fullji_ying_she_guan_wang_xuan_bu_youxiu_kan_zhuan_xing_dian_zi_ban_.jpg
    (擷自《月刊You》官網

  • 日本當代戲劇代表人物之一的知名導演蜷川幸雄,過世兩年後由德間書店代為出版《身體的物語論》,為蜷川過去接受雜誌採訪的文集整編。內容以他60年的戲劇經驗,觀察象徵日本現代化的俳優,並思考人類生存的本質。書中提到的演員包括日本歌舞伎的市川猿之助、老牌藝人渡邊謙、AKB48創始成員前田敦子等多達五十幾位日本知名藝人。
     
  • 擁有40多年歷史的少女漫畫雜誌《別冊花與夢》(白泉社)將於7月號之後停刊。消息發布後許多讀者大感驚訝,各連載作品的轉移刊登也已公告,與《尼羅河女兒》並列日本早期經典少女漫畫的《玻璃假面》(早期譯名《千面女郎》),10年前於《花與夢》重新連載至今尚未完結,作者美內鈴惠表示,她會繼續創作下去,直到作品完成為止。
     
  • 原預定改編動畫的輕小說《在異世界開拓第二人生》(二度目の人生を異世界で)作者まいん(mine),因在推特上公開發表「中國人居然知道道德心這個詞啊」、「日本最大的不幸,就是隔壁住著姦國(日文音同韓國)這種世界最糟的動物」等歧視性言論,出版方Hobby Japan決定中止他截至目前共18部作品的發行,動畫官方網站也對外宣布改編計畫取消,連配音的4名聲優也表態辭演。雖然まいん事後刪文並表達誠心反省與歉意,然傷害已經造成,漣漪還在蔓延,眼前的作品禁令恐暫無挽回餘地。
    twitterjie_tu_2-horz.jpg
    事件爆發後,まいん於推特上道歉的貼文擷圖。

  • 超過10年以上的南北韓冰凍關係似有融雪跡象,據媒體觀察,北韓相關出版品在南韓明顯增加。YES 24網路書店統計,今年1-6月北韓相關書籍較去年同期銷售增長幾近8倍,直逼過去3年的總和,新書出版也較去年同期的30種增加了16種。特別的是,其中75%銷售集中在5月份,分析可能受4月及5月兩次南北韓高峰會所影響。
    脫北的前北韓公使太永浩著書《三樓書記室的暗號》已連續3週名列YES 24排行榜冠軍;而《超越邊界線》、《受害者》、《70年對話》等新書也居排行榜上位。別於以往,女性逆轉了6:4的男女讀者比例,年齡並在30-60歲間平均分布。
    另方面,有關美國總統川普的書也連帶上揚,目前《川普自傳》在經濟管理類排行第一。南韓總統自傳《文在寅的命運》則占總榜第9名,有趣的是他的讀者七成以上為三、四十歲女性。
     
  • 繼「我是俊俏美男子」之後,夏目漱石又有「我一個人好寂寞喔!」明信片出土。日本福井縣立兒童歷史文化館在二手書店發現夏目留英時期,寄給同為東京帝大畢業的兩位留德同窗藤代禎輔和芳賀矢一的三張親筆明信片,由於德國的日本留學生較多,所以讓夏目深表羨慕。夏目還寫到「真受不了這裡的壞天氣」以及「英語也一直學不好」等,學者認為這是探討夏目留學心情與友人交流情形的珍貴資料,現已列入該館的館藏,並與其他191件資料一同開放參觀。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

評論》千年一問抑或千年一嘆?從《人物風流:鄭問的世界與足跡》談起

圖片提供:大辣出版

漫畫家鄭問原畫展「千年一問 鄭問故宮大展」近日揭幕,開幕儀式冠蓋雲集,總統蔡英文、文化部長鄭麗君皆到場致詞,現場還有日本知名漫畫家川口開治(《沉默的艦隊》作者)、王欣太(《蒼天航路》作者)、韓國漫畫家尹胎鎬(《未生》作者)等不同國家的漫畫創作者,前來致意。

