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評》Luckily Unlucky:評《日間演奏會散場時》

在書籍簡介裡讀到,《日間演奏會散場時》即將搬上銀幕,出演這個故事女主角的演員石田百合子說:「很想泡在這故事裡、這樣的戀愛小說我第一次讀到。」但我覺得,它其實不是戀愛小說,只是兩個在「中間」的人們,何其有幸地在這個不幸的時代相遇了。而單純的「戀」,無法簡短述說從這種矛盾裡油然而生的「愛」。

年輕時倚靠才華與衝勁拿下的勝利,逐步累積成自己的成就,卻在已屆中年的某個關口或某個瞬間裡,突然深刻體悟到自身才華的極限,也認知到自己在不知不覺間,已失去了某些難以言喻的事物。兢兢業業站在積累而來的成就上,卻勾不到更高的未來。卡在「中間」,困在「中間」,長久以來堅定地、沒有多餘思考地走在追逐成功的路途,也在這個瞬間失去方向。

他們幸運,因為一個被困在音樂裡的男人蒔野聰史,一個被困在戰爭裡的女人小峰洋子,在9個章節的篇幅裡,只見過3次面、通過幾封書信,就定下了比「戀」還要深還要複雜的「愛」。但他們過於成熟卻又不夠成熟,命定對方就是一生中的最愛,卻在一次又一次猶豫之間,錯失對方。

他們不幸,因為這段情與整個社會的痛苦息息相關。故事始於2006年女主角準備再度前往伊拉克經歷戰爭的前夕,結束在2011年311東日本大震災後。在這5年間,社會動盪深深影響著他們,如果包括被寫進故事裡的2008年金融危機的話,恐怖攻擊、金融風暴、自然災害,這些具毀滅性的世界動盪跟著他們自身的困局,不斷牽引著他們的命運。

故事結局不是完美的ending,它像是仍有遺憾地,走向完美的第4次相見。在這5年間,他們各自經歷了各自的冒險,在各自的問題中迷失。過去一直深信的事物正逐步崩壞,卻在音樂裡交錯看到彼此,像是在溺水中抓到浮木,產生了強烈的感情。但正如作者平野啟一郎在前言所說:「相互抱持的那份感情,應該稱為什麼呢?是友情嗎?抑或愛情呢?兩人之間,即使處於分不清痛苦或療癒,甚至時而像是憎恨的情況下,都保持著強烈的信任。」

連作者自己都說不明白的這種強烈情感,它甚至無法被定義。一如那些緊緊跟隨著人們的社會動盪,影響是好是壞是福是禍,誰也說不清楚。

這讓我想到,2016年日本編劇家坂元裕二為富士電視台月九時段寫的愛情劇《追憶潸然》,劇情描述兩名年輕人各自離鄉,他們貧困,努力在東京生存。男主角是搬家工人,女主角是養老院看護,劇情也因311東日本大震災而起了巨變。坂元將真實的職業設定及真切發生過的現實,深刻地寫進故事裡。在訪談裡,他說:

我是寫偶像劇出道的,那些故事裡不會發生什麼大事件,只是不斷寫著一些男女之間的愛與恨。我的立場一直沒變,但大約在10年前,我無意中看到一張男女接吻的照片,在他們身後,有一輛車正在燃燒。看見那幕場景的時候,我突然頓悟了:哪怕是一個愛情故事,只有男女雙方也是無法成立的。社會上發生的各種事情在他們之間發生著作用;反過來說,男女之間的事情,也正在對社會發生著作用。

我想這就是平野在這在9個章節裡,刻意只透過「3次見面」的安排,就要讓讀者信服他們複雜情感的關鍵。他將一切都聚焦在真實世界的動盪,無需多放進尋常男女間的單純互動,社會產生的效應與作用,就像螢幕上被放大的特寫,一個睜眼一個拍手也像是天崩地裂,輕易地就能在被困住的人們身上產生劇烈變化。而是好是壞是福是禍,誰也說不清楚。

