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書房》7月歐美藝文短訊

【作家動態】

為平衡以白人為主流的出版現象,由《衛報》及Fourth Estate出版社主辦,鎖定黑人、亞裔、少數民族作家而設立的「貝姆短篇小說獎」(BAME short story prize),本屆由史密斯(Lisa Smith)的〈友誼萬歲〉(Auld Lang Syne)奪魁。Auld Lang Syne為蘇格蘭語,是英美跨年倒數播放的歌曲(中文翻成驪歌),該文描寫除夕夜一名老人被關進監獄的故事。本屆共6人入圍,其他入圍作品包括:華裔大學生Henry Wong的〈7-Eleven〉,描寫耽溺美式文化的馬來西亞孩童;出生於香港的詩人Kit Fan〈免稅〉(Duty Free),主角為在香港機場擔任清潔工的新移民單親媽媽。

冷硬派推理小說家麥可.康納利出版新書《深夜秀》(The Late Show)。這是繼洛杉磯警探哈瑞˙鮑許與林肯律師系列之後,康納利新開啟的第三個系列。他將讓鮑許退休,改由好萊塢分部夜班的年輕女探Renée Ballard上場。康納利說:「跟多數警察單位一樣,偵探角色也多以男性為主,我已年過60,覺得是該加入一些突破性創意的時候了。而Renée這個角色,靈感是來自一位我非常欽佩的女性朋友。」

The Sisters Chase.jpg

「驚人」、「完全讓我驚訝」、「真正的震撼」,獲各家媒體如此一致評語的《蔡斯姊妹》(The Sisters Chase),內容為18歲的主人翁瑪莉,在母親車禍死亡、無家可歸、還要照顧4歲妹妹的景況之下,展開不擇手段的生命旅程。心理醫生表示:「瑪莉難以置信的性格世間少見,但絕對真實。」《紐約時報》書評說:「作者Sarah Healy筆下的瑪莉,比《控制》一書的女主角艾咪更具毀滅性。」

受名嘴歐普拉激賞的海地新銳女作家丹蒂凱特(Edwidge Danticat)出版新書《死亡的藝術》(The Art of Death)。一直深受死亡與悲傷所困擾的丹蒂凱特,將此書獻給她的母親,嘗試用寫作的藝術哀悼。書中描寫托爾斯泰《懺悔錄》裡親人甚至自己的死亡、希欽斯《人之將死》中與癌症的鬥爭、《百年孤寂》作者馬奎斯對死的恐懼、童妮˙摩里森書中自殺與謀殺的亮點,以及村上春樹神戶地震小說集《神的孩子都在跳舞》等。

Victor LaValle.jpg
圖片來源:LaValle官網

「若文學之神將村上春樹與拉爾夫˙艾里森混合在一起,結果就會是Victor LaValle。」巫婆、妖魔、種族主義警察,Victor LaValle的新作The Changeling,借用童話故事與恐怖體裁,將紐約化為魔幻寫實的險地。書評表示:「毫不誇張,這是今年最可怕、最令人不安,卻也最美麗的小說。」

被譽為「美國在世最好的短篇小說家」的安˙比蒂(Ann Beattie),出版《整裝待發的貴客》(The Accomplished Guest)。書名出自艾蜜莉˙狄金生的詩〈The Soul should always stand ajar〉中,受天堂招喚的靈魂(客人)。比蒂以社交活動或飯局為場景的13個短篇,探討高齡化、死亡、友誼與家庭、人與人脆弱的連結等情狀。她說:「人們常關注青春期的彆扭,卻忽略老化的尷尬,有許多不得不屈服於老的事情。」書評表示:「多年來許多作家前仆後繼想模仿她,但她精準的幽默與嘲諷依然無人能及。」

Legacy.jpg

《鬥陣俱樂部》作者恰克˙帕拉尼克(Chuck Palahniuk)11月將出版成人著色書《遺產》(Legacy),帕拉尼克告訴媒體:「我想邀請讀者參與這個故事,讓讀者個性化地完成這本書。」他並暗示,《遺產》一書不會迴避他以往探討的黑暗主題。事實上這已是帕拉尼克的第二本著色書,第一本《誘餌》(Bait)於去年底出版。

