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書活動》我的童書大冒險:帶你看完一個展,做完一本書
每年暑假來臨前,學校、圖書館和教育專家可能早就開好一長串書單,準備讓孩子們利用漫長的暑期時光,藉著全方位的閱讀充實自我。今年暑假,在鼓勵孩子專注閱讀一本書之前,先從帶領孩子「認識」一本書是怎麼生產出來的,或許是另一個不錯的選擇。
近日開展的「我的童書大冒險:親子天下動手玩故事展」,活動推出半個月以來反應熱烈。不同於以往的「看」展模式,這項主題展強調「玩」展體驗,藉由互動遊戲的規劃,讓參展的親子家庭,親身體驗童書從最初的故事創作源頭,到上架成為販售商品的過程,並了解出版產業的重要角色,包括作者、繪者、編輯、印刷的工作技能與專業知識。
閱讀從來就不是靜態的活動,在親子共讀的過程中,我們對書本的理解和感想,孩子們的領悟或反應,與作者創作的意念之間,本來就會有多重的觸發或衝撞。所以,「我的童書大冒險」不讓參展的大小朋友靜靜看展,盡情在這座「閱讀遊樂園」遊玩,才是最佳的觀展Style。
▉六大展區,從無到有的奇妙歷程
「求救!求救!」童書星球的書,全被噴火龍不小心燒掉了,現在需要你跟作家樂樂猴、畫家心心貓、編輯奇奇熊和印刷康康豬一起做童書,拯救童書星球。
這座閱讀遊樂園的入口,設計成一本展開的大書,開宗明義告訴所有參展的大小朋友們,接下來即將進行一趟有趣的童書冒險。
「看完一個展,做完一本書。」不只是「我的童書大冒險」展覽的主題,這裡指的「做」,是以有趣的立體設計及互動形式,按部就班呈現出童書繪本的製作流程。
展覽共分為故事劇場、作家星球、畫家星球、編輯星球、印刷星球,以及展期限定商品6大展區。分別用來呈現故事靈感、圖畫創作、編輯實務、印刷技術等創作的不同階段。看完展覽,等於一次了解童書繪本從靈感發想到創作產出的過程。
▉12位創作者分享創作幕後的祕密
知名的英國兒童文學作家與評論家艾登‧錢伯斯(Aidan Chambers)說:「創作者和插畫家,是幫助孩子成為讀者的歷程中,最有影響力,也最精采的明星。」
「我的童書大冒險」邀請12位童書創作者共同參加,以孩子們容易理解和感受的形式,將「故事產製工廠」立體化。包括賴馬、陳致元、唐唐、王淑芬、王文華、哲也、童嘉、崔永嬿、黃郁欽、陶樂蒂、林小杯、水腦等12位風格各不相同的創作者,都已在童書創作上耕耘多年,讀者們對他們的作品也不陌生。展覽中除了展出作家們的手稿與作品外,更結合數位互動科技,將童書創作的歷程立體化、遊戲化,告訴孩子們童書從創作到分享的樂趣。
首先是「故事劇場」以動畫投影揭開序幕,啟動一場「故事產製工廠」的旅程,引導小朋友展開挑戰童書製作的任務。
在「作家星球」通訊站,拿起話筒,就可以聽到你喜歡的創作者們正在和你打招呼。
作家創作一本書,故事靈感出現的時機往往是個奇妙的過程。也許是在日常散步時,也許是騎車的瞬間,有可能因為半夜打不到蚊子,或是想起童年院子裡的花果菜園……在作家星球中,孩子們可以透過「聲音帽」,聽見創作者分享故事誕生的祕密。
魔法畫廊展示了近100幅畫家們特別出借的草圖與完稿,讓孩子看見一本書從角色設定到場景安排,從草稿到完稿繪製的過程。除此之外,現場也展出協助畫家們構思圖面設計的輔助用品(創作小幫手),你會驚訝於創作者的特殊創意。
在「我的童書大冒險」展覽期間,12位參展的創作者會輪流當「作家值日生」,安排一天到展場內與大小朋友面對面,親自朗讀作品,分享作品背後創作的過程,讓大小朋友直接從創作者身上吸取創意能量。陳致元、王淑芬與童嘉還會在周末舉辦「展覽限定.達人課程」,邀請親子家庭一起體驗繪畫與製作手工書的趣味。
手工書達人王淑芬主持「我的『動』畫書」,教孩子用一張紙,結合光柵板,讓圖畫不用電腦特效就能動起來。最後還帶著大小朋友設計創意書盒,打造一份充滿巧思的禮物書。
▉多元互動體驗