當社會牽引著人們,歷經痛苦之後,也許在走到不盡完美的結局時,我們還能笑著回頭看待一切的變化。就像蒔野在第一章結尾就已道出了一切:「人總是死心塌地認為,能夠改變的只有未來。可是實際上,未來經常在改變過去。可以說被改變,也可以說是自行改變。」

當我們站在未來,看著過去,也許那樣的「困在中間」,是何其有幸的不幸吧。

li_ti_shu_feng_you_shu_yao_jian_dang_yong_.jpg 日間演奏會散場時
マチネの終わりに
作者:平野啓一郎  
譯者:陳系美
出版:新經典文化  
定價:380元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平野啓一郎
1975年,生於日本愛知縣,長於北九州市。1999年大學在學中,於文學雜誌《新潮》投稿《日蝕》,榮獲芥川獎。之後陸續發表許多作品,並被翻譯成多國語言出版。

主要作品,小說《葬送》、《滴落時鐘的漣漪》《潰決》(藝術選獎文部科學大臣新人獎)、《Down》(文化村雙叟文學獎)、《只有形式的愛》、《請填滿空白》、《透明的迷宮》等,散文對談集《我是什麼?從「個人」到「分人」》、《「生命力」的去向~變幻的世界與分人主義》等。


點擊照片,查看完整活動資訊​​​​​

點擊照片,查看完整活動資訊

閱讀通信 vol.348》超前一甲子的短影音與帶貨王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

閱讀通信 Vol.017》漫畫生活:跨世紀台漫風景線

編輯部大大在上週推出【跨世紀台漫】系列專欄,從麥人杰進行到本週的小莊,你和通通編一樣喜歡看漫畫嗎?這些台灣漫畫家的故事,有沒有打到你的心呢?據說編輯部大大們是抱著「如果能讓更多讀者認識到這群漫畫家就好了」的心情在編稿的(通通編覺得超有愛)。

這週介紹的小莊,是一位將日常紀實變成漫畫的創作者,他筆下看似尋常的生活紀事,其實也蘊含了時代風景,一路讀下來的讀者也跟著漫畫家一起成長(or變老嗚)。不得不說,有本土漫畫家真的是好幸福的事,因為自己的記憶好像也被放在創作裡了哪。

本週放假前,就用小莊的漫畫來溫暖你的心吧!(好老舊的廣告詞)

  • 【封面故事】跨世紀台漫 2》廣告人小莊,以漫畫記錄生活

    xiao_zhuang_zhu_tu_.jpg

    (圖片由大辣出版提供)

    ps.想問一下,大家有加入我們的line好友嗎?編輯部大大每天都會用100字書評介紹一本書給你看唷,歡迎掃下面這個QR code,讓Openbook天天陪你讀書~~

    linehao_you_.png
    掃一下,跟Openbook成為line好友吧!

    本週精彩文章打包如下:

  • 【東亞書房】夢想中的貓書店,及其他藝文短訊
    這週東亞書房裡面有貓!!對通通編是貓奴(自爆)
    這次介紹到的《夢想中的貓書店開張為止》,書中記錄了「貓喵書店」從企劃、展店、宣傳到物流的事業化過程。不知道台灣能不能看到這本書呢?(許願)
    37812892_2095973704010820_874236328198275072_o.jpg
    (取自貓喵書店FB