居江湖之遠的漫畫,能於專擅廟堂國寶的故宮辦展,即是深具意義的盛事,或許也只有鄭問獨特的畫風和世界級的影響力,才能有此殊榮。可惜的是,這終究是鄭問過世後的追念。

不可諱言,2017年初意外離世之前,「鄭問」這名字早已在媒體淡出,逐漸為世人所遺忘。這當然和他個人的行事與際遇有關,也隱隱然呼應著台灣漫畫的命運。

鄭麗君在致詞時提及,鄭問的風格始終走在前端,故宮大展象徵著「我們時代的腳步,終於追上鄭問老師的腳步。」這句話是對也錯。不是時代未曾趕上,而是我們將時代給遺忘。鄭問的創作近年確實未獲得應有的對待,然而時代風潮曾經真確切實地站在鄭問這頭,曾有一世代的創作者,看似將揭起台灣漫畫新時代的序幕,可惜最後未曾結出預期的果實,進而被歲月埋藏。

《人物風流:鄭問的世界與足跡》不只紀錄了鄭問的創作足跡,也從時光的塵土中,挖掘出其實並不久遠的殘骸和遺跡。


dscn8645.jpg

鄭問於2012年參加法國安古蘭漫畫節時,現場示範作畫。

▉鄭問小傳

從一開始的年譜,到他人的回憶,或鄭問的訪談,《人物風流》書中反覆交待著鄭問成名的經過。從小喜歡畫畫的他,國中畢業後,在未經任何訓練的情況下,考上了復興美工雕刻組,從中學習到由立體角度思考人的面相。畢業後一度從事室內設計工作,後因故放棄,開始由插畫走向漫畫之路。1983年獲得「全國漫畫大賽」佳作,同年在《時報周刊》連載漫畫《戰士黑豹》出道,陸續連載了《鬥神》、《裝甲元帥》等作品。


hei_bao_suo_.jpg

《戰士黑豹》系列


dou_shen_.jpg

《鬥神》內頁

《時報周刊》外,同時期在《歡樂漫畫》刊登《刺客列傳》,日後的單行本成為鄭問早年的代表作。1989年《星期漫畫》創刊,與馬利(郝明義)合作連載《阿鼻劍》,這也是鄭問第一部長篇的劇情連載,日後共出版一、二兩部。創作《阿鼻劍》的後期,他開始和日本講談社接觸,進軍東洋,在講談社連載並出版了《東周英雄傳》、《深邃美麗的亞細亞》、《萬歲》、《始皇》等作品,並在香港玉皇朝集團發行《大霹靂》。21世紀之後,開始將重心轉向電玩的美術設計,淡出了漫畫的舞台。


dz10607040-b04.jpg

《深邃美麗的亞細亞2》蝴蝶頁


ci_ke_lie_chuan_.jpg

《刺客列傳》裡的豫讓(左)及收錄的短篇〈劊子手〉

鄭問的創作歷程,呼應著台灣漫畫在解嚴前後的重新起飛。始於1966年的《編印連環圖畫輔導辦法》,由國立編譯館負責漫畫審查的業務,這項創作的控制和壓抑,隨著威權統治的遠去而逐漸鬆動。1987年解嚴之前,許多創作者開始集結,有些已浮出水面,在市場取得佳績,如敖幼祥、朱德庸、蔡志忠、蕭言中;有些新秀則準備崛起,如麥人杰、曾正忠、阿推、胡覺隆(傑利小子),都正磨刀霍霍準備一展身手,那生猛的創作力正尋找著解放的空隙。

▉台灣漫畫發光發熱近十年

除了政治上早已顢頇無力的干預,更大的挑戰則是日本漫畫對台灣漫畫市場的壟斷,不論盜版或合法的形式,都是扼殺台灣漫畫產業最關鍵的敵手。

時報《歡樂漫畫》(1985-1988)是全本土創作刊物最早的嘗試,也許在商業上不盡成功,但證明了這是一條可行的道路。該刊挖掘、培訓出一批新銳漫畫家,給予他們初試啼聲的舞台。

