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場》成為想像國度裡的怪獸獵人:靜宜暑期創意閱讀營側記

趕在50年來首見的雙颱陸上警報發布前,靜宜大學暑期創意閱讀營圓滿落幕了。

這個以「閱讀與書寫」為宗旨的營隊,是由南投縣政府文化局、靜宜大學蓋夏圖書館,以及18度C文化基金會三方合作。每年暑假舉辦三天兩夜的活動,招收國小三到六年級的學員,期望透過團隊合作、思考想像、資源分享等,讓閱讀與書寫風氣向下扎根。

這項閱讀活動的參與對象,設定為曾參加南投縣「我愛閱讀」活動,獲得「閱讀高手」或「心得達人」的學童,以及由南投縣久美部落、望鄉部落及新鄉部落的圖書室推舉、在閱讀方面表現優異的孩子。

已邁入第3屆的暑期創意閱讀營,今年以「怪獸」為主題,邀請資深童書創作者張友漁擔任營隊專任講師。從南投境內不同地方匯集的孩子們,經過三天兩夜的活動洗禮後,不僅對閱讀與書寫有更多的體會,也學會了團隊合作和獨立分工的精神。讓我們隨著文字,來重溫閱讀給他們帶來的驚喜與感動吧。

IMG_4245.JPG
童書作家張友漁是本次閱讀營的專任講師。

▉第一天:面對恐懼

早上九點半,來自南投的3台遊覽車陸續抵達靜宜大學,車上的57名學童來自不同鄉鎮和部落,彼此互不相識。由靜宜大學「閱讀與書寫」文創團隊擔任的營隊輔導員分為8組,迎接了忐忑又緊張的孩子們,帶領他們放妥行李後,課程開始了。

IMG_0672.JPG

在一開始的破冰活動中,孩子們必須先學習踏出第一步,藉由遊戲,記憶未來3天裡夥伴們的名字。在遊戲過程裡,慢慢放鬆了原本緊張的情緒。

第一堂課是由「YY老師」朱靜容教授的「創意繪本閱讀」。YY老師藉由她所蒐集的各式繪本,帶領這群學童認識什麼是蝴蝶頁、書溝、跨頁等書籍設計和裝幀的基本知識。接下來並以「重述、改寫和原創」3個角度,重新解讀繪本的新意。

IMG_1533.JPG

上午是室內的靜態課程,下午則是戶外活動。配合今年的「怪獸」主題而設計的「怪獸森林」活動,先由館員帶領小學員認識圖書館周邊的4種代表植物:苦楝、樟樹、榕樹、欒樹。「生態之音」活動則配合手機操作全息投影,讓孩子們學習聽聲辨明動物,並見證立體影像。

晚餐後的「星空電影院」時間,小朋友們在圖書館的閱讀沙龍,享受250吋大螢幕播放的電影《恐龍當家》。扣合影片內容,同時針對活動第一天可能帶來的陌生感和害怕,營隊老師在電影播映後,以「恐懼」為主題,與孩子們進行討論。

什麼時候會覺得恐懼?

小學員七嘴八舌回答:「爸爸媽媽生氣時」、「和家人進香時,看到乩童流血」……

那麼,要怎麼克服這些恐懼呢?

「唱歌。」

「把眼睛閉起來。」

「假裝不知道爸媽在生氣,然後更乖更用功。」

順著這些回答,營隊老師更進一步提出討論:恐懼可不可以不去克服,先讓它存在呢?其實,我們也可以先承認自己感到害怕,因為現在我們未必有能力克服它啊……

IMG_1982.JPG

在幾番問答之後,小朋友要面對這一天最後、也是最大的挑戰:在偌大空曠的圖書館打地鋪過夜。

對所有愛書人來說,有幾個人一生能有這樣的機緣,能在群書的環繞下,在知識的懷抱中,無拘無束席地入眠呢?熾亮的燈光逐一暗下,只餘幾盞夜燈亮著。這群離家的孩子,在隊輔哥哥姐姐的協助下,在書香中安靜入夢。