  • 【書評】告別美國夢:齊佛與葉慈的短篇小說
    「America!」通通編看到這篇文章腦海中浮現的是電影《海上鋼琴師》裡面,移民船上的乘客看見自由女神像時的興奮呼喊。但美國夢真的都能成真嗎?齊佛與葉慈所撰寫的每一則短篇故事,其實都是「美國夢」衰敗的寓言。兩人雖然說是其他作家崇拜的作家,但事實上,他們的寫作路充滿掙扎、挫敗與自我懷疑......
  • 【書評】狂泉之國的拒飲者:評金子光晴《絕望的精神史》
    不知道讀者們有沒有這樣的......呃困擾?通通編每每讀書時都會有其他東西竄進腦海裡,有時候是影像,有時候又是音樂(絕對不是幻聽)
    這篇文章出自作家廖偉棠之手,讀來內建配樂:陳奕迅的〈孤獨患者〉跟陳綺貞的〈流浪者之歌〉,整個交響在通通編的腦迴路裡。金子光晴若地下有知希望不要打通通編(掩面)
    用現在的話來說,金子光晴應該是個厭世詩人,《絕望的精神史》是中文世界首次出版,快來讀讀如此精準的書評吧!

    jue_wang_de_jing_shen_shi_s.jpg

  • 【人物】用台灣的文學態度走向國際:專訪台文館館長蘇碩斌
    各位讀者,台灣文學館新館長蘇碩斌來Openbook啦(灑花
    「台灣文學」已經從祈使句變成名詞了,館長心目中台灣的文學未來圖像是什麼模樣呢?
  • 【書.人生.胡川安】東洋與西洋的交會:東洋文庫與我
    本週的書人生請到「故事」網站主編,帶大家參觀「東洋文庫」,揪~竟主編在裡面發現了什麼書呢?快來看看吧!(小聲說:這座龐大的圖書館是東西交流的結晶,讀完通通編好想去朝聖啊啊)
  • 【每週童書・繪本大師】守夢人羅伯・英潘,用圖像詮釋經典文學
    讀《愛麗絲夢遊仙境》、《格列佛遊記》、《彼得潘與溫蒂》時,注意過旁邊的圖像嗎?本週繪本大師系列要來介紹以圖像完美演繹這些經典文學的羅伯・英潘(給點掌聲)用說的還是太抽象,通通編這就放一張英潘的插畫,是不是很美呢?
    4795_2_0.jpg
    《愛麗絲夢遊仙境》內頁插畫(取自tanjand.livejournal)

  • 【每週好書.OB短評】#135 神明都表示滿意的極品好書懶人包
    愛書人的神奇旅行|麻風醫師與巨變中國|考工記|全員玉碎!|寶島搜神記|漢字的華麗轉身|大清帝國與中華的混迷|剃掉鬍子的馬克思
  • 【每週好書.OB短評】#136 環保身心的極品好書懶人包
    發光的房間|我的解剖人生|發現時代|啟動循環經濟|廢墟少年|請讓我安詳、快樂的死|不過是具屍體|半生不熟

    136_s.jpg

▇10/27(六)~11/04(日)​活動預告

通通編每週都在埋頭整理閱讀活動,就是為了週五給大家一些出遊靈感,如果想要自己找藝文活動,就上:Openbook閱讀通

10/27(六)

09:00
「2018啟蒙進行曲」文協實境解謎遊戲【小文青版】
地點:國立臺灣文學館2F第一會議室 臺南市中西區中正路一號活動頁面
10:00
為兒童說故事-2018親子繪本系列活動
地點:齊東詩舍 臺北市中正區濟南路二段27號活動頁面

childstory.jpg

10:00 ~ 12:00
精緻與樸實的筆:談《收藏一撮牛尾毛》

地點:嘉義市政府文化局 嘉義市東區忠孝路275號活動頁面

cowhair.jpg

10:00 ~
中小學生優良課外讀物,推薦臺灣原創力-有獎徵答送好禮
活動頁面➤

bf42e4a2-1f79-44d4-a3dc-d80b010eff64.jpg

14:00 ~ 14:20
【鍾理和的文學路】紀錄片放映​
 地點:李梅樹紀念館 新北市三峽區中華路43巷10號活動頁面
14:00 ~ 16:00
金車文學講堂-蔡孟利
 地點:金車文藝中心南京館 臺北市中山區南京東路2段1號3樓活動頁面
15:30 ~ 17:00
「穿越時光見到你」文學系列講座​
地點:文訊雜誌社 ‧ 多功能室 臺北市中正區中山南路11號B2活動頁面
19:00 ~ 22:00
尋找自我天賦,重啟工作熱情│讀書分享會│【臺北場】
地點:草泥Cafe 臺北市大安區樂業街17號一樓活動頁面