1989年是本土漫畫創作能量大爆發的一年,同為時報系的《星期漫畫》,以及主打少女路線的《漢堡漫畫》掀起了巨大的風潮。經由連載而後出版的,包括游素蘭《傾國怨伶》、曾正忠《遲來的決戰》、麥人杰《天才超人頑皮鬼》、任正華《修羅海》、胡覺隆《變變俱樂部》、陳弘耀《一刀傳》、阿推《巴力入》……等,皆成為台灣漫畫史上的經典。日後紅極一時的林政德《Young Guns》也在《星期漫畫》連載了前4回。

這些漫畫不見得都能叫座,但部部叫好,證明了台灣漫畫創作者有走上擂台,和競爭者對抗的實力。即便純本土漫畫雜誌難以為繼,這些優秀的創作者也持續發光發熱了近十年的時間。

由報章連載到專業漫畫雜誌,從台灣走向世界,鄭問由《刺客列傳》到《阿鼻劍》,再到走入東瀛的創作人生,正是這條發展曲線的最高標準。然而,沒人想到這條向上進步的趨勢,竟會突然崩落。90年代不是台漫持續發光發熱的起點,而是一現的曇花,不只是個別漫畫家的殞落,而是整個基盤的潰堤。


feng_tu_-10.jpg

《阿鼻劍》


wu_sheng_xiao_xiang_.jpg

2012年,鄭問替安古蘭台灣館繪製的主視覺圖〈勿生小像〉

▉揚名東西洋,為何終至封筆?

從模仿日本池上遼一的《戰士黑豹》,一直演化到日後反過頭來影響王欣太、井上雄彥乃至韓國、歐美等地的漫畫家,鄭問是台灣少數能「進口轉出口」的創作者,然而到了21世紀卻幾乎完全封筆。這也是貫穿在《人物風流》書裡,化不開的沉重。這些曾是鄭問的戰友,哀悼著鄭問的離去,同時也哀悼著不曾降臨的許諾。羅智成那句「鄭問其實是有些懷才不遇」,說的是鄭問,也同樣代表整個世代。

究竟是什麼原因造成鄭問封筆?或許是為死者諱,也或許可能連本人都說不清,書中並未提供明確的答案。創作者個人心境的轉折,旁人無法也不應妄自揣測,然而外在環境的因素,卻是攤在每個人眼前的現實。

遠赴日本、前往香港,當然有對自我能力的期許和宣揚台漫的使命,但在這些浪漫之下的殘酷事實,是台灣並沒有讓鄭問安身創作的商業環境。台灣漫畫從來未曾有過「產業」化的經營,不管是編劇、編輯的製作,或者是行銷、宣傳的販售,幾乎都只能靠漫畫家一人單兵作戰。尤有甚者,那「鬥爭激烈」的「漫畫圈」(書中阿推所言)有時還成了漫畫家的絆腳石。

如果只將壓力交給漫畫家個人承擔,沒有創作或經濟上的整體協助,堅持在台灣畫漫畫,如同在地獄中的苦行和試煉。台灣是鄭問漫畫最契合的舞台,但他只能離鄉背景,遠走異地,獲得了「亞洲至寶」的頭銜,但也不時傳來失和或適應不良的傳言。


man_hua_jia_he_zhao_.jpg

1989年,6位台灣漫畫家與他們的作品。左起:蕭言中、鄭問、阿推、敖幼祥、麥人杰、曾正忠。(攝影:高重黎)

異鄉終究是他人的地盤,也許在藝術上能以純粹而絕對的作品壓過,可是創作絕非在真空中生成,外國市場填補了部分的需求,同時也挖去、犠牲了其他。幾經消磨,再加上生活的考驗,放下漫畫的藝術道,竟似乎才是合理的選擇。

鄭問絕非孤例。2000年之後,前面提及的眾多響亮名字,也紛紛走上了相似的道路。他們或選擇離開,或選擇沉默。台漫於90年代燦然的成就和積累,宛如沙砌的城堡,在時光之浪淘洗下徹底消失,不留痕跡,只留下巨大的空洞。更哀傷的是,我們甚至連教訓都未曾留下。新世紀過了將近廿年,當人們討論台漫時,仍在追問相同的問題,仍是一樣的感嘆,陷入了沒有出口的循環。