這一天發生了幾件小插曲:有個三年級的小男孩,因為想家哭了,並且堅持要求下班後的父親接他回家。另一個同為三年級的小男生,因為頭暈想吐,在老師與館員的陪同下,去了趟診所。這一晚,許多隊輔幾乎未曾闔眼,因為他們擔心小朋友晚上踢被或需要人陪伴。對這群才剛脫離青少年階段不久的大孩子來說,這也是另一種成長與學習。

▉第二天:怪獸獵人養成計畫

第二天不到七點,昨天讓爸爸接回家的小男孩,已經等在蓋夏門邊。家長給兒子留下一句:「今天,你一定要住在這裡!」隨即趕去上班了。

男孩看來還是很惶恐,老師於是與他約定:「今天,我們來挑戰看看,能不能認識新朋友,喜不喜歡課程。晚餐前,如果你還是覺得很害怕,老師保證一定請爸爸再帶你回家。」

IMG_2321.JPG

 

IMG_2556.JPG

這一天的課程裡,學員們先要在滿是繪本與兒童文學的一樓書架上,選出5本作品,各組再利用這5部書名,串聯成完整的故事。任職作文教師多年的蘇依婷老師不間斷地訴說故事,帶領孩子們找尋創作靈感,大夥都聽得入迷了。

作家張友漁則展示她走訪世界所採集到的各種「怪獸」:斑駁的斑馬線上可能藏了一頭豬臉怪,住家附近的散步區域也發現了怪獸的藏身處。這個活動鼓勵孩子發揮想像力,從日常生活週遭,隨處都可發現怪獸的蹤跡。

從平面的圖像上練習尋找怪獸後,接下來便是走到戶外學以致用的時間了。「這裡有一頭龍!」「這裡,這裡有一隻……」的聲音此起彼落。在靜宜大學的羅馬小劇場,有人在色差不一的階梯上找到怪獸,有人在掉漆的牆面上看見怪獸。隊輔哥哥姐姐們,忙著以手機幫忙將這些「怪獸現行犯」捕捉下來。

IMG_3068.JPG

回到教室,依據這些影像,孩子們開始創作自己的怪獸圖鑑。有人就現有的圖案描摹出怪獸;有人將採集到的部分圖形摘出,添枝加葉,進一步畫出具體的怪獸形貌。於是,臭臉獸、胖子獸、雙頭怪紛紛出籠了。

隨後,張友漁要求孩子們在怪獸之外,再畫一棵樹。這些作品隨機貼在白板上,接著加上路徑圖,神奇地,一個個闖關怪獸叢林的故事,便自動衍生了。有個小小創作者指著叢林中的某棵樹,宣稱它是棵「酒樹」,只要進入這棵樹的陰影,任何液體都可以變成美酒。想像與創作的枝椏,就這樣自然而然地展演開來。

IMG_3416.JPG

晚上的「食農教育」,孩子們吃的是特別設計的素燥飯與豆漿時蔬漢堡。餐後,慈心基金會的老師們為學員們上課。除了認識稻米種植的過程與相關知識,還介紹原本瀕臨絕種的大田鱉,如何在無毒的耕地上被復育。

晚間的小組時間,孩子們在圖書館一樓,窩進了自己覺得最舒適的角落,或是讀本書,或是寫張感恩卡片。那麼,那個一大早被父親送來,猶自感到恐懼的小男孩呢?

營隊老師在晚餐前詢問:「今天還開心嗎?要不要試試晚上挑戰住下來?」小男孩想想之後點頭了。到了小組時間,他已和同齡的新朋友,在圖書館的地毯上翻起跟斗。幾個中年級的女孩,玩起猜拳劈腿的遊戲,有人則裹在睡袋裡,佯裝成會走動的「木乃伊」。熱鬧而自在的氣氛,已完全找不到一絲昨夜的陌生、羞澀和不安。

▉第三天:成為說書人

早上,張友漁老師列出9項提示,要求小朋友一一發想,循序漸進地,把前天的一隻怪獸,發展成關於3隻怪獸的完整繪本故事。

這9項提示,分別是:

  1. 主角是誰?
  2. 主角從哪裡找到三隻怪獸?
  3. 三隻怪獸住在哪裡?
  4. 三隻怪獸過著快樂的日子。
  5. 有天,來了個麻煩的敵人。
  6. 敵人如何找麻煩?
  7. 三隻怪獸如何解決問題?
  8. 恢復快樂的日子。
  9. 又來了一個麻煩。

