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場》曾經的文化輸出No.1——啟發各國大型書店後,台灣書店接下來呢?
誠品書店,截自Youtube
誠品書店,截自Youtube

許多讀者可能沒有意識到,近年台灣書店無論在空間設計或陳列選品的能量十分豐沛,並不輸給亞洲甚至全世界的書店。八〇年代興起的連鎖書店如金石堂、由日來台的紀伊國屋等,當時皆以明亮寬敞的空間,宣告書店新時代的來臨(現在卻被認為走的是「傳統」路線);稍晚(1989)成立的誠品書店,則以木質裝潢、燈光等元素納入書店設計。

在這段時間中,台灣出版所謂的「黃金十年」過去,隨之而來的是市場不斷下滑、網路興起等趨勢變化,但書店幾經起伏後卻仍百家爭鳴,更影響至中國、日本等地。


金石堂城中店(照片:取自金石堂書店的官方Facebook)

▉中國的十三五「全民閱讀」文化工程

最為台灣讀者熟悉的中國書店之一可能是方所,初期由台灣行人文化實驗室負責規劃,從2011在廣州開幕後至今已有四間店,成都規模更破千坪,空間挑高開闊,店內四處可見以繁體字書寫的氛圍詩句,為中國書店開啟了新篇章。


方所(攝影:H2NCH2COOH,取自wiki)

其後各省份也有不少計畫,除了像廣州這類書店本來就十分多元的城市,武漢、蘇杭等地也都出現了座落在商場裡的書店(營運主管不乏台灣資深書店工作者),不僅有許多相關「實體書店復興」的報導,上個月的山東高考,就要求考生以「不打烊書店」為題作文(諷刺的是就在這此前,山東的一間24小時書店「睿丁島」因不堪虧損而宣布暫時停業)。

至於為什麼近年中國會興起這麼多書店,很大一部分是因為近年其政策中有「打造書香中國」的項目,基於政治體制的特殊性,中國的產業發展與政府支持與否有極高正相關——光民間有錢是不夠的。

西西弗1_縮.jpg
西西弗書店(攝影:沈如瑩)

書店簡直如雨後春筍般連綿不絕,九〇年代創立的西西弗書店,於2013年後積極展店,英式風格裝潢搭配店員手寫文宣,在連鎖大眾閱讀和獨立風格中取得極佳的平衡點;24小時的物外書店、從北京起家的言几又(店名拆解於「設」字)、標榜「中國最美書店」的鍾書閣⋯⋯每天光是消化新店開幕的訊息就讓人眼花撩亂。

這些面積廣大、裝潢「高大上」的書店看多了,有時不免覺得太過走火入魔。前幾日朋友傳來鍾書閣即將在蘇州開的新分店報導,不禁令人啞然,這到底是書店還是夜店哪?

▉就算抄也要抄得青出於藍的日式美學

說蔦屋「抄襲」,恐怕要引來許多粉絲森七七了。別那麼介意,全世界最會抄襲別人的人就是賈伯斯,但誰也比不上他的成果。已經有許多報導甚至專書介紹蔦屋,零售業競爭激烈,想要脫穎而出,本來就必須不斷思考創新的營運模式。從傳統影碟出租店一路開拓新型態書店、商場、家電賣場等店型,蔦屋的確有其厲害之處。

函館蔦屋_縮.JPG
函館 蔦屋書店(攝影:周莉莉)

「代官山 蔦屋書店」於2011年開幕,與好樣本事一同獲選為全世界最美的20間書店後,逐漸為台灣讀者熟知,並成為到訪東京時必訪景點。打破傳統書店的陳列邏輯,以書和商品結合的主題,企圖帶給讀者不同的「生活提案」——書和商品一起陳列,聽起來不覺得很熟悉嗎?

台灣讀者早已習以為常的書店模式,在當時的日本卻是全新的體驗,蔦屋亦的確在開發新店型之前正式參訪過誠品書店;其後的「函館 蔦屋書店」,主打書店內自辦活動,包括烹飪教室等,也是台灣行之有年的模式;2014年開幕的「湘南 T-SITE」,白話翻譯就是複合式商場;大阪「枚方 T-SITE」樓上的旅館,也在七月底正式營運了⋯⋯

雅昌_縮.jpg
雅昌藝術中心(攝影:沈如瑩)