10/28(日)

14:00
2018城東講堂​​
地點:齊東詩舍 臺北市中正區濟南路2段27號活動頁面

chendong_0.jpg

 

10/30(二)

10:00
2018樂音幼享閱讀趣──親子活動​​
地點:國立臺灣交響樂團影音館1F 臺中市霧峰區中正路738-1號活動頁面➤】

you_tong_.jpg

10/31(三)

19:00 ~ 23:00
2018臺灣國際人權影展聚落串連放映:水木書苑場​

地點:水木書苑 新竹市東區光復路二段101號風雲樓一樓活動頁面
19:30 ~ 21:00
「穿越時光見到你」文學系列講座

地點:文訊雜誌社 ‧ 多功能室 臺北市中正區中山南路11號B2活動頁面

11/01(四

14:30 ~ 16:30
免費講座「文化生活輕鬆過-古蹟欣賞入門趣」

地點:臺北市信義社區大學 台北市信義區松仁路158巷1號活動頁面

11/02(五)

19:30 ~ 21:30
駱以軍《計程車司機》《純真的擔憂》新書分享會​
地點:誠品信義書店3F Forum 臺北市信義區松高路11號信義誠品3F Forum活動頁面

taxidriver.jpg

11/03(六)

14:00 ~ 16:00
繪本新視野-啟動閱讀新觀感​

地點:台中市愛心家園 臺中市南屯區東興路一段450號-B1禮堂活動頁面

hueyben.jpg

14:30 ~ 16:00
「穿越時光見到你」文學系列講座​
地點:文訊雜誌社 ‧ 多功能室 臺北市中正區中山南路11號B2活動頁面
15:00 ~ 16:00
歌聲中的台灣故事系列講座​

地點:台南誠品文化中心店 臺南市東區中華東路三段360號活動頁面
15:30 ~ 16:30
《幕末:日本近代化的黎明前》新書分享會(高雄場)​

地點:紀伊國屋漢神巨蛋店 高雄市左營區博愛二路777號6F活動頁面

japanhistory.jpg

17:00
【時代X日常】餐桌上的文學​
地點:毛屋 臺南市安平區漁光路113號活動頁面

11/04(日)

14:00 ~ 15:00
2018彰化閱讀起步走-故事戲劇表演《咱彰化》​
地點:彰化縣立圖書館 彰化縣彰化市中山路2段500號活動頁面
 14:00 ~ 16:00
跨界談詩系列講座/陳淑瑤《空談詩》
地點:齊東詩社多功能活動室  臺北市濟南路二段27號活動頁面
14:30 ~ 16:00
歌聲中的台灣故事系列講座
地點:新手書店 臺中市西區向上北路129號​活動頁面

ge_sheng_.jpg


點擊照片,查看完整活動資訊​​​​​

點擊照片,查看完整活動資訊

閱讀通信 vol.348》超前一甲子的短影音與帶貨王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

書評》狂泉之國的拒飲者:評金子光晴《絕望的精神史》

日本人說起他們的詩人金子光晴,一般都會冠以「放浪」二字,1997年《太陽》雜誌推出的金子光晴特集,便直接命名「金子光晴亞細亞漂流記」。的確,12歲離家出走,24歲遠遊歐洲,34歲開始漫遊亞洲——這在大正時代、昭和初年,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但當放浪者靜止下來,沈思自身所屬民族的劣根性和可悲之處,金子光晴變得非同一般日本作家的犀利。《絕望的精神史》以其自身大半生經歷,與日本從明治末年到戰後20年的劇變相交織,頗為波譎雲詭,也是大時代側面的一道寒光。