IMG_4305.JPG

 

IMG_4325.JPG

下午,8組學員在隊輔的帶領下,分別展示各自的怪獸繪本,說明故事內容與創作理念。有的孩子緊張得結巴了,有的孩子一上台就忘了該說些什麼。然而,因為全組夥伴一塊兒在台上陪伴彼此,所以最後每個人都成功變身「說書人」。其中3個小女孩,還生動地將繪本內容演出來,得到了許多喝采。

張友漁在活動最後與小朋友分享:每個人都可以養許多小怪獸,你可以決定要餵牠們吃什麼,還可以和牠們說說話。她說,不管走到哪裡,永遠都不會無聊,因為「我都在找怪獸」。

IMG_4417.JPG

IMG_4679.JPG

三天的活動很快過去了,即將升上竹山國中一年級的王立沂說:「很喜歡這個營隊,學到了許多東西,尤其是第二天,張友漁老師帶我們外出找怪獸和親手做出完整繪本。」炎峰國小五年級的梁丞恩很開心認識許多新朋友,最難忘的是每次用餐時,隊輔哥哥姊姊們安排腦筋急轉彎。他說:「明年如果還有機會,我一定還要再來!」

當孩子們陸續搭接駁車啟程回家時,有隊輔姊姊哭了。隊輔們站在車道旁,努力揮手送別離去的學員。在這個三天兩夜的營隊裡,「學習」是多面向的,不論是專心上課的孩子,或是貼身陪伴的大學生,都在這場相遇裡,學到了許多許多。

因為閱讀,這群大小朋友,在許多人的善意成全下,群聚在一塊,度過了美好的夏日。期望這樣的閱讀效應也能散播出去,讓更多人在想像的國度裡,成為善於捕捉怪獸的獵人。

IMG_4792.JPG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

  • 沈芳序(靜宜大學閱讀書寫創意研發中心助理教授/創意閱讀營駐營導師)
2017-08-04 02:19
東亞書房》8月藝文短訊
冨恵陽次郎(左)遺作出版(圖片取自Bar swallowtail臉書)
冨恵陽次郎(左)遺作出版(圖片取自Bar swallowtail臉書)

 

【作家動態】

11年見證集結成書,卻成作者最後遺作,《8月6日的櫃檯那邊》(光文社)作者冨恵陽次郎癌逝,年僅37歲。冨恵因祖母在廣島原爆中過世,過去11年來,他在自己開設的燕尾蝶酒吧,每月6日定期為原爆倖存者舉辦集會,沒有政治崇拜,只有真誠的生活與經驗教訓,告訴下一代和平的方式。終戰72年的今天,倖存者平均年齡超過80歲,他動念將證詞出版,未料白髮送黑髮,冨恵撐到樣書出爐後,才嚥下最後一口氣。

akira to akira04.jpg《半澤直樹》作者池井戶潤,出版青春長篇《彬與瑛》(德間書店),描述同名的小工廠之子山崎瑛與海運名門子弟階堂彬(彬與瑛日音皆為Akira),在泡沫經濟崩壞下,肩負著各自命運,在銀行實習中相遇,亦敵亦友地面對融資對決的考驗。作品原於2006至2009年在《問題小說》雜誌連載,近期大幅整訂後出版,上市一個月即破50萬冊,並於今夏改編電視劇,由向井理與齋藤工雙主演。
日本媒體發現,曾任職銀行、被視為「經濟小說能手」的池井,筆下的半澤直樹、花咲舞等知名角色,在小說的時空裡都是彬與瑛的銀行後輩,如有機會聯手,收視肯定破表。不過池井並不認為自己寫的是經濟小說,他說:「它單純就是娛樂小說,只是碰巧故事背景是面臨財務管理危機的公司罷了。」

芥川獎得主圓城塔與恐怖小說家妻子田邊青蛙,兩人為互相理解,決定通過書信往返、互相指定閱讀。經過兩年接力連載後,他們將「不幸」的結果,出版成《讀書讀到想離婚》(幻冬社)一書。圓城說:「這是一次痛苦的連載經驗。」田邊也表示:「關係當然會惡化,他居然叫我讀寫《3D立體摺紙書》!」內容充滿讓人發笑又捏冷汗的夫妻對話,卻又令人忍不住想繼續看下去。