漫畫魂壯志未酬

和鄭問親近的友人都明顯感覺到他內心渴望作畫的欲望,他在指導電玩美術過程中展現的堅持和熱情,正是他始終放不下的漫畫靈魂。他的弟子練任更具體提及,鄭問想以《清明上河圖》裡的人物為發想,進行改編。這項十分吸引人的計畫,如今只剩下未酬的壯志。但我們不禁反問:假設這個創作真的開始了,台灣是否能有足夠的空間和養分供它滋長?或者最簡單的:要在哪裡連載呢?如果連這樣的問題都無法回答,備極哀榮的追悼,某種意義上只是難堪的嘲諷。

「有的時候,成大事就是想起那個對的名字。」這是書中張大春所記下高信疆的話語。台灣漫畫有太多「對的名字」,鄭問是其中之一。如果最終未能「成大事」,那麼就一定有太多需要檢討和改進的地方。

新的文化政策,是繼續讓創作者單打獨鬥,還是在扶植產業?博物館是供奉遺跡和死者的冰冷神殿,還是重新喚回四散漂流各地高手的堡壘?當輔導金政策在其他產業成效皆非常有限,在漫畫上真的能有所不同嗎?台灣的漫畫,當然不是全然悲觀,新一代的創作能量正在匯集,我們不應絕望,卻也不該停止回顧的反省和質問。

鄭問已逝,陳弘耀更是早一步人生退場,但當年叱吒風雲的許多名家仍持續創作。在從歷史獲得教訓之前,應該先重建並尊重歷史。如果台灣漫畫仍是運轉不息的有機體,那些曾為它付出的人們,就不應只在訃聞版出現。死者與生者一樣重要,才能期待日後的來者。

只希望這千年的一問,換來的不會是台漫永恆的一嘆。


p1050519.jpg

鄭問

shu_feng__6.jpg

人物風流:鄭問的世界與足跡

作者:鄭問、大辣編輯部
出版:大辣文化
定價:1000元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鄭問(1958~2017)

本名鄭進文,復興商工畢業。早年曾在12家設計公司任職,後來自行成立室內設計公司。1983年在台灣《時報周刊》上發表第一篇漫畫作品《戰士黑豹》,開啟漫畫創作生涯。獲得好評後又發表了《鬥神》及以《史記》中的〈刺客列傳〉為題材的水墨手繪漫畫《刺客列傳》。

畫風融合中國水墨技法與西方繪畫技巧,細膩而大膽,作品充滿豪邁灑脫的豪情俠意。1990年獲得日本重要漫畫出版社講談社的邀請,在日本發表描繪中國歷史故事的《東周英雄傳》,引起轟動。1991年更獲得日本漫畫家協會舉辦的漫畫獎特別頒給他「優秀賞」,他是這個大獎20年來第一位非日籍的得獎者。日本《朝日新聞》讚嘆他是漫畫界20年內無人能出其右的「天才、鬼才、異才」,日本漫畫界更譽為「亞洲至寶」。

除《東周英雄傳》外,《深邃美麗的亞細亞》、《萬歲》、《始皇》等均是日本時期的優秀作品。進入2000年,鄭問開始與香港漫畫圈合作,陸續發表《漫畫大霹靂》、《風雲外傳》等作品,隨後跨足電玩遊戲《鐵血三國志》的設計製作,成為中國電玩美術的開拓者。2012年,鄭問重返台灣漫壇,代表台灣參加法國安古蘭國際漫畫節。

經典作品陸續由大辣出版社重新編排後推出新版:《阿鼻劍》(2009)、《東周英雄傳》(2012)、《始皇》(2012)、《萬歲》(2014)、《刺客列傳》精裝版(2017)、《深邃美麗的亞細亞》(2017)等。

2018年6月,《鄭問故宮大展》在台灣舉辦。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

  • 翁稷安(暨南國際大學歷史系副教授)
2018-06-21 15:22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