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書房》出版如何在逆勢中創造佳績?
法國廣播電台France Culture在巴黎書展現場錄製節目(攝影:高竹馨)
法國廣播電台France Culture在巴黎書展現場錄製節目(攝影:高竹馨)

 

今(2017)年3月,法國國家出版中心(Centre National du Livre)發佈最新的民眾閱讀習慣調查報告。報告指出,過去12個月,法國人閱讀最多的類型是:小說(占69%,其中又以警探小說43%占最大宗)、實用型書籍(生活風格、休閒等,占59%)、漫畫(48%)。報告顯示,具有懸疑和解謎性質的警探小說,最能吸引讀者閱讀完整本書。

據筆者觀察,這點正是法國和台灣在文學生產上較大的差異處:法國商業型創作的能量豐沛,無論原創或翻譯,類型小說百家爭鳴。2016年法國最暢銷的作家,大多屬於商業性質強烈的類型小說作者,年銷售量超過100萬冊的作者包括:

  • 紀優.穆索(Guillame Musso,逾183萬冊。穆索於2016年發表新作《布魯克林女孩》La Fille de Brooklyn,延續作品一貫的輕驚悚基調。)
  • 米榭.卜熙(Michel Bussi,逾113萬冊。筆下場景多發生在法國諾曼第鄉間的警探類型小說。)
  • 安娜.陶德(Anna Todd,逾102萬冊。超年輕的美國小說家,作品以羅曼史為主。)
2017paris11.jpg
米榭.卜熙(左)及紀優.穆索都是年銷售量超過100萬冊的法國暢銷作家。(取自wiki)

▉媒體是知識產業不可或缺的一環

法國民眾購書,選擇的依據有哪些呢?複選調查指出:86%源自想閱讀特定作家,86%因為親友推薦,61%因為記者或文學評論的推薦。值得注意的是,法國一年的書市銷售量約有3.5億冊(營業額約40億歐元,出處),書評媒體、綜合藝文類媒體也相對蓬勃發展。即便如法國CNRS出版社這類尖端、小眾的人文社會科學類出版社,推出一本深度人文社科類作品時,若能配合時事的討論,很容易就能有5到10篇的書評或書摘曝光。

以巴黎書展期間到會場錄製特別節目的國家藝文廣播電台France Culture為例,這個只談藝文內容、無廣告、全賴政府預算支持的媒體,一週7天滿檔的節目,除了談書、談藝術、歷史等內容外,還會收錄許多人文學術座談的現場錄音。當然,這是有賴法國政府長期重視文化預算的結果(儘管近幾年也屢屢發生國家砍文化預算的爭議)。法國的民營媒體,包括《世界報》、《解放報》、《費加洛報》等等全國大報,和各種綜合性媒體都有藝文版,另外還有各種專門的文學雜誌、週刊,出版議題在媒體上的能見度相當高。

▉議題定位的準確度越來越受重視

雖然從歷史趨勢來看,法國圖書產值自2009年至今,呈現極微比例下降的趨勢(2016較前一年減少1%,之前的幅度也差不多),不過法國出版界已經開始檢討「出版品項是否太多」的問題。

法國一年約出版7萬種圖書,尤其高達29間出版社,每年出版超過300個品項。這些出版量極大的公司,自己的出版品不只在通路平台上彼此競爭,對於向海外銷售版權的人員來說,也是非常大的負擔。舉例來說,在倫敦書展、法蘭克福書展等重量級的版權推廣場合上,一次30分鐘的面談,30本書都未必能顧及,更何況是300本。後續因庫存過剩而慘遭銷毀的數量,近年在法國也廣受討論。據稱法國每年需要銷毀8萬到10萬本書。

我們究竟生活在書太多,還是書不夠的時代?不同出版社有不同感受、不同見解。德國Hanser出版社總編輯尤.蘭德(Jo Lendle)在巴黎書展的對談「論2017年的出版自由」上,分享了自己的經驗。

剛結束倫敦書展行程的蘭德提到,英國脫歐公投已過半年,沒想到此趟賣到英國的書籍版權,是往常的5倍。他認為,在脫歐帶來的社會拉扯之下,更多倫敦出版人發現,英國讀者對歐陸缺乏認識,而希望引進更多著作。他認為,同樣的道理,美國總統選舉期間,大家發現在媒體上面對面、即時的辯論,並不一定比書籍裡的獨白討論更足以令人信賴。因此,在我們這個時代,儘管有更即時的通訊和媒體形式,書籍反而在逆勢中創造了需求。