除了這些,才剛開幕,位於銀座新地標GINZA SIX的「銀座 蔦屋書店」,其實讓我想到了中國深圳的「雅昌藝術中心」。這個較不為台灣讀者所知的「會員制藝術書店」,是由印刷技術十分精良、同時也經營藝術拍賣的雅昌文化集團於2015年創立,並由曾負責方所的台灣行人文化實驗室擔任初期顧問。館內搜羅全世界各地的藝術書籍,搜羅許多古籍、特大開本、博物館畫冊等,僅限會員入場閱覽、購書(非會員則需購買門票),標榜「藏富於美藝」,將圖書視為一種收藏品。

▉從外地書店經驗,回看台灣書店

好書的價值本來就遠超過本身的定價,古書市場也由來已久,不過這種具門檻的營運方式好壞見仁見智。「銀座 蔦屋書店」是以「藝術」和「日本文化」為核心的主題書店,除了代官山店開始就經營的古書領域,連武士刀也都在銷售範圍之內。不過在同樣標榜以專業「禮賓接待員」負責第一線的營運及服務背後,還有另一項秘密武器:美術出版社。蔦屋的母公司CCC在2015年收購了這間以《美術手帖》雜誌廣為人知的美術出版社,並借重成員長才,為銀座蔦屋的選品打下厚實的基礎。前台、後場兩端都對商品有高度專業,這間書店的未來便十分值得期待。

抱著書店同業的心情走訪幾間日本蔦屋書店,最大的心得其實是他們在統合資源上的做法十分值得學習(選品、陳列當然有可觀之處,但台灣的大、小書店相較之下也並不遜色),當然這是因為母公司CCC本身實力雄厚、願意嘗試,從集點卡到異業合作等面向,都打破許多日本企業經營的想像。

其實,無論在台灣或是外國,開書店並不真的那麼難,但維持營運卻是極大的挑戰:主張要夠明確、又必須找到獲利的平衡點;在需要長時間才能達到成本回收的前提下,反而更要持續投入資源⋯⋯種種難題皆考驗著書店經營者。就算是一間規模不大的獨立書店,也只是數字後面少幾個零,複雜度卻沒降低多少⋯⋯

回望台灣,談起書店經營的現實面,容易換來「要害一個人破產,就是叫他去開書店」或是「要結合文創/餐飲/品牌」這一類的萬用警語,不如討論書店本質的浪漫來得討喜。於是,近年來「美麗的書店」經常成為話題,好像在網路購書成為主流後,近乎夢幻的氛圍成了實體書店最大的魅力(或許有些人覺得這是「唯一」的魅力)。

但美麗的書店,真的是答案嗎?

▉「書」才是最美麗的主角

有河BOOK提供.jpg
照片:有河BOOK提供

綜觀現在的書店空間,獨立書店隨店主品味展現特色,大型書店則聘請專業設計師打造氣勢,可說各擅勝場,一年比一年熱鬧。好的設計有加乘效果,既然「書」無論在哪裡買都是同樣的內容,若能藉由適合的硬體陳列襯托出特色,自然更容易提升閱讀的興趣。

看著不斷推陳出新的書店,雖然是讀者的福氣,但太過強調空間本身的宣傳,不免讓人覺得厭煩。實際置身其中後發現細節粗糙、選品無甚可觀者更所在多有。反而在那些裝潢樸實、安安靜靜賣書的書店裡,雖然可能沒有讓人眼睛一亮的「提案」,卻在書架與書架間逡巡時,更能感到一種溫暖而熟悉的安心。

一百種書店有一百種樣貌,網上神遊固然心嚮往之,最重要的是實地走上一遭才能真切感受。無論不以為然或一見鐘情,一間被人走進踏出的書店,一間為了生存而琢磨經營模式的書店,終將協助我們持續思考實體書店存在的價值,以及台灣書店經驗如何再次進化,讓文化輸出的能量源源不絕。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

2017-07-27 21:38
7月伴讀 超粒方、亞次圓、邱顯忠》進擊的youtuber人生

▉對《星際異攻隊》的愛,讓他走上youtuber之路

專訪當日的前天,超粒方去理髮,削平兩側頭髮,中間部分抓直立挺,看起來酷帥,讓人聯想《星際異攻隊》的勇度。

超粒方在YouTube首次獲得爆量注目,是花了兩星期,將漫威宇宙電影,包含從《鋼鐵人》到《蟻人》,乃至影集《神盾特攻局》數季,做成總長近四十分鐘的《MARVEL電影+影集劇情回顧總整理》三部曲。點擊率與回應都很驚人,奠定他邁向專職youtuber的開始。