jin_zi_guang_qing_.jpg
金子光晴(取自geocities.co.jp

能做到這一點,和金子光晴與生俱來的叛逆、「反骨」性格有大關係。近代日本固然有理性、反思性人格的作家,比如說芥川龍之介和荻原朔太郎,但像金子光晴那樣堅決與整個民族的狂熱相悖者,仍屬罕有。且看早在1937年,金子光晴出版自己的成名作《鮫》,竟然請郁達夫題字,其時七七蘆溝橋事變已然發生。此前他結交魯迅,前往上海,與左翼文人田漢等同遊。如此,書中提及的1944年讓兒子森乾故意生病逃避兵役,並且寫下日後著名的反戰詩集《降落傘》的那個金子光晴,早已有跡可循。

金子光晴以「絕望」二字切入明治之後的日本庶民精神,如今看來也是別開生面的。深入生存底層,同時又沒有其時無產階級文學那種盲目的樂觀——那種樂觀把文學推向高度戲劇性,動人但是忽略人性的複雜。基於日本民族的順從隱忍性格,絕望的瀰漫並非爆炸性的,但卻如霧霾、病毒一樣「潤物細無聲」,如此構成我們所想像的日本戰時皇民狂熱的另一面,甚至可能是真正的一面。

絕望有種種狀態,首先出現的,是倦怠於明治那種鼓足幹勁拼命稱霸的「鬍子精神」——我稱之為吹鬍子瞪眼狀態(看看明治天皇和他的寵臣們的照片就明白了)——的社會畸零者。他們和金子光晴一樣,看穿了「以神祕主義取代追求合理的精神」這種「為了強化以天皇為中心的義理人情」,覺得可笑之餘也無計可施,於是索性「自絕於天下」了。

這群社會畸零者,無意地成了在同一國族觀念下的獨立人格。金子光晴舉的例子,是他的漢文學老師和落武者叔叔等,金子光晴把自己比喻成挖掘骷髏頭的哈姆雷特,大有深意。「明治這時代,與其只是用難以生存的時代來形容,不如說是一群將難以生存當成正經理由的人們活著的時代。」從這些骷髏頭得出的這一結論,金子光晴恐怕也是夫子自道。

然後是大正的放浪者,也就是金子光晴一代「別求新聲於異邦」的自我流放者。從這個角度看,本書最精彩的是與放浪記交匯之處的第三章,可以與西方現代文學批評名著《流放者的歸來》相對照。只不過不同的是:《流放者的歸來》裡「迷惘的一代」美國作家,前往歐洲去挑戰文化中心權威的時候,本身已經有惠特曼、愛倫坡那樣的強大後盾;而金子光晴一代卻與幕末那些失去方向的浪人相似,獨以一己之力切入現代主義已成熟的西方,最後變成唯西方主義者——

「我深刻地記著,內心深處對於生為日本人的懊悔⋯⋯找不到任何方法可挽救的自我厭惡。」這是金子光晴沈迷觀看義大利歌劇之後的感受。他們失去了明治的自信,反而在自由中不知所措,「在大正這樣一個乍看之下國力充實的自由時代,只要切斷拉到緊繃狀態的明治的弦,就是那些迷失心境的人們體會到的蕭然。」金子光晴用「蕭然」來形容這種被自由迎面擁抱之後的絕望感,極為到位。

最後當然是矛盾至極終現出醜惡的昭和年代,金子光晴出自良心疼痛的絕望幾乎是孤立無援的。舉國上下,包括文學界、電影界都甘心與侵略戰爭共生死、被時代大潮裹挾不得清醒之際,金子光晴就是狂泉之國的拒飲者。