美國教育學家杜威提出「做中學」的教育理念與方法,認為孩子可以從實作經驗中,累積建構自己的知識寶庫。這與幼教理論的「玩中學」學習模式是相輔相成的,意思是讓孩子把做事當作遊戲,一邊玩一邊學習新事物。此次「我的童書大冒險」展覽,相當程度地融入該教育方法,運用數位科技將多項動手做的實務體驗轉化為遊戲刺激,讓孩子們邊玩邊學。
畫家星球裡有「發光的桌子」,讓孩子透過光桌,跟著大師學畫畫。
編輯星球設計了「編輯快問快答」,協助小朋友了解編輯到底是什麼職業?「排版挑戰桌」則讓大人小孩一起試試,故事要怎麼說最有趣。「書封設計師」則讓孩子利用平板電腦,設計出自己的書籍封面,完成後還能與投影合照,並上傳至臉書分享作品。
印刷星球提供的「做書材料包」,讓孩子們現場動動手,用一張紙做出一本書。
一本書就是一個世界,要創造出這個世界,需要各個領域的專業。「我的童書大冒險」帶領孩子們認識一本書從無到有的產出過程。走進展場的小小讀者,親身經歷過書籍的各種產製過程後,應當會更加愛護手上擁有的書冊。
如果有可能,我們甚至可以期待孩子們從愛書人變身成小小做書人,發揮清晰洞明的觀察力、源源不絕的想像力,運用不受拘束的創作能量,動手打造出自己創作的手工書。●
【展覽資訊】
「我的童書大冒險:親子天下動手玩故事展」
展覽時間:2017/06/23(五)~07/16(日)
參觀時間:週日~週四11:00-18:00;週五~週六11:00-21:00
展覽地點:Citylink松山店三樓展演廳(松山車站樓上)
書評》重新理解東亞的身世與意義:《流離》之路
做為朴範信第二本在台翻譯出版的小說,《流離》相當具有時代意義。
登上韓國文壇四十餘年來,已出版40部長篇小說的朴範信,被寓為「永遠的青年作家」,除了顯示他的豐厚創作力之外,其實也說明作家那充滿熱情的人生觀,以及對於掌握世界變化與趨勢的敏銳度與即時性。
《流離》以男主角流離一生的故事與蹤跡為軸,時序貫穿19世紀末至20世紀中葉的東亞。故事中以「水路國」代表韓國、「火人國」為日本、「大地國」為中國,「風流國」則喻意台灣,帶出各國之間戰爭、殖民與分裂的乖舛歷史。
當流離告訴讀者:「我是流離,生在路上,流轉於路上,請不要問我故鄉事。」檯面上說的是,變動的我沒有什麼過去故事,檯面下則直接指出:故鄉之於我是多麼重要。
流離自出生之後便不斷經歷「禽獸時代」的歷史,這其實也反映屬於戰時世代的朴範信,對於所生時代的反思。朴範信自稱案前貼著一張亞洲全圖,流離的移動路線就在這亞洲全圖上,逐漸形成一條各種戰爭發生的路徑。
說《流離》是部理解東亞戰爭病史的歷史之書,或許有些太過,然而生長於南韓的朴範信,的確跳脫了南北分斷體制的思維,讓小說主角帶領讀者去鳥瞰、瀏覽整個東亞的故事。這樣的關懷視野,值得讓人多加注目。
《流離》以東亞為地域單位,在這個各國皆彼此連帶的空間中,故事便圍繞著敘事學傳統中的母題「弒(厭)父與戀母情節」展開。
小說一開始,流離的父親(生父)便嚷嚷著「世上的父親都應該被殺死,國家才有希望。」而流離也在青少年時期與一群男性同儕討論:「很久以前,因為父親們力氣大,獨自占據家裡的所有女人,阿姨、姑姑,甚至女兒們。因為力氣不夠,被趕到曠野去的兒子們淪落到即將被餓死的地步。那時做為自救的策略,提出的方法正是訂立殺父契,將父親一個一個殺死。」
「父親」在小說中象徵著權力、爭奪、性暴力與戰爭。殺掉父親的渴望,便是朴範信透過文學,去實踐無政府主義信仰的一種方式。只是,朴範信大概也明白,殺掉父親無論在形式或意義上,都是多麼艱難而徒勞,因而在小說中也僅能給予三種想像的解決之道。
其一是流離的父親在實踐弒父之前,父親(爺爺)便過世,流離父親因抗爭對象的消逝,也跟著失去生存意志。這幾乎是最無效的方式,因此流離的父親幾乎是以跑龍套的方式,在故事中稍縱即逝。
第二是採取對立分明的方式,透過「附父」一派與「弒父」一派,簡單表達作者個人的價值觀:「靠依附於火人國獲取權勢的父親們的兒子,就如同流離爺爺的兩個兒子一樣,分裂成兩個派別──想要甜滋滋地分食父親摘回來的果實的寄生蟲兒子,以及相信唯有殺死父親,世界才會重獲光明的戰士兒子。」