蘭德表示,儘管在景氣不振時期,大家會開始追求銷售數字,甚至因銷售結果回頭影響編輯選書,但這是捨本逐末的做法。他認為,編輯的責任在於提供視野:「讀者喜歡的是我們採取的立場。在這個時代,編輯更需要負起責任,而且根據經驗,銷售結果讓我們更相信自己的選擇。」

2017paris01.jpg
2017年巴黎書展的摩洛哥主題館外觀(Photo credit: William Alix/ AFP)

▉「法國是讓我得以踏上文學之路的國家」

緣於20世紀的殖民歷史,法國與非洲在文化上一向有緊密的關連。3月底舉行的巴黎藝術博覽會,以非洲藝術為主題。巴黎書展除設立非洲文學主題區之外,還有摩洛哥國家館,展出各式特色出版品。

相較於英、美、加、澳等英語系國家經濟文化實力相當,出版品也頗能互別苗頭,全世界的法語區與法國並比時,往往顯得弱勢,其法文書籍在全球的能見度也不如法國本地的出版品高,往往容易被忽略。藉著巴黎書展的聚合機會,我們帶領台灣讀者窺看世界法語區一些值得關注的文學作品。

法語是許多摩洛哥人的第一外語,而因為法國與摩洛哥的經濟文化落差,不少摩洛哥作家要真正來到法國後,才有機會出版第一本書。2016年獲得法國鞏固爾文學獎的蕾拉.斯里瑪尼(Leïla Slimani)就是一例。

2017paris02.jpg
2016年獲得法國鞏固爾文學獎的蕾拉.斯里瑪尼為讀者簽書(攝影:高竹馨,右圖取自wiki)

斯里瑪尼在摩洛哥出生,高中畢業就前往巴黎求學。現居巴黎的她曾對媒體表示:「摩洛哥是我的國家,但法國是讓我得以踏上文學之路的國家。」(台灣讀者或許會聯想到趙德胤導演在2016年獲得金馬獎年度傑出電影工作者的發言:「台灣讓我有了生存以外的更多夢想。」)

另一位知名的摩洛哥作家阿貝德拉.泰亞(Abdellah Taïa),則曾在接受法國媒體訪問時,點出自身對法語的矛盾情感:相對於日常的阿拉伯語,法語在摩洛哥仍屬優勢階層的語言。他難忘小時候去親戚家時,聽到親戚故意用他聽不懂的法語交談,以顯示自己跟他的階級有所區隔。當時年幼的泰亞曾在心裡對自己說:「永遠也不要學這個語言!」

或許是命運的神奇,長大後的泰亞因為愛上法國新浪潮電影而重新認識這個語言,1999年前往巴黎,至今已出版多部小說、自敘散文,並導演電影等等。關心政治的泰亞,在阿拉伯之春發生期間,也多次於法國、摩洛哥報紙投書。

2017paris10.jpg
烏荷妮作品在法國和突尼西亞都深受好評(左圖,取自wiki),右為摩洛哥作家阿貝德拉.泰亞(取自wiki)

北非地處歐亞非之間熙來攘往的交會地,西西.烏荷妮(Cécile Oumhani)因家庭因素在加拿大、比利時等地長大,習慣於各種文化衝擊,卻因為突尼西亞的文化帶給她第一本小說創作的靈感。她的小說《散沫花的香味》(Une odeur de henné,獲得2013年突尼西亞的鹽粒文學獎)、《橘子樹的根》(Les racines du mandarinier, 2016)等作品,在法國和突尼西亞都深受好評。

至於北非以外的非洲法語區,由於與法國的地理距離較大,因而法語得以落地生根,長出別具一格的果實。非洲傳統上有豐富的口述文學文化,它的氣候和社會人文背景,在文學中展現了別具一格的能量。

2017paris09.jpg
開設於巴黎的非洲現場出版社。(取自官網)