美國《時代》雜誌評為「年度最幽默作家」的大衛.塞德里(David Sedaris)出版新書《拾遺》(Theft by Finding)。塞德里目前居住英國鄉間,自稱每天出門撿拾路邊垃圾。近40年來他忠實保持寫日記的習慣,紀錄目睹的怪事或趣事,本書即是1977至2002年間從未出版的日記,有他對周遭世界的敏銳觀察、誠實的內省,還有一如既往的幽默機智。聽過塞德里脫口秀的人就知道,他在節目中分享日記是許多人晚上最開心的時光,《波士頓環球報》與《紐約時報》都投以「2017年最值得期待的新書」評價。

Killing England.jpg
圖片擷自O'Reilly官網

深陷性騷擾醜聞而遭福斯新聞解雇的金牌政論名嘴Bill O'Reilly,9月將發表新書《殺戮英倫》(Killing England),記述美國獨立革命期間的殘酷鬥爭。O'Reilly曾出版過數本「殺戮系列」,專寫甘迺迪、林肯、耶穌、雷根等名人的死亡。美國《國家地理》雜誌原擬將以二戰名將巴頓將軍為主角的《Killing Patton》改拍成影片,但於6月初宣佈計畫中止。

【得獎消息】

曼布克獎得主史威夫特(Graham Swift)繼英國指定教材的《水之鄉》後,以《省親節》(Mothering Sunday)奪下獎勵「最富想像力文學」的豪森登獎(Hawthornden Prize)。內容以中篇小說的長度,描寫一次大戰時,年輕女傭與上流之子偷歡的一天。書評稱:「這是一部猶如寶石的情慾佳作,微妙的感情,暫停在過去與未來之間。」愛和死亡的結局,如書名這個節日的由來,從一天的光明開始,結束於黑暗之中。

教授寫作的學院講師施普福特(Francis Spufford),53歲才出道寫小說,就以18世紀紐約為背景的《金山》(Golden Hill)連下三城,繼柯斯達文學獎(Costa first novel award)、翁達傑獎(Ondaatje prize)後,再奪艾略特新人小說獎(Desmond Elliott Prize)。此書描寫1945年一名年輕人在生猛的老曼哈頓的遊歷,每個巷弄、每扇門後都可能是一場驚奇的冒險。評審表示:「精湛的技巧、高水準的娛樂性,恐怕不只是今年新人獎之冠,也是歷來最好的。」

Nipples on My Knee.jpg
古怪書名獎入圍作品(取自官網)

怪書名是通往暢銷的捷徑嗎?英國《The Bookseller》雜誌的古怪書名獎(The Diagram Prize for Oddest Book Title of the Year)得獎名單出爐,由《膝蓋上的乳頭》(Nipples on My Knee)拿下網路票選第一。獲選沒有獎品,但提名人可得廉價紅酒一瓶。其他競逐者還有《養豬上班族》、《一個猿猴的人類進化觀》、《熱愛你的女士景觀:相信直覺,關心「下部」,找回激烈的女力》等,但倘若得知《膝蓋上的乳頭》為一本「牧羊人的回憶錄」,相信所有人都同意它的獲獎實至名歸。

【產業新聞】

So Much Things to Say.jpg被稱為「介紹巴布.馬利(Bob Marley)迄今最重要的作品」的《有太多話要說》(So Much Things to Say)本月出版。這是一本口述歷史,傳主巴布.馬利是將雷鬼樂傳入西方的鼻祖,第三世界巨星之首,葛萊美終身成就獎得主,反種族主義的音樂鬥士。

馬利從牙買加貧民窟男孩搖身成為文化偶像,至今仍被視為牙買加民族英雄,他為阻止政治惡鬥的內戰,差點死在槍手底下,卻成功換來國家的和平,他的生日被訂為牙買加國定假日,病逝時得年才36歲。在他的喪禮上,牙買加政治領導人悼詞:「他是個僅次於上帝的人。」書評表示:「如果巴布.馬利是耶穌,那麼作者Roger Steffens就是聖彼得。」