第三則是透過主角流離實踐弒父這件事,彰顯他的特殊性,並間接賦予角色一種悲劇英雄的性格。
弒父所付出的代價是,流離得了失語症,遺失了自己的名字、祖國與記憶:「『我……』『我……』『我……』流離說道,只聽見這樣的聲音,不知是怎麼回事,流離竟然想不起自己的名字,甚至父親的名字、母親的名字、爺爺的名字也一樣,想起來的固有名詞只有雲至山。『我……雲至山……』感覺好像得了失語症,他無法再發出其餘更多的聲音,似乎在自動步槍的子彈貫穿父親心臟的瞬間,腦裡儲存名字的一條迴路完全斷掉一樣……流離就是在那天擁有了『流離』這個新的名字。」
小說以當代敘事回應了古典希臘神話傳統,並結合東亞近現代的命運變故,是朴範信表達人間關懷的重要方式。朴範信透過「弒父」的不同安排,將世界所有問題都推給「握有權勢的父親們」,然後將試圖解決問題的兒子們分成兩派,讓人以為只要選擇這兩種方式就能解決問題。
但是,朴範信試圖要追問的是:父親不在,問題就不在了嗎?又或者只是像流離的父親一樣,在父親不存在之後,也渾渾噩噩地失去生存意志而尋死呢?也許這些父親存在的意義,就是讓不滿的兒子們耗費一生去抵抗。這也可以說是流離之所以成為主角的意義所在。
儘管如此,當父親的象徵意義始終與家國、名字、身世連結在一起時,小說實際上依舊落入邏各斯(Logos)中心主義的系列討論中,把性別二元對立起來的套套邏輯。尤其當失去家國的流離成為離散者之後,他「反流離」的方式是邂逅、追憶不同的女性角色時,實在讓人忍不住質疑,小說中對於父權的解消趨力,是否只是要成就作者最終想展示出的,一種屬於異性戀男性的自戀與耽溺。
而為了完成這件展示工程,在《流離》中,不難發現故事從弒父戀母,逐步演變到厭男戀女。小說中的男性,除了主角流離外,幾乎最後都成為負面角色。小說中的女性,總因悲慘命運而引發流離的同情。即使偶有耍壞的女性,在流離看來,也都成為難以忘懷、容易原諒的回憶。
也許細心的讀者會想反駁說,小說中也出現了主角流離的泛性戀描述。這其實也能成為作者跳脫二元性別對立框架,展現多元性別觀的證據。
關於流離展現泛性戀思考的段落有兩處:
以及:
也許單讀這兩段引文,能夠證實作者對於多元性傾向的關懷。然而,假如這樣的安排實在無法在故事發展中形成積極意義,僅是曇花一現時,我寧願將之解讀為,這是作者對於時代的變動相當敏銳,並且在意著各種讀者的反應之後所做出的寫作決定。
不過,即便《流離》展陳的是老舊的性別觀,它在地理空間的安排調度與歷史視野上,始終提醒了我們,不僅要觀察東亞中的韓國,也要同時注意韓國中的東亞。即便小說在這部份的野心實在太大,使得細節經營上顯得相當缺乏,以致每個地名、歷史人物都僅是一個無法生出豐富意義的符號。然而我們始終無法否認,朴範信對於小說中地理想像力的擴充,某個程度上的確貢獻出重新發現東亞、理解東亞不斷被補充的身世與意義。●
流離:路上之歌
作者:朴範信
出版:印刻出版公司
定價:300元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朴範信
1946年出生於韓國忠清南道論山郡,畢業於圓光大學國文系和高麗大學研究所。1973年以短篇小說《夏天的殘骸》當選《中央日報》「新春文藝」,登上文壇。45年來累計出版了50多部作品,其中40部是長篇小說,改拍為影視作品的創作多達20部以上,有「韓國永遠的青年作家」之譽。
著有小說集《兔子與潛水艇》、《白牛拉的牛車》、《香井的故事》、《空房間》,長篇小說《火之國》、《沉默的家》、《喬拉傑峰》、《古山子》、《銀嬌》等,另有《關於小鹿的隱喻》、《因為空,所以芳香》、《去往岡底斯的路》等散文集。曾獲大韓民國文學獎、圓光文學獎、金東里文學獎、萬海文學獎、韓戊淑文學獎、大山文學獎等。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