超粒方的父親邱顯忠,與同樣成為youtuber的弟弟亞次圓,對超粒方影像影評印象最深刻的,也是這三部曲。邱顯忠說:「以線性時間軸,清晰準確整理那些混亂龐雜的影片資訊,找出統一的情節線,讓人讚嘆。」

七年前,《星際異攻隊》上映,超粒方熱烈地表示:「這是我最喜歡的漫威電影之一。」他的第一部影片點評也給了《星際異攻隊》,當時上傳到Facebook,後來刪了,而《星際異攻隊2》上映前,他又心癢難熬做了新的影像影評,細解它不夠認真看待自己、嘲諷英雄公式的迷人之處。

當時就讀高三的超粒方,就因為喜歡《星際異攻隊》那些不像英雄(比較像是失敗者)的英雄,開始大量接觸美漫。相對漫威宇宙其他電影,台灣觀眾對《星際異攻隊》非常陌生,這就讓他更有興趣鑽研,從此也就回不去了。

_DSC6806.JPG
超粒方(左)與亞次圓兩兄弟的房間。

▉在電影中捕獵微小細節

關於製作影評影片,超粒方並不覺得辛苦。總整理漫威宇宙的三部曲影片,其前置作業包含寫一萬多字稿子,「我的臨場發揮功力,其實不是太好,照稿子念,會比較踏實。」

提到影評創作,超粒方講述:「影評必然是主觀,不可能有絕對客觀。這都是個人意見。只是我會盡可能採取中立,優缺點都講,不過度偏頗。」

讓他想要成為youtuber的人,則是同樣身為影評youtuber的冏星人。超粒方表示冏星人製作影評時的邏輯非常清楚,而且會將自己的經驗與感性帶進來,比如說談《海底總動員2》,冏星人就講到家人有失憶症。

好奇他會不會也這樣做?超粒方從未代入過自身經驗,創作影評時理性十足。問他為什麼沒有?「讓我思考一下。」超粒方猶豫了好一會兒才回答:「就是自然而然的沒有。」

另外,超粒方對《星際大戰》系列的大規模整理,也頗獲好評。他是在《星際大戰7:原力覺醒》上映後才回過頭看所有星戰電影。他對前傳(首、二、三部曲,1999到2005年)、後傳(七部曲於2015)的評價,反倒不如本傳(四、五、六部曲,1977到1983年)。他說:「本傳有冒險精神,角色鮮明討喜。前傳則有過多的電腦特效,又不是那麼傑出,給人假假的感覺,故事相對來說也比較混亂。」

是不是對科幻電影,尤其是太空史詩電影情有獨鍾?畢竟連超粒方之名,都源自於《星際效應》超立方空間(三次元空間,再加上時間維度的影像呈現)。超粒方立即表態,「對欸,《星際異攻隊》也是啊。」

_DSC7014-編輯.JPG

進行單獨訪談時,我老有種他不在這裡,不知道飛去哪一個宇宙的感覺。他只專注於電影本身,電影以外的事情,他似乎並不怎麼關心。他無疑是個漫遊者,游移在鏡頭與鏡頭之間,搜尋細節。

「我想讓觀眾得到更多資訊,和他們可能原來並沒有想到的東西。」比如他就注意《羅根》裡的X教授長出頭髮,而飾演X教授的派崔克.史都華在超粒方專訪與提問裡,也回應到那是導演的想法,主要是作為腦部病變後的象徵。

超粒方也慢慢將理論導入影評之中,但他強調「講法又不會過度深奧和嚴肅」。他對《怪獸與他們的產地》的點評,雖然帶入羅蘭.巴特《S/Z》、羅伯特.麥基《故事》、西奧多.米倫《精神病:反社會、犯罪、以及暴力行為》等文本,鉅細靡遺討論分析怪獸、怪胎的定義與分類,但整個影評的進行,仍舊是簡單扼要、直白講述的。

▉與其獨樂樂,不如「加點吉拿棒」

一頭栽進美漫與電影世界之後,因為觀眾愛看、點閱數很高,超粒方更有熱情投入新興的網路影視產業。甚至,他決定中途休學,全心全意以此為職業。但影像影評講究速度,甚至要根據以往反應與回饋預測網路觀眾的動向、喜歡的主題,幾乎得做出即時反應。「速度是最主要的考量。」因此,他與夥伴(部長、半瓶醋、XXY、太郎等)成立「加點吉拿棒」,企圖以多人組合創造更快、更多元的影像分享平台。