 

紐約Liveright出版公司將於南非前總統曼德拉百年冥誕,出版其27年政治囹圄下所寫的獄中書信,並由孫女Zamaswazi Dlamini-Mandela撰寫前言。卷一精選其中250封寫給家人、追隨者、監獄與政府當局的信,預計2018年7月出版;隨後出版的卷二,則將有更全面的收錄。編輯表示:「這些第一手資料,見證當政者的囚禁是為了消滅曼德拉巨大的影響力,甚至希望他一舉死在牢中。但曼德拉的韌性與決心,即便受拘禁仍不減其威望與尊嚴。」

去年自GCP集團(Grand Central Publishing)出走的總編輯Deb Futter及發行人Jamie Raab,近日重起爐灶,於美國六大出版商之Macmillan旗下成立青瓷圖書(Celadon Books),計畫每年推出20至25部新作品,涵蓋小說和非小說。Raab表示:「在同一個地方待了30年,是不得了的任期,但新冒險總是十分誘人,面對未來的變化,讓人不禁充滿活力。」
另,針對Futter空出來的職缺,GCP集團發行人Ben Sevier,邀請曾任GCP、Gallery Books、Scout Press執行主編的Karen Kosztolnyik接掌。他說:「我口袋沒有比卡倫更適合的名單,深信她將帶領GCP邁向更蓬勃的發展。」

Wizarding World.jpg

J.K羅琳網站Pottermore慶祝哈利波特20年,成立網路社群「魔法世界讀書會」(The Wizarding World Book Club),旨將全球粉絲凝聚起來。Pottermore數位總監表示:「這個社群是回應粉絲熱烈要求才成立的,每週都有新的討論。第一週將分享與哈利波特初次邂逅的故事,之後的主題包括魔法世界與麻瓜世界、友誼與勇氣等。」在Twitter上,哈迷欣喜若狂,因為J.K羅琳雖未公開表示會參與讀書會,但她向來在Twitter非常活躍,因此每週五這裡將可能是捕獲野生羅琳的好地方。

5次獲得超級盃冠軍,4次獲頒超級盃最有價值球員(MVP)的新英格蘭愛國者隊傳奇四分衛湯姆˙布雷迪(Tom Brady),這次又得第一。日前他宣布將出版《TB12法》(The TB12 Method)一書,不到24小時內竟迅速衝上亞馬遜暢銷榜冠軍,而新書9月才要推出。「TB12」是布雷迪的自創品牌,書中闡述39歲「高齡」的他,如何長期維持巔峰的方法,出版商推崇:「布雷迪革命性的鍛鍊法與奇蹟般的成就,將使這本書成為運動員聖經」。

全球最大的企鵝出版社股權被拋售。英國培生教育出版集團(Pearson)於2月經過史無前例的損失之後,將企鵝22%股份賣給德國博德曼集團(Bertelsmann),作價10億美元,還包括《格雷的五十道陰影》、傑米˙奧利佛的食譜、《列車上的女孩》等價值3.55億美元的暢銷書版權。媒體表示,過去20年培生不斷拋售珍貴資產,但都不及這次帶給投資者的驚嚇,22%股權轉到德國公司手上是最傳奇的一章。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

報導》7月歐美童書藝文短訊

 

20世紀最具影響力的繪本大師桑達克(Maurice Sendak),過世5年後,明年又將有新作出版。桑達克基金會會長卡波內拉(Lynn Caponera)去年在查閱已故藝術家的檔案資料時,發現了一份圖稿,這份題名《地獄的快快與熱熱》(Presto and Zesto in Limboland)的手稿,是由桑達克和他老朋友兼合作者約林克斯(Arthur Yorinks)共同創作,是一部文圖都相當完整的作品。