Shigeaki_Hinohara_wiki.jpg
日野原重明(取自wiki)

日本名醫暨暢銷作家日野原重明因呼吸衰竭過世,享壽105歲,訃告後出版業大動作推出各項紀念活動。東京三省堂神保町本店陳列日野的10部著作,規劃「日野原重明追悼區」;曾創下120萬銷量的代表作《生活好方法》,出版方也迅速加印;紀伊國屋於網路書店刊登悼文,並介紹其畢生著作。
此外,包括《不生病的15個飲食習慣》、《快樂的15個習慣》、《活得很好》等三本舊作,亦瞬間重回日本亞馬遜分類排行榜冠軍。日野原的作品,無論生活或健康建議,經常給予中高齡者莫大鼓勵。而被收錄於小學教科書的散文《給十歲的你》,也是45萬本的暢銷書,除了小讀者外,許多父母、祖父母也深受啟發。

 

為紀念夏目漱石150週年誕辰,集結300名專家執筆的《漱石辭典》(翰林書房)出版。編輯於前言表示:百多年前的漱石雖然不可能與我們同在,但當今許多日本現代用語與文體,都是漱石所發明,因此從生活、身體到心靈受其沐化的我們,強烈希望發行他的話語。
《心》是BL小說?《少爺》是處男?想要輕鬆入門讀夏目漱石的讀者,近期也有一本《漱石漫談》(河出書房)出爐,由伊藤正幸與奥泉光徹底解剖《我是貓》、《三四郎》,《草枕》等8部著作,可換種方式認識不一樣的夏目漱石。

【得獎消息】

2017芥川直木.jpg

第157屆芥川獎由《影裡》奪得,為沼田真佑出道之作,是有史以來第6個同時獲文學界新人獎與芥川獎的雙料贏家,也是第一個岩手縣出身的芥川獎得獎作家。作品描述從東京轉調岩手縣的上班族,於311震災後尋找失聯好友的過程。文中對幽微複雜的同性愛,有相當細膩的勾勒。災難背景下,有關人的內心崩塌的描繪,評審高樹信子也給予高度評價。

本屆直木獎由佐藤正午《月的盈虧》獲獎。作品為人妻與大學生的戀愛故事,意外死亡的女主角不斷藉由轉世重生尋找對方,成熟筆觸充滿懸念。評審北方謙三表示:「職業的寫作老手,卻完全不失新鮮感,獲得一致好評。」被譽為「戀愛小說名手」的佐藤,曾以《永遠的1/2》獲昂(Subaru)文學獎、《鴿的擊退法》獲山田風太郎獎,然出道34年來一直與直木獎無緣,佐藤將這次首度的入圍與得獎,視為創作生涯新起點。

2017講談.jpg

80年代日本知名偶像歌手小泉今日子,以《黃色公寓的黑貓》獲第33屆講談社散文獎,插畫為知名繪本獎得主和田誠。該書內容為小泉2007至2016年間在《Switch》雜誌「原宿百景」連載的卅多篇自傳體散文。小泉自2005年起即擔任《讀賣新聞》讀書委員,不定期發表書評,被譽為第一個「偶像書評家」。
曾獲伊藤整文學獎的詩人穗村弘,則以《雞皮疙瘩》(PHP研究所)獲第39屆講談社紀實文學獎。全書42篇文章描寫日常生活中好笑與恐懼往往僅有一線之隔,滿載的幽默中,時而令人背脊發涼。封面由設計大師祖父江慎操刀,特殊裝幀也頗引人注目。
巧合的是,本屆得獎作品除了皆由名家設計外,封面上的人物也都各自抱了一隻黑色小動物。

第12屆小說現代長篇新人獎,由葭森大祐《幕末鬧市》拔籌。本書描寫江戶新選組隊員與女藝人的搞笑二人組,相當具原創性與娛樂性。優選為李周子的《網咖護士》,以網咖為家的派遣護士,看盡看護家庭成員的傲慢自私,無望灰暗的氛圍,彷彿有種往黑暗深淵拉扯的力量。獲獎作品摘錄及獎評將於12月號《小說現代》雜誌刊載。