關於空間,加點吉拿棒工作室位在板橋某商業大樓,空間約有45坪,裡面收藏各式公仔與海報。至於內容,加點吉拿棒是YouTube上第一個由多位youtuber共同主持的專業影視知識分享頻道,包含電影公司或台灣公視等都來尋求合作。迄今為止,加點吉拿棒已專訪過飾演金鋼狼的休.傑克曼、《奇異博士》的班奈迪克.康柏拜區、《通靈少女》的郭書瑤,最近則是應公視邀約,在《他們在畢業前一天爆炸2》開播前,對第一季進行總回顧。

因為加點吉拿棒與公視的合作,讓鮮少接觸台灣影視的超粒方,重新檢視台劇與國片的可能性。他其實不會特別排斥台灣影視,畢竟父親邱顯忠就是公視節目和紀錄片的製作人,爺爺以前在1980年代更是戲院的經營者。邱顯忠以前大量看國片,如果有適合的主題,超粒方覺得為父親製作國片影像影評也無不可。

_DSC7024.JPG

▉但人生不止有進擊,有時會被突如其來的狀況逆襲

看似一帆風順的超粒方,實際上最近也遇到瓶頸。他眼神有點暗,「YouTube改了公式,讓我們這些評論類影片陷入劣勢。」YouTube會根據使用者習慣計算並推薦同一類型影片,而不是較廣泛、全面的推薦。他說:「以前是可能相關但不一定完全相關,現在則是完全相關。」因此,生活類(開箱、旅遊等)的影片在YouTube更容易獲得注目。

加點吉拿棒的影片,已經有好一陣子了,沒有獲得高得嚇壞人下巴的點擊率。不管在哪一個領域,到頭來,很遺憾的,還是純娛樂的東西最受歡迎。毅然決然創業,卻面對YouTube狹隘至極、推薦公式的轉變,超粒方打算怎麼因應?

這就得回頭談談,加點吉拿棒除了由複數youtuber組成外,還有什麼特點了。超粒方答覆:「我們想要融合不同的主題,做出多樣性與多元感,觸及更多觀眾,一起加進來討論。譬如,我們現在開始做直播,每個星期五固定時間,會一群人討論某部電影。」

是啊,找出必勝絕招之前,多方鍛鍊總是好事。在某個程度上,超粒方與夥伴們也是類似星際異攻隊一般的組成,雖不是個個魯蛇,但都帶著各自的脾氣與因為年輕而必須克服的種種障礙,合作無間抵達成功之彼岸或許是最終目標,但旅程中過程免不了一番跌跌撞撞。但至少,這一艘名為「加點吉拿棒」的太空船,正穩當地帶著超粒方與他的夥伴們,前往值得冒險的遠方。

_DSC7172.JPG
加點吉拿棒工作室。

▉影像以外的力量,超粒方推薦書單

超粒方對電影的認識與吸收,紙本方面大多來自《Empire》雜誌,深受其報導、影評的影響。台灣的影評幾乎不看,除了閱讀習慣外,主要也因為他期待的是「直接告訴讀者這部電影優缺點」的影評,這在台灣的影評中較少看到。

影評之外,喬治.馬汀的奇幻小說《冰與火之歌》系列,對超粒方來說,魅力無窮。不只是改編的同名美劇迷人,小說本身也讓他沉迷。超粒方表示:「小說有奇幻元素,但大部分時候都只是set,作為背景,比如龍或者鬼什麼的,不會經常出現。喬治.馬汀擅長建築一個世界觀,以現實世界的歷史誇張十幾倍,《冰與火之歌》的主要故事,就是依據英國玫瑰戰爭史實,將之擴大化改寫。」

至於必看的美漫,他極力推崇奇幻小說家尼爾.蓋曼的《睡魔》(The Sandman),還有2009年改編成電影的、艾倫.摩爾編劇的《守護者》(Watchmen)。至於漫評,超粒方則是推薦《Mr. Sunday》、《Emergency Awesome》。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

書評》楳圖一雄的突變劇場:評《漂流教室》

 