如果對非洲文學有興趣,就不能錯過「非洲現場」(Présence africaine)出版社的一系列出版品。這是塞內加爾知識分子阿黎雲.迪歐普(Alioune Diop),於巴黎拉丁區創立的出版社和書店,致力於推介非洲文學出版品。此外,還有伽里馬出版社(Gallimard)的「黑色大陸書系」(Continents Noirs),專門介紹非洲文學:主編尚-諾埃.施凡諾(Jean-Noël Schifano)於2000年創立這個系列以來,至今已出版超過百本書。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

2017-04-26 19:14
童書》劉旭恭用清澈的眼光,捕捉生動的兒童世界

一本書自有它自己的命運。繪本作家劉旭恭3月底出版《車票去哪裡了?》,從草稿到繪製完成、從冰封在抽屜裡到與讀者見面,中間相隔了漫長的10年。對劉旭恭而言,自是意義重大。

外表看去像個大男孩的劉旭恭,因為難忘幼時對繪畫的喜愛,1995年參加插畫家陳璐茜主持的手製繪本班,開啟他對繪本創作的興趣。不久他以繪本《好想吃榴槤》,獲得信誼幼兒文學獎佳作,童趣幽默的風格立刻受到矚目。

歷來關於劉旭恭的介紹,總會論及他棄武從文的傳奇經歷。他畢業於台大土木研究所,做過跟土木相關的工程監工,也曾在體制外學校教繪本和英文、兼校車司機。繪本創作嶄露頭角後,他一邊工作一邊畫畫,生活雖穩定,但他常常自問:到底想要什麼樣的人生?

幾經掙扎,11年前劉旭恭辭掉工作,決心做一名專職的兒童繪本作家。他重回陳璐茜的繪本班進修,《車票去哪裡了?》就是當時課堂的作業。命運之神並隨即送給他第一份禮物,他的《請問一下,踩得到底嗎?》得到信誼幼兒文學獎圖畫書創作首獎。


劉旭恭07.jpg

《車票去哪裡了?》書中乘客手裡的車票各個不同,饒富童趣。(小天下提供)

多年來,劉旭恭專注創作,創意豐沛,出版了18部作品,累積出無數大小讀者。此外,也獲得國際大獎的肯定,2015年他入選義大利波隆那國際童書插畫展。得獎固然是莫大的鼓勵,但劉旭恭淡然地說:「我有時候會想,創作到底應該要愈趨藝術性,還是要保有純真。得獎帶你去到一個不一樣的地方,認識到不一樣的人,這個經驗必然成為生命中的一部分,但得獎本身卻不是這麼的重要。」

關於藝術性的思考,劉旭恭說,藝術性讓作品得以流傳久遠,甚至帶來財富與名氣。但是,「如果這些蓋過了畫畫時的自由與快樂,讓我無法享受創作的過程,那麼,我寧可選擇後者,希望自己像個小孩一樣,開開心心的畫畫。」

劉旭恭的作品具有純真、風趣的特質,常能展現出人意表的創意。如果說每個孩子的內心都是一座小宇宙,那麼劉旭恭的心靈世界,勿寧是比較接近孩子,能以清澈的眼光,捕捉生動的兒童世界。成年人經過社會化後,要保有純真的童心,並不容易。劉旭恭說:「可能我某個部分被保護得比較好,不那麼看重得失心。」他近年喜愛閱讀印度靈修禪師奧修的書籍,奧修強調無用之用的價值觀,對他也產生深刻的影響。


劉旭恭04.jpg

《五百羅漢交通平安》出版多年仍受小讀者喜愛。(劉旭恭提供)

在台灣,專職繪本創作的收入來源,差不多是版稅、插畫接案和演講。多年前劉旭恭已不再接零星的插畫案,至於版稅,必須作品有一定銷量,才能有穩定的版稅收入。劉旭恭的作品《好想吃榴槤》、《請問一下,踩得到底嗎?》和《五百羅漢交通平安》等7部作品,出版多年仍受小讀者喜愛,持續「重版出來」,但其他作品,「大部分都沒有耶。」他說。

聽得出來他語氣裡既淡然、又自嘲,也有無奈。至於演講,他說得更直接,「就是賺現金,好像B咖藝人。」多年接觸讀者的經驗,他發現小朋友喜歡瞎搞、沒有邏輯感的故事,成年人則講求意義、喜歡感性的作品,這是童書創作者的難為。「掏錢買書的是成年人,讀者卻是小朋友。」劉旭恭說。