仙台地方出版社「荒蝦夷」發布消息,將創辦「仙台短篇文學獎」,邀請日本東北地區創作者報名,8月公開招募,獲獎作品將於雜誌《小說昴》(集英社)刊登。

 

【產業新聞】

韓國出現前所未有的獨立書店熱潮。過去兩年,首爾開張了150家個性獨特的書店,各種概念書店蓬勃發展。諸如只賣詩歌集的書店、只賣貓書的書店、專營讀書會的書店,還有私人諮詢書店,採一對一預約制,經過一個小時的談話,來為你精選最適合的書,9個月內有250人使用。
除了新型態書店正在開打,近來還有「書啤」的流行,書店中可喝咖啡或啤酒,並舉辦各種活動。其中最讓消費者感興趣是寫書評,夾在書中即可換免費咖啡,功能就像網路書介下方的留言欄。

murakami_k01.JPG

村上春樹韓版《刺殺騎士團長》6月30日登板開放預售,迅速強殺各大書店排行榜,將持續蟬聯14週冠軍的韓國本地作品《語言的溫度》硬聲擠下。出版方首刷10萬冊,開放預售4天即緊急再版,累計上下集共30萬冊。韓國教保文庫表示:預售消息一出,也拉抬了《海邊的卡夫卡》、《挪威的森林》、《沒有女人的男人們》等書銷量增加47%。讀者多為30歲世代,占43.1%。7月12日公開上市,至今仍高踞榜首。另,東野圭吾《危險維納斯》名列第9。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

現場》該是香港書展轉型的時候了

▉書商也填不滿的書展

今年的香港書展,號稱是最多參展商參與的一屆,但自報名時間起,主辦單位貿易發展局十分留意參展商的去留,服務態度也更勝從前,從中似乎可嗅到一絲緊張氣味。若業界人士心水清一點,會知道大型出版社和書店——如2016年底倒閉的Page One——都不再參展了,而小型出版社原本伺機進駐主場館 Hall 1,但Hall 1 的攤位最後卻要靠原來設在 3 樓的電子書商才能填滿。至於 3 樓的空缺便由第一屆「運動消閒博覽」來補完。

面對書商、書店的退潮,貿發局如何保住這個人流達 100 萬人次的「金雞蛋」?以今年的狀況來看,他們的因應對策或許是「空間利用的商場化」。

今年香港書展的主題是「旅遊」,不少評論人都批評這主題沒有香港特色,內容也空洞無比。細看貿發局此舉,其實揭示了其策展的新趨勢,以及其力求對抗網絡年代傳統書展消亡的決心。書商未來的生存之道,或許也可在此得到點啟示。貿發局把 3 樓一角闢為「日本館」,內裡有日本國家旅遊局等各地參展商,儼如小型旅遊展。此外再配合「運動展」、香港書展中的兒童館等,便能把數天的香港會展布置成商場,讓入場人士在這裡擁有美好而長久的體驗——那怕他們買不買書,下一年還是會慕名而來。

_DSC9444.JPG

▉轉型!自家攤位賣別人家的書?

主辦方將香港書展空間商場化,書商也開始轉型,不再視香港書展為衝銷量、散存貨的地方,而是加入展覽的意味,回歸書展的本質。就像以網絡出版聞名的「有種文化」,他們見讀者人數開始減少後,除了減少出書量,更慢慢在出版和策展兩端調節平衡。

有種文化今年以「香港日常」作為主題,在不同出版社搜羅該主題的書籍,攤位設計不像過往強化出版社的形象,而是走近似特色書店的路線,但又不像一般書店在書展的特賣場設計。總編輯 Ivan 指出,今年出版的書籍比較少,也把銷售重心拉離銷售層面。「倒不如藉書展作宣傳,與行內一些獨立書店、品牌合作,嘗試可否增加他們的曝光機會。當然未必十分幫得上忙,但可以加強彼此聯繫,也算是聯誼。」