日本動漫之所以所向披靡,關鍵就在於沒大沒小——把小孩當大人,把大人當小孩。小孩和大人之間的差異,比一般以為的大,卻也比一般以為的小。楳圖一雄一開始就知道這一點。

某年某月的某一天,一整間小學突然被瞬移到砂石荒漠之中,原先的所在地則開了一個大窟窿。於是這邊的家長急著找回孩子,那邊的小朋友則被迫迅速長大,為活下去展開一場大逃殺。《漂流教室》這個驚人的設定,標示著楳圖創作生涯的轉捩點,不過在進入漂流之前,有必要回頭去看一下作者本身的演化。

▉揉合傳統怪談和西洋哥德的華麗風格

日本戰後一代的漫畫家,或多或少,都受到了手塚治虫的啟發;1951年橫空出世的原子小金剛,甚至可以視為領航日本邁向世界二大經濟體的精神圖騰。不過就在舉國上下都陶醉在原子小金剛所帶來的明亮前景同時,別有胸懷的楳圖也發展出揉合西洋哥德風和傳統怪談的華麗風格,逐漸以「恐怖漫畫」的名號嶄露頭角。這個時期,他也畫了不少少女愛情漫畫,積攢了不少人氣。在他稍後的作品裡,女性微妙而扭曲的心理常常成為推動劇情的機關。




《漂流教室》裡老師們紛紛喪失心智,企圖絞殺學生。圖:尖端出版社提供

楳圖筆下的少男少女完全處在一種精神隔離的狀態,找不到窗口與外界溝通。他們不了解世界,世界也不了解他們,一旦輕信了任何人,結果只會是接踵而來的陷阱;到頭來為了自保,甚至自己也必須下海玩心機。這樣的處境不單是青少年的專利,大人們在朝九晚五之餘,也不難在故事中找到共鳴。

在楳圖的世界裡,大人永遠是小孩子的對立面,他的每一部作品幾乎都有不願意長大、甚至不能長大的基調。然而他的小孩子也不是一般的小孩子,每每都有超齡的表現,反而更像小大人——把大人裝進小孩子的身體裡。其實他真正抗議的,並不是轉大人這件事,而是生而為人的原罪,不過好在他是個多才多藝的玩咖,演戲唱歌樣樣來,後來還當了導演,把自己拍成了電影。他一方面厭世,一方面又玩世,所以一出手就把人性推進谷底。 

▉三種突變造就的恐怖

楳圖的恐怖手法主要來自於突變,這可以進一步細分為生理突變、精神突變以及生態突變。早期的作品對生理突變情有獨鍾,像《靈蛇》(おろち)中的〈姐妹〉,一活到18歲,全身就開始長黑痣,迅速毀容變形;或者又像《蛇少女》(へび少女),誤打誤撞發現養母是蛇精,還被逼著一起變成蛇類。


靈蛇_姊妹.jpg

楳圖一雄的作品〈姐妹〉


蛇少女.jpg

楳圖一雄的作品〈蛇少女〉

相較於虐待或肢解這一類的直接暴力,變成爬蟲或節肢動物顯然更令人不安,觸動了潛意識裡對返祖現象的恐懼。不過把人類和動物嫁接在一起,有時候也會出現超卡哇伊的效果,像《猫目小僧》。這位貓眼睛的小朋友專門在人家的天花板上窩身,偷窺嫌疑濃厚。他自己是妖怪,卻又因緣際會和各種妖怪交手,行自己的俠仗自己的義,頗得日本怪談的真傳。

然而和精神突變相較之下,生理突變反而顯得小兒科了,因為身體突變也可能是自己幻想出來的。楳圖常利用精神上的不穩定或「不可靠的敘事者」來做文章,在一些特殊狀況下,幻想出來的世界也可能成為真實的時空,可以真的走進去打卡。腦洞開很大,反而營造出浮生若夢的哲學感,《漂流教室》準備登場了。

▉生態浩劫後的世界

漂流教室01-小封面.jpg這個在《週刊少年Sunday》上從1972年刊登到1974年的故事,一開場就以不凡的氣勢和節奏逼得讀者喘不過氣來。跟媽媽大吵一架的翔奪門而出,負氣上學,到了學校不久,突如其來的震動竟把整個學校震到另一個時空,校牆之外只見一望無際的荒漠,此外再也沒有其他文明。

這個場景設計本身就充滿了隱喻。地震對日本來說是家常便飯,但砂石荒蕪的末日景象卻更像原爆或第三次世界大戰後的場景,冷戰的威脅不言而喻。楳圖非常技巧地讓這個異次元場景一直處在黯淡而透明的光線中,像到了月球,少了大氣層的障蔽,頭頂就是虛無的太空。

