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評》重新找回遺忘或丟失的靈魂:評「河合隼雄.孩子與幻想系列」
「河合隼雄.孩子與幻想系列」是河合俊雄在父親過世6年後,收集相關主題,於2013年重新在日本發行的經典著作。全套6冊,我會建議閱讀順序是《閱讀孩子的書》、《故事裡的不可思議》、《閱讀奇幻文學》、《孩子與惡》、《青春的夢與遊戲》,以及《轉大人的辛苦》。
前3本是河合隼雄以他個人的學養和體悟,透過兒童文學引領讀者藉由「孩子清澈的目光」去碰觸「靈魂的真實」,也是為父母帶路進入「小孩的宇宙」。然而,小孩的宇宙並非只是洋溢著善良與光明,身為榮格派心理學家,河合隼雄當然明白所有的光亮都伴隨著陰影,完整的人性必然包括惡,因此如何看待「孩子的惡」,就成為父母在教養上的重大課題。最後兩本,作者以同樣體貼孩子和父母的心探討青春期,等到孩子能順利「轉大人」,父母也就大致完成教養責任了。
做為教養指南,閱讀河合隼雄的最大好處是:不會反而引發父母的焦慮。市面上許多教養書籍都企圖提供完美的模板,教導父母如何培養出心目中的「好孩子」。然而即使父母照書養,孩子未必能照書走,徒然心生挫折。
河合隼雄提供的是另一條路徑,就如村上春樹所描述的,他不會以自己的想法去推動對方,「反而是很小心注意,不要去妨礙對方的思考和自發性。」因此閱讀河合隼雄總是讓人感覺「舒服」,他的文字既能安定讀者的心,又能挑戰讀者的腦。
這套書雖然以孩子為主題,卻不是一般的教養書,也不僅僅是教養書,其核心概念是「靈魂」。因為「人是有『生命』的,就算我們對心與身體的構造有再多的了解,也很難真正貼近人的『存在』。假設有某種東西,能夠將心與身體統合成一個整體,讓人成為有生命的存在,讓我們稱它為『靈魂』。……說得明白一點,我們必須有所覺悟,『人』這種東西,從來沒有人真正了解過。我說『人有靈魂』,想表達的就是這一點。」
與「靈魂」有關的事情是危險的,也無法斬釘截鐵下定論。幸運的是,我們有了河合隼雄做為引路人。
身為引路人,河合並不提供問題的答案,他只是陪同我們尋求解答。所以若是想要尋求「馴化孩子」的教戰手冊,這套書不一定適合你。河合向來主張父母的重責大任是「守護孩子的靈魂」,而在這條親子共同成長的道路上,很可能父母也能重新找回自己遺忘或丟失的靈魂,這是為人父母莫大的回饋和喜悅。
就一般讀者而言,河合示範了如何閱讀兒童文學、如何接近靈魂、如何詮釋人性之惡,以及如何探索青春的意義。或許聽到有人說出「轉大人的辛苦」(包括大人和小孩的辛苦)時,讀者的心也能因為理解以及獲得了解而柔軟,與自己騷亂的青春和曾經隔閡的父母和解。
關於閱讀兒童文學,河合隼雄開宗明義:「我不是從『外部』,而是從『內部』閱讀這些作品,察覺自己內心對這些作品的反應。」從外部閱讀作品需要許多的準備,從內部閱讀則不需要任何準備,「而是要全心潛入作品之中,盡最大可能與作品中的人物共享相同的經驗。」
不過河合隼雄同時也表明,「這樣的閱讀方法,需要相當的修煉……要是有人因此認為『閱讀』不需要調查有關作者或是其他作品的資料,只要讀眼前的書就好,那就糟了」。
這種從內部閱讀作品的策略,不也是種「閱讀」孩子的方法嗎?與子同行,父母不妨先放下種種的外部標準、法則、制式的育兒知識,以自己獨一無二的靈魂,面對孩子獨一無二的靈魂,不畏懼碰撞的火花,有時還得來個正面對決,才能把孩子拉回成長的道路上。
河合隼雄的文字一向直白樸實,沒有花腔,等待讀者與他潛心交流和對話。然而他並不是一味「和藹可親」,對於現代親子關係的病灶,他也有極為犀利的剖析。例如,他指出有些父母會對孩子說:「一直以來凡是你要的東西,我們都給你了,到底有什麼不滿足,要如此暴怒?」河合提醒讀者:「『凡是你要的東西,我們都給你了』這種話,只有神才有資格說出口吧。了解他人所有的欲求,全部予以滿足,這是人類做不到的事。但是有很多父母,卻認為自己就是這樣對待孩子的。」
請企圖成為萬能父母的讀者深思這一段話吧。這種無意識的傲慢,難道不是一些戮力教養的父母「誤入歧途」,種種努力化為泡影,孩子的心離得越來越遠的原因嗎?