劉旭恭已為人父,兩個兒子分別是4歲和10歲。每天送寶貝兒子去上學,然後到工作室工作,通常他在構圖上花很多時間構思,上顏色時則力求不同以往的技法。傍晚,天黑前,他停下工作,關上工作室大門,回家。重複的循環不免令他感到些微的倦怠,答應出版社的截稿時間也一再拖延,算一算,今年還必須交3本書稿。如何解決職業倦怠感呢,他笑笑說:「就什麼都不做啊。」


劉旭恭06.jpg

劉旭恭從兩個兒子身上理解到兒童活在當下、活在自我的特質。(劉旭恭提供)

或許生活原就是無解的循環。8年前,劉旭恭接下國父紀念館主辦的繪本班,為來自四面八方的社會人士,傳授繪本創作。由於是非正式繪畫課程,學生各有不同的學習目的,偶爾教師還要承擔招生的壓力。他一度萌念辭職,結果學生們大為慌張苦惱。慢慢地他想,如果那麼在意正式不正式,不能放鬆,也就無法打開心胸,跟學生自在地交流。

於是他釋懷了,像帶社團,老師同學大家一起觀摩作品,交流創作心得,甚至於學生的表現反過來影響他的創作。經過多年,他帶的繪本班漸漸成熟,有默契有氣氛,最近揭曉的信誼幼兒文學獎,他的學生林思辰就以繪本《月亮想睡覺》得到了佳作獎。

最近,還不識字的小兒子,著迷《妖怪迷宮》,每天纏著爸爸一起找隱藏於迷宮中的妖怪圖案,大兒子則醉心棒球跟魔術主題的漫畫。在兩個兒子身上,劉旭恭理解到兒童活在當下、活在自我裡的特質,他抱持開放,「不管他們喜歡什麼,我都支持。」

而曾經幻想成為公車司機、念了土木系,卻成為繪本作家的劉旭恭,則以《車票去哪裡了?》化身司機,帶著大家追追追。追什麼呢?「這個追車票的故事,也可以說是追夢想的故事。車票本來就是自己的,為什麼會失去?又有時候我們追著追著,真的追到了,卻不一定是原本想要、現在需要的了。」他為熱騰騰的新書下了這樣的註解。

 

車票哪裡去了.jpg

車票去哪裡了?
文、圖:劉旭恭
出版:小天下
定價:300元
內容簡介cursor_h16_2.jpg

 


作、繪者簡介:劉旭恭

1973年出生於台北石牌,台灣大學土木研究所畢業。1995年參加「陳璐茜手製繪本教室」後開始創作繪本,現為「圖畫書俱樂部」成員。作品曾獲信誼幼兒文學獎、「好書大家讀」年度最佳少年兒童讀物獎、文化部中小學生優良課外讀物推介、《中國時報》「開卷好書獎」年度最佳童書、陳伯吹國際兒童文學獎年度最佳圖畫書、上海好童書獎,並曾入選義大利波隆那插畫展。

繪本作品有:《貝殼化石》、《好想吃榴槤》、《阿公的光屁股》、《請問一下,踩得到底嗎?》、《謝謝妳,空中小姐!》、《一粒種籽》、《下雨的味道》、《小紙船》、《到烏龜國去》、《大家來送禮》、《五百羅漢交通平安》、《愛睡覺的小baby》、《橘色的馬》、《煙囪的故事》、《誰的家到了?》、《只有一個學生的學校》、《火柴棒姊妹》和《你看看你,把這裡弄得這麼亂!》。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

2017-04-22 01:20
OB短評》#14 每週含金量最高的好書懶人包

BB_0.jpg妳一生的預言:電影「異星入境」原著小說
Stories of Your Life and Others
姜峯楠(Ted Chiang)著,陳宗琛譯,鸚鵡螺文化出版,399元
推薦原因icon_type12.jpgicon_type01.jpg
當世界變得比科幻更科幻的時候,科幻就不再必要了。但姜峯楠出場了!那些構思玄妙的中短篇,似乎會發出鎢金般光澤,讓人想起世界第一次看到菲利浦.狄克時的驚奇。
在不同主題之下採取的變奏書寫堪稱用心,喜歡主題明確的讀者,還會喜歡作者詰問同一主題時,以多重情節進行的層層辯論。第一篇就駕御了外星人、語言學的雙高難度內容,無邊的想像力不斷回望省思人類的限界,是科幻小說的極品。【內容簡介cursor_h16_2.jpg