但金子光晴也只能做到消極不合作的冷眼旁觀而已。他的反抗只能是美學的反抗,於是有了這個令人過目不忘的驚艷細節:收聽「玉音放送」得知天皇宣佈投降之後,金子光晴沒有大肆慶祝,而是帶著留聲機去到無人湖邊,大聲播放程硯秋的京劇《紅拂傳》!這未嘗不是對鄰國的苦難致以一個詩人最委婉的致意。

這樣一本《絕望的精神史》,比《菊花與刀》更深刻,寫法也更感性更日本。它並非是《醜陋的日本人》這種純粹批判,更多的是疼痛的自我挖掘。雖然金子光晴反思「大正的思想、文化的自由,是有附帶條件的。知識分子在知識方面,與其說是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不如說是徹底地將知識用在曲解原意上,以達到自身目的。」但他自身卻證明了大正文人穎異的一面,也可謂沒辜負那個時代了。

getimage_7.jpg 絕望的精神史
絶望の精神史
作者:金子光晴(Kaneko Mitsuharu)
譯者:周芷羽
出版:麥田
定價:360元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金子光晴(Kaneko Mitsuharu)
一八九五年出生於愛知縣海東郡(現在的津島市)。本名為大鹿安和,兩歲時因為父親生意經營失敗,送給金子家做養子。孩童時期曾在「最後的浮世繪畫家」小林清親門下學習日本畫,奠定日後成為畫家的基礎。學生時期沉迷於老子、莊子、列子,也開始展現對於現代文學的慧根,致力於文學創作,發行同人誌在同學朋友間流傳。中學部畢業後,金子進入早稻田大學高等預科文科就讀,然而不到一年就退學,之後陸續考上東京美術學校、慶應義塾大學,也都輟學。

金子自小就想「逃離日本」,十二歲時,他召集了一些朋友,徒步走到橫濱的橫須賀一帶,意圖出港前往美國,引起大騷動。雖然童年的逃走以失敗作結,但這股想逃走的反抗精神仍體現在成年後。二十三歲時,他自費出版第一本詩集《紅土之家》,接著就搭上日俄戰爭結束後第一艘駛向歐洲的船「佐渡丸」,從神戶出發,前往英國利物浦。之後,他前往比利時,在布魯塞爾郊外鎮上的咖啡店二樓寄宿了一年,擁抱讀書與寫作,度過一生中最平靜的時光。

一九二〇年,金子回到日本,開始大量發表詩作,並受福士幸次郎委託,編輯短歌雜誌《樂園》。一九二六年,他再次離開日本,與妻子啟程前往上海,停留一個月。在谷崎潤一郎的親筆介紹信下,結識郭沫若、魯迅、內山丸造等人。兩年後,夫妻倆籌畫前往東南亞、歐洲,展開大約五年的流浪之旅。旅行途中,金子多次舉辦畫展籌措旅費,展覽也獲得極大迴響。他以法國巴黎十四區的旅館為根據地,為生計奮鬥。他做過諸多工作,也曾為農政學研究的池本喜三夫的學位論文寫草稿。

長時間身處國外,金子遇見不少離鄉背井的日本人,即使生活方式有差異,他還是能從他們身上體會到日本人無法改變的「本性」。這些實際交往後帶來的體悟,成為他日後撰寫《絕望的精神史》的材料。他的創作都體現出反戰爭、反帝國主義的「反骨精神」。自從一九三七年出版的詩集《鲛》之後,他接連發表批判日本社會體制的諷刺詩。戰後,他最著名的反戰詩集《降落傘》、《蛾》出版。一九五三年,詩集詩集《人類的悲劇》獲得讀賣文學獎;一九七二年,《風流羽化記》獲選藝術選獎文部大臣獎。

一九七五年,金子留下事前立好的遺囑,在六月三十日因心臟衰竭於自家過世,享年八十歲。

 


點擊照片,查看完整活動資訊​​​​​

點擊照片,查看完整活動資訊

閱讀通信 vol.348》超前一甲子的短影音與帶貨王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

2018-10-25 21:22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