這裡出現了第三種突變——生態突變。楳圖之前的故事格局大多是個人性的,頂多把家族親友牽連進來,但《漂流教室》卻是以整間學校為主角,還把它放在一個浩劫後的世界。學生們先是和大人們對立,爭取權力和資源,接下來自己也開始搞分裂,互相攻擊,甚至吃起人肉來。


圖1:一陣神祕震動,大和小學862名師生連同校舍一起消失了.jpg

尖端出版社提供

學校後門發現集體墓碑,似乎說明這裡是身後的未來世界,接連出現的大小怪蟲、單眼節肢怪、海星怪……更讓整個形勢雪上加霜。被稱為「未來人類」的單眼節肢怪尤其搶戲——人類已經是被取代了的物種。經過一連串的搬演,詭譎的生態環境已不只是被動的佈景,它更像是一種生物,一個主動的角色,具有獨立的人格和意志。公害、環污、漠化、保育這些生態議題也被拔高到了主旨的層次。

故事發展到後來,幾乎已經成為如假包換的科幻小說,楳圖也沒忘記穿插一些「殺必死」:看守時光隧道的夢露機器人,被小朋友鹹豬手襲胸,結果立馬秀逗暴走,非常敏感,不過我們還有機會在其他作品裡與她相遇。最後在翔和母親的跨次元合作之下,儘管人沒有回來,但楳圖還是給出了一個溫情主義的類happy ending。

▉終極的恐懼與擁抱死亡

接下來的作品《洗禮》又回到了母女議題,年華老去的女明星生養女兒,竟是為了利用她的肉體來讓自己青春永駐。經過《漂流教室》的淬煉,這齣變態心理劇,把生理突變和精神突變運用到了無懈可擊的地步。大腦移植的橋段,也為日後《我是真悟》中關於意識的形上討論埋下伏筆。


洗禮.jpg

楳圖一雄的作品〈洗禮〉

恐怖的東西,多少都有誇張和惡搞的成份,對志在娛樂大眾的楳圖來說尤其如此;這也是為什麼當搞笑漫畫《小誠》(まことちゃん)問世時,一點違和感也沒有,甚至還成為楳圖最受歡迎的作品。這套漫畫大概可以類比為當年的《蠟筆小新》,葷腥不忌,作者還研發出「古哇西」的手勢(ぐわし,五指張開,中指小指彎曲,比的同時要喊「古哇西!」),一時之間,日本上下都在古哇西。楳圖上節目時,也常拿著誇大的古哇西手板對著攝影鏡頭「古哇西」,配合一頭阿珠媽捲髮和驚悚的表情,世界頓時喜樂洋溢。

小誠.jpg

楳圖在1995年因為腱鞘炎而中止創作,停筆前的最後大作《14歲》被視為是《漂流教室》的續集。這次故事一開始,生態突變立即以最極端的形式主導全局:基因改造出來的雞胸肉中,忽然誕生了一位雞頭人身的 Chicken George。他在短時間內就掌握了所有知識,並打造出諾亞方舟級的太空船,為地球來日的毀滅做準備。

人類最後的希望落在一群綠髮兒童的身上,雖然他們順利離開崩毀中的地球,卻只有短短14年的壽命。在14歲的前夕,少年船長在把同伴冷凍起來後,運用念力衝出宇宙,結果落在一條馬路上,還發覺之前的母宇宙只不過是一條小蟲。奇妙的是,這個美麗新世界的萬物之靈,居然是雞頭人身的物種!這已經是碎形加超弦理論的領域了。

人類終極的恐懼,在於自我的消亡;而生命終極的設計,偏偏就要你擁抱死亡,除非你想當怨靈。恐怖小說從頭到尾就在提醒我們這一點。

 

《漂流教室》(盒裝典藏版)
作者:楳圖一雄  
譯者:施凡
出版:尖端  
定價:2500元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楳圖一雄
日本恐怖漫畫大師,作品以探討人性黑暗面為主。1972年於《週刊少年SUNDAY》開始連載《漂流教室》,並於1975年榮獲第20屆小學館漫畫大賞,代表作品有《漂流教室》、《14歲》等。

譯者簡介:施凡
專職日文譯者,畢業於淡江大學日文系,主要譯作有《宇宙兄弟》、《人魚之森》、《人魚之傷》、《夜叉之瞳》、《境界之輪迴》等。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

2017-07-25 21:11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