_DSC9459.JPG
里人文化事業有限公司讓香港17間獨立出版社聯合在內設攤(圖左)。

_DSC9399.JPG
CUP媒體讓獨立出版社「格子盒作室」在內設攤(圖中平台)。

為何他們不太重銷售?答案在於其出版方向。

自從 2012 年《一路向西》爆紅後,網絡出版如雨後春筍之勢,由小說大賣發展至電影的不計其數。可是網絡出版實有賴 Facebook 的宣傳,但自從 Facebook 收緊演算法後,若不買廣告,所能接觸的群眾愈來愈少,而隨著Facebook的發展以及有會員另起爐灶,高登論壇亦日漸失去其領導地位,導致網絡出版物的盛況不再。

另一方面,同行競爭激烈也是問題之一。「市面上有這麼多出版社,競爭很大。我們找作者做網絡書,但其他公司亦然,我們又不是甚麼大公司,那憑甚麼一定要別人選擇你們的公司?」「創造館」的余兒身同感受。

「透過行業外的宣傳方式,我認為比較能有效增加人流。」有種文化的 Ivan 道。「今年我們找了更多不同的合作伙伴。以往我們出版,通常向書局作宣傳,其實是行業對內的一種宣傳方式。漸漸地大家開始習慣使用互聯網宣傳,所以現在我們會與不同業界合作。例如食譜書,我們會尋求與生產煮食器材公司、食品公司合作,以他們的網絡作宣傳。」也因此,書展攤位的露出,便是出版商對產品公司的承諾,能為其產品招徠或展覽,不一定只有賣書一條路。

同時他們亦會出版食譜、手工藝等類別的書籍,雖然這類書籍不會特別暢銷,但銷路較為穩定。

相較之下,以故事、小說作主導的「創造館」,像在走另一條路。他們主力推動買賣小說的版權,好讓其故事能翻拍成為電視劇或電影,繼而帶動銷量。他們最近的代表作《今晚打喪屍》已拍成電影,亦有故事賣出電視劇版權即將開拍。

上:《今晚打喪屍》​電影預告。(台灣已發行,華映娛樂發行)
下:《一路向西》作者「向西村上春樹」又一電影改編作品《西謊極落:太爆‧太子‧太空艙》預告。(台灣9/8上映,華映娛樂發行)

可是香港這條「小說→電影/電視劇/手遊」的供應鏈還未成熟——香港的電視台不多,太香港題材的故事也難以拍成電影進軍大陸市場,加上經理人制度、版權公司等等尚有很大的發展空間。「創造館」的老闆余兒指出,由於作者的收入微薄,因為熱誠才會寫故事,他不想一本書便完結他們的故事,所以希望故事還能繼續延續下去。」

「你的貨品要有品質保證。只要不斷推下去,故事便能延續下去。」

▉除了紙本書,出版還有其他可能

撰寫這篇文章的同時,正值《壹周刊》賣盤和《飲食男女》雜誌版停刊,紙媒未來的生存空間如何,可見一斑。上述出版人的意見和體會,或許也帶給同業們一些刺激——出版社應該摒棄舊有對「一本書」的想法,不要被「形式」所左右,要站在更高的地方思考全局。

出版商並不只是出版商,而是資訊/內容提供者,紙本出版只是表現內容的一種形式。一個點子,要透過什麼方法,在網上、紙本、活動、書展、版權等面向一併推動?如果這一個點子不適合書展時發生,那麼我們如何在其他地方把它賣出去?未來的出版人,或許得思考如何花費心思為點子量身打造形式,並將其看成一個「大型活動」來推動。

「書展若淪為一個展銷場,就像工展會不賣新商品,只是將原有的商品促銷,也難怪會有『一元書』拍賣了。」Ivan 的說法可能誇張,但誰會想到《壹周刊》需要賣盤?是時候放棄舊有的想法,不只是對於一本書的想法,也該放下門戶之見。類同的出版商可否來點聯乘之作,以雙方的人氣來推書——一如李克勤和容祖兒一起辦演唱會那樣。出版商合作日久,了解雙方運作之後,又可否成立聯盟?

「有點像林夕和 Middle合著新書《閉起雙眼 你最掛念誰》。如果林夕有『我比你強為何要跟你合作我為何要幫你』的想法,那麼任何好點子都無法合作。」余兒道。

_DSC9420.JPG
別怕,是假手!書展內有出版社以每本10元價格促銷,平台上以萬聖節道具裝飾。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

2017-08-01 21:52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