桑達克遺作《地獄的快快與熱熱》

1990年,桑達克為了配合倫敦交響樂團演出楊納傑克(Leoš Janáček)的作品Rikadla(1927年楊納傑克為一系列荒謬有趣的捷克童謠譜曲),繪製了這個故事。當時看過這些圖像的約林克斯,認為這些圖如果只供現場觀眾們觀看一次,豈不是太可惜了。與桑達克長期配合的出版商考量過請人將捷克童謠詩句譯成英文,可惜因為翻譯這些無厘頭童詩的難度太高,加上桑達克也有其他計畫正在進行,這些圖稿從此被塵封了7年之久。
這系列捷克童謠的其中一首,說的是甜菜根結婚的故事,桑達克因此暱稱這些圖稿為「甜菜根故事」。1997年,日本小提琴家宓多里(Midori Goto)詢問桑達克可否在她的募款演出中使用這些圖稿,桑達克同意了。表演結束後,約林克斯趁機詢問,可否將這10張圖稿延伸成一本書稿。於是,在兩位好友的腦力激盪下,「甜菜根故事」化為完整的故事。
然而,當年完成創作後為何沒有出版?約林克斯回憶道:當時桑達克全心投入Brundibar一書的創作,他自己則更醉心於劇場,出版工作因此沒有接續。幸運的是,這兩位摯友擕手合作的作品終究要問世了。約林克斯說:「當年我們一起創作時,真的充滿了歡笑。」

 


蘇斯博士奇妙世界博物館(圖片來源:官網)

6月3日,蘇斯博士奇妙世界博物館(Amazing World of Dr. Seuss Museum)於美國麻州春田市(Springfield)開幕。館內的設計、陳列與展出內容,完全來自知名兒童文學作家蘇斯博士的童年與他創作的書,充滿歡快的色彩,強調孩子在閱讀中同時可以遊戲與探索。
博物館二樓的展出屬於靜態陳設,包括蘇斯博士的生平與生涯發展的歷程。一樓展場則很能吸引兒童的興趣,不同展間有不同的主題,邀請孩子們實際體驗參與,包括在螢幕上作畫、用大塊樂高積木拼出一座動物園、展示書裡的角色,以及提高孩子對於音樂描述和語音描述覺察力的互動螢幕裝置等。
蘇斯博士的作品儘管帶動了孩子自己閱讀的風氣,卻也被批評含有種族歧視與排外的意涵,特別是他早年發表的政治漫畫。有鑑於此,館方特意同時提供英文與西班牙文的展出相關資訊,除了強化兒童文學的多樣性、融入移民議題之外,也表現出對博物館周邊西語社群人口永遠張開臂膀的善意。

 

英國最重要的兒童圖書獎「卡內基文學獎」,以及歷史最悠久的繪本獎項「格林威大獎」,2017年史無前例同時頒給美國的作家與插畫家。卡內基大獎得主是蘇佩提斯(Ruta Sepetys)的《流向大海的鹽》(Salt to the Sea),格林威大獎則頒贈給藍‧史密斯(Lane Smith)的《一個部落的孩子》(There Is a Tribe of Kids格林)。
兩項大獎的評審團表示:「這些獲獎的作品展現出,文學與插畫對於幫助孩子了解周遭的世界扮演了何等重要的角色,不論是透過歷史的鏡頭或是他們身旁的自然世界。這些得獎與入圍的作品深刻證明了,是故事──尤其是那些弱勢的聲音,讓人們的聲音被聽見。這些故事鼓勵年輕讀者不要僅僅只注意那些顯而易見的新聞。」

 


(圖片來源:金氏世界紀錄官網)

為慶祝《哈利波特》誕生20週年,全世界的波特粉絲們紛紛用不同方式慶祝。
來自英國博爾頓(Bolton)11所小學的676位學生,全部打上葛萊分多學院的領帶、戴上眼鏡、手持魔杖、額頭上還畫上哈利波特的正字標記閃電形疤痕。他們齊聚在一起5分鐘後,歡慶自己打破了金氏世界紀錄。每位參加者都獲贈一冊《哈利波特:神祕的魔法石》。
紐約一家名為e.t.c.的城市導覽公司,則舉辦了名為「鷹頭獅、高腳杯和黃金:大都會美術館巫師之旅」的遊覽活動。這項互動式觀光活動,帶領老老少少的粉絲走遍大都會美術館,尋找所有與《哈利波特》故事中的有關文物。e.t.c.的創辦人列維(Evan Levy)曾任職於大都會美術館的教育單位。他親自擔任這項活動的導遊,帶領遊客走訪館裡所有近似《哈利波特》書中設定的空間與藝品,如獨角獸掛毯和羅馬雕像,試圖讓孩子們化身成書裡的角色。
被問及這項美術館導覽活動會持續舉辦到什麼時候,列維回答:「直到人們不再對《哈利波特》感興趣為止──意思是,永遠不會有那麼一天。」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