BB_0.jpg耶路撒冷
Jerusalem
尤坦‧奧圖蘭吉(Yotam Ottolenghi)、薩米‧塔米米(Sami Tamimi)著,王晶盈譯,愛米粒出版,1200元
推薦原因icon_type02.jpgicon_type11.jpgicon_type03.jpgicon_type01.jpgicon_type05.jpg
這是本美麗的感情與希望之書。名廚的耶路撒冷別有一種味覺歡愉及文化深度,菜餚是人為的文化產物,因此當其中流露歷史典故與人情投入,古城頓時也色調明亮起來。食譜可以告訴我們比食物還多的故事,其中之一或許還包括怎麼合作。
從來沒見過這麼活色生香的耶路撒冷:不只有傳統菜色,還有創意料理,還有地中海飲食,還有市井人生。吵來吵去的三大宗教終於可以坐下來把酒言歡了。Shalom!【內容簡介cursor_h16_2.jpg
 

BB_0.jpg袒露的心
平路著,時報文化出版,320元
推薦原因icon_type12.jpgicon_type05.jpg 
如果作家一世只為了寫一本書,《袒露的心》便是平路的代表作。她先是怯怯地觸碰身世的傷疤,一點一點地摳,直到傷不是傷,疤不是疤,只是生命的肌理而已。
老練如此的作家,不斷琢磨下筆的角度,以特殊的第二人稱筆法,閃過心內祕辛的沈重,情緒感染力與文學性都很濃洌。這個表面看來彷彿是作者最個人性的作品,其書寫仍然帶有深刻、具啟發性的社會與情感政治分析意義。【內容簡介cursor_h16_2.jpg

BB_0.jpg河畔小城三部曲(套書)
Trilogie Městečko u vody
赫拉巴爾(Bohumil Hrabal)著,林蒔慧、劉星燦、勞白、楊樂雲譯,大塊文化出版,760元
推薦原因icon_type11.jpgicon_type12.jpgicon_type01.jpgicon_type05.jpg
身為作家,赫拉巴爾的獨門配備是他的生之爛漫,即便在灰撲撲的世界裡,照樣能看到各種細節的華美,還給事物本來的天真。如果《過於喧囂的孤獨》是抗議,那麼側寫家族的《河畔小城三部曲》則是臣服:在這個童話般的氛圍裡,他不再需要去對抗外面那個銅牆鐵壁的體制,只要慢慢長大,看著大人逐漸老去。
思想濃度渾厚的自傳式小說,語言高度敏銳的文學特色,由捷克語直接譯出,更添價值。現代小說的寶,民間故事的魔,赫拉巴爾是一支火柴棒變出一個城堡的敘事巫師,他略略動一動,宇宙就變了樣:你會帶著無上喜悅,隨他盲目旅行不想停。【內容簡介cursor_h16_2.jpg
 

BB_0.jpg人的城市
Cities for People
揚.蓋爾(Jan Gehl)著,陳朝興譯,創詠堂文化出版,480元
BB_0.jpg建築之間:公共空間生活
Life Between Buildings-Using Public Space
揚.蓋爾(Jan Gehl)著,陳朝興譯,創詠堂文化出版,350元
推薦原因icon_type02.jpgicon_type08.jpgicon_type01.jpgicon_type05.jpgicon_type09.jpg
丹麥大師揚.蓋爾的都市設計理念,跟他的文字一樣深入淺出:加一點元素,記錄效果,再加一點元素,再記錄效果。哥本哈根市中心的斯楚格老街,就在他這種樸實工法的主導下,優雅變身為歐洲最長的漫步街道。
人本建築、友善城市的經典作品,比台北早熟數十年的空間啟蒙,依然值得逐頁感受並用來度量居住的地方。藏設計於解說,化理論為例舉,提供高效能又高舒適度的閱讀:除了文化價值外,知識清晰度感人親切。【《人的城市》內容簡介cursor_h16_2.jpg】【《建築之間》內容簡介cursor_h16_2.jpg