現場》十張照片看香港書展:總編輯的私家書展景點
004攝影
004攝影

1.書目倉存表

這張書目倉存表,對出版社來說很重要。

每年書展前,我們會盤點書籍數量,整理出會場所需的書目清單。但紙上所載的數量,無論是687、1369或23(本),都不會讓我們感覺有太大不同,因為我們不能影像化1369本書究竟是多少。

日劇《重版出來》中曾言,新任的編輯一定要去看看出版社的倉庫,以及書籍被廢棄的過程,才能了解賣不出的書籍對倉存有多大壓力。若說到要花多少錢與心力,來處理倉庫中的數字1369,就變得有意義而且很有份量了。

「我以後不會亂說要印多少了。」這是我盤點時,心裡大喊的話。萬一要搬倉庫,哪怕新倉庫就在附近,甚至同一大廈內,都是非常可怕的事情啊!!!

單單選取好題材並認真製作,就能減少出版社倉存壓力嗎?我想必須從源頭思考,這本書應該出版嗎?特別在書展時,我會重新考慮用紙和尺寸,務求書籍裝箱後不會太笨重。

也會重新思考出版人的兩難:到底第一刷該印多少?印太多就需要更多的存倉空間,太少又怕虧本。第一刷賣光後,是否應再版呢?市場是否已經飽和?再版後會不會反而只能放在倉庫內???

這些實在是非常非常因果孽報的一回事!

2.攤位地圖

每年都來書展探班的朋友常問我:「為何你的攤位每年都在差不多的位置?」這故事要從頭說起。

每年年底的香港書展,主辦方貿發局會來信詢問,是否參加來年的書展。各出版社需表達意願,並決定攤位的數目及大小。

主辦方會按出版社租用攤位的多寡,來分配位置選擇的先後次序。租用攤位數量愈多,選擇優先權愈高。而對於租用攤位數目相同的出版社,則靠抽籤決定次序。

以CUP為例,我們租用兩個攤位,假設我在「租二攤」組別中,抽到20號,則在我之前,已有19個「二攤」出版社,以及一大堆租用3個或以上攤位的參展商,比我早挑選位置。

再者,主辦方會限制參展商可挑選的區域,租用「二攤」的出版社,基本上只可選擇離入口最遠的位置。所以CUP每年的位置,幾乎都落在相似的地區。

說了長篇大論,不難發現,大型書店和出版社在整個機制中占盡優勢,因為他們有財力租用大攤位,所以能選用人流較高的入口和位置、生意自然比較理想。

如果主辦方有意培育出版,大可嘗試讓小型參展商進駐入口位置。如此,一方面可讓小型參展商獲得更多曝光機會,也可分散入口處的人流,不會像目前水洩不通。

3. 印刷廠

印刷廠在出版業中是關鍵的角色,但我們的認識最少。

有客戶常常疑問,為何要一星期才可印刷完成,或者為何不能用原紙打稿等等。他們以為像辦公室的影印機般按鍵即可。

除此之外,還有些我們沒有在意和不理解的事情。有一次印刷廠告訴我,用紙方面出了點問題,因為之前連續暴雨,紙張變得非常潮濕,需要風乾才能印製。當我正準備走進工房了解狀況時,老闆跟我說了兩個故事:

「我有兩位師傅,其中一位剛剛發現食道潰爛。」由於他工作時間長,飲食不定,導致胃酸逆流,剛剛從醫院出來。

「另一位下身全黑了。」甚麼意思?原來他長時間以小腿承托紙張,其重量導致瘀黑……

聽罷這兩個可怕的職業安全故事,即使延遲出版期也是無可奈何啊!

4. 果籃

這間印刷公司跟敝社合作十數年了。每年書展,他們都會送一個果籃,即使那年沒請他們印書,亦會逕自送來。

我在他們員工身上亦看到,已經逝去的情義禮節。

有一次,我和上司到他們公司開會,會議尾聲,對方老闆和我上司閒聊,其員工仍站在旁邊,即使有來電找他,他也不走開,只道:「我跟老闆在開會。」

更厲害的是,他們從不說「不」,不管客戶的要求有多誇張、多厲害,只要向這家香港首屈一指的印刷廠要求,他們便會說:「盡力做,放心!」無論結果如何,他們總是令我很安心。

5. 書展通道

不熟悉會場的話,香港書展簡直是個大迷宮。展館多、活動場地分散,而且設有通道管制,由主辦方的保安或工作人員「把守」。

書商員工進入會場,需要出示有認證碼的工作證,惟工作證數量往往不及員工數目,故經常出現很多人在出入口交換工作證的獨特風景。

6. 旅遊主題

自2011年開始,香港書展設立「年度作家」,介紹西西、也斯、董啟章等著名香港作家。去年不再以作家為題,換上「武俠文學」,依然予人一種本土味道、具「香港」書展的特色。

可是,今年以「旅遊」為題,就備受爭議了。

這個主題放諸四海皆適用,缺乏獨特性。要使其言之有物,不至空洞乏味,如何演繹出香港情懷便是重頭戲。回憶香港舊日風貌的作品、善於描寫香港山水的作者、以香港為題的攝影集,甚至打破「食買玩」的體驗旅遊,都值得介紹。

而這次主辦方的主題內容,大多以作者角度出法,例如介紹香港探險家李樂詩,或者是郵輪專家等,更或是某些作者周遊列國時,所得的紀念品。至於剛才提及的香港特色內容,恐怕幾希。單將重點聚焦作者,反而很難突顯香港豐富的文化了。

7. 讀者大不同

香港書展,為期7天,每一天的消費者也略有分別。

首日星期三的入場人士目光多放在新書上,追求先睹為快。星期四,最常見的是家長和學生,趁平日人流少,前來選購學業相關的教材和補充練習。星期五至星期日,則是情侶和上班族的天下。星期一的讀者多是來閒逛,期望偶遇心頭愛好。最後一天則多懷著找便宜貨心態。

8. 外帶單

從書展開幕的前一天起,場內便不時有人鬼鬼祟祟,他們不為偷東西,而是來「送禮」。在你不為意那一瞬間,丟下一堆外帶菜單,然後逃去無蹤。

儘管香港會議展覽中心有幾間餐廳,但CP值不高,要解決7天書展的十多頓飯,實在需要外求。可是展場之大、人流之多,讓工作人員與世隔絶,意外地帶動了附近餐廳的外帶業績。

但故事並不止於此。當全會場的工作人員都光顧這幾間餐廳,可想而知,每到用餐時間,餐點準不準時便憑乎運氣了。能在下單後一小時收到外送食物是很幸福的,而等個兩小時也並非新奇事……

好了,餐到了。到底我點的「肉絲麵」是否變成揚州炒飯?凍檸檬茶是否已變常溫?抑或:「抱歉,我們漏單了。」

在香港書展,要吃一口米飯,著實不易。

9. 奇怪推銷

因為「吉祥物妹妹」長得實在太可愛,活像卡通人物,所以得此稱號。她滿臉驚訝地跟我說:「剛才有位女士,跟在我們攤位看書的小男生說:『你看中文書嗎?我來跟你介紹帝王將相』,然後強行拉走他了。」

今年書展有六百多個書商,要突圍而出,的確要多動腦筋。但這種像地產經紀搶客人的方式,還是第一次看到。


這張圖片,是銷售英文雜誌的公司,以即時英文測試,吸引讀者前往其攤位。

10. 風水陣

大概會有人因為「書」和「輸」同音,而對書展避之則吉。想不到有人會在攤位內,也擺文昌塔等風水之物,莫非風水陣真的可以讓財源滾滾來?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

2017-07-21 17:15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