BB_0.jpg攻殼機動隊 Complete Box
士郎正宗著,謝仲其,謝仲庭譯,臉譜出版,1080元
推薦原因icon_type08.jpgicon_type01.jpgicon_type05.jpg
科幻經典總是超前時代,再次展開賽柏格的場景想像,繼續思考非人類的必然命運。
有種科幻經典是越看越令人心生敬畏的,不是因為預言成真,而是其中的宇宙觀顛覆了我們對真實的概念,從而也解散了預言的必要性。攻殼是其中之一。【回應讀者】【內容簡介cursor_h16_2.jpg
 

BB_0.jpg香港,鬱躁的家邦:本土觀點的香港源流史
徐承恩著,左岸文化出版,600元
推薦原因icon_type02.jpgicon_type06.jpgicon_type05.jpg
一頁還比一頁妙,香港歷史太有趣,是本有點像清肝明目解毒丸的書。
徐承恩析理出一道波瀾壯闊的香港系譜,百越、嶺南、西洋文化曾在這裡撞擊出世紀末的華麗,卻也為今日的困境埋下伏筆。或許有朝一日,香港真的可以成為一座完全開放的不設防城市。循著歷史才能找到自己,香港在建立自我民族意識兼程趕路的關鍵之作。【內容簡介cursor_h16_2.jpg
 

BB_0.jpg蒙古騎兵在西藏揮舞日本刀:蒙藏民族的時代悲劇
チベットに舞う日本刀 モンゴル騎兵の現代史
楊海英著,吉普呼蘭譯,大塊文化出版,400元
推薦原因icon_type02.jpgicon_type07.jpgicon_type01.jpgicon_type05.jpg
南蒙古作者楊海英寫蒙藏關係禁忌、恥辱又高度政治性的一章,複雜度與重要性都非比尋常。世界史幅度的書寫,但藉著有效聚焦於數個作用力特別的物事,擴散開來,形成十分深刻、清晰且容易進入的作品。
多虧了楊海英的爬梳和整理,這段南蒙、西藏、日本和中國交互糾結的血腥過往,終於不再只是教科書裡被囫圇帶過的幾句話。這份實地調查,揭露了悲劇式的歷史因果,蒙古騎兵團是夾處在大國之間的棋盤英雄,英勇不是稱頌,而是咀咒。【內容簡介cursor_h16_2.jpg

 

BB_0.jpg比海還深的地方
宋尚緯著,啟明出版,395元
推薦原因icon_type12.jpgicon_type01.jpgicon_type05.jpg
宋尚緯的詩是一種冷媒效應,因為他是走在日常邊界的局外人。就連對自己切身的感覺,他也是個局外人,不過只有90%,剩下的10%是做紀錄用的。看盡滄海的文字,他在自我挖掘問題、自我奮力回答,但也沒忘記帶著社會介入的熱情。
這樣的詩集可叫作「有把握的詩集」:顯著被把握、幽微也被把握。危險動作他也做,落地漂亮他也做,並且從不疏忽小動作的意義——亮眼、有力、感人,詩心與詩技皆上乘。【內容簡介cursor_h16_2.jpg
 

BB_0.jpg櫻花‧流水:我的東瀛筆記
黃英哲著,允晨文化出版公司,300元
推薦原因icon_type02.jpgicon_type01.jpg
這本散文集是一位漂泊的知識分子的複眼式觀察,也是他寫給故國最放不下的想念。文學研究者的微觀自傳式素描,卻透露著台灣與日本的宏觀歷史轉變。聽人「講古」總有特殊的樂趣;如果「講古」的又是素養深厚之人,有時也會有「勝讀十年書」之感。書中掌故既有可奠基知識者,也有可滋潤心靈者,文化帶來的動聽,感人至深。【內容簡介cursor_h16_2.jpg


icon_type02.jpg知識性| icon_type11.jpg設計感| icon_type07.jpg批判性| icon_type08.jpg思想性| icon_type06.jpg議題性| icon_type03.jpg實用性| icon_type12.jpg文學性| icon_type01.jpg閱讀樂趣 |icon_type05.jpg獨特性| icon_type09.jpg公益性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

2017-04-21 16:35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