雖然河合的行文總是娓娓道來,但是類似上述的當頭棒喝俯拾即是,直指根源的真知灼見,比起一些教養書籍的平庸見解讓讀者能有更多的收穫。如果你追求的是享受美好的親子關係,那麼河合隼雄的著作宛如一座寶山,讀者若有心挖掘,必然不會空手而歸。
吉本芭娜娜曾表示:「一見到河合先生,內心的痛苦便無藥而解……像他這樣的人存在(雖然河合先生已經不在了,他的著作永遠存在),就能讓我繼續對這個世界保有信心。」因此,我不只是要推薦這套書,我想向讀者推薦河合隼雄在台灣出版過的所有著作。但願所有讀者都能在河合隼雄通透的智慧與寬廣的胸懷中,得著安慰與啟示。●
河合隼雄.孩子與幻想系列 |
|
故事裡的不可思議:體驗兒童文學的神奇魔力 |
|
孩子與惡:看見孩子使壞背後的訊息 |
青春的夢與遊戲:探索生命,形塑堅定的自我 |
|
11月伴讀 拍謝少年》把生活過好,音樂才會成立——上班族搖滾樂團的飛行早餐時間
拍謝,少年仔,樂團要玩,生活嘛是要顧。放下樂器的拍謝少年,進入社會就定位,在城市不同的角落為生活打拼。每天睜開眼睛的頭號任務,就是好好吃一頓早餐,然後出發上班。拍謝少年自從2012年發行第一張專輯《海口味》之後,過了5年才完成《兄弟沒夢不應該》。跨過30歲門檻,拍謝少年理解了玩音樂是浪漫的,過生活是現實的。「大家先把自己生活過得好,音樂才會成立,這是我們的共識。」樂團貝斯手薑薑說。
▉來自《灌籃高手》的人生哲學
薑薑從事食品業,在意吃得健康,尤其近來身體對食品添加物特別敏感,所以早餐喜歡吃麥片。鼓手宗翰也是上班族,早餐習慣在通勤途中簡單解決,但有時喜歡在天冷時早起,和女友到鄰近住處的傳統市場,和阿伯們坐在一起喝碗鹹粥暖胃。吉他手維尼以教吉他為生,工時彈性的他常用一碗牛肉麵把早餐和午餐一起搞定,但有時也造訪教琴的音樂教室旁一位阿姨開的早餐店,「我每次去都會找她用台語亂聊,她是我練習台語的對象。」
對於拍謝少年而言,維繫樂團不可或缺的要素,還少不了著名日本漫畫家井上雄彥。為什麼?三人爽朗笑出來,維尼一副出賣同學的表情,說「漫畫買最多的先講」。薑薑聳聳肩招認說,井上雄彥的作品把「轉大人」的狀態處理得很寫實,「現實中大部分都是壞球,只有偶爾會有好球,對我們來說,這某種程度是一種人生哲學。」
每一年夏天,總有許多初識籃球的少年在《灌籃高手》裡看見偉大,又在最後那個懸而未決的最終話學習思考追夢的各種可能。維尼說井上雄彥的偉大,在於凍結了那幾年夏天的時光,一代又一代少年的集體記憶在這裡不間斷地上演。然而經營樂團對拍謝少年而言,早已不只是青春期的副作用。揮灑熱血,但穩住腳步過生活,這是井上雄彥帶給他們的啟示。
▉我們在意的東西已經超越音樂性了
創作之前,先好好生活。「玩團創作這件事情有點像是拍一部電影,不可能憑空創造一個完全沒有真實基礎的東西,那種東西會沒有感動人的力量。」宗翰眼神往薑薑一瞥,又說:「因為我們相隔5年才發這張專輯,5年其實可以發生很多事情。比方說,你從20歲跨到30歲,其實是在突破人生的關卡,就像薑薑現在要結婚了。」
訪談當時即將舉辦婚禮的薑薑被點名,接著說:「我們生活的境遇是不一樣的,透過各自演奏的樂器和我們三個人在歌曲中的對唱,這樣的創作有點像是展示我們在這個時空裡的世界觀的整合。」新專輯同名歌曲〈兄弟沒夢不應該〉就是在這樣的狀態中寫出來的。
「這首長達10分鐘的歌寫在維尼去當兵之前,他的和弦其實很簡單……」薑薑話還沒說完,擔任吉他手的維尼就抗議說:「哪有,超複雜的好不好!」說完三個人笑成一團,薑薑才改口說因為創作這首歌是一氣呵成,三個人在其中的對話非常自然,在意的東西已經超越音樂性了。「我們發完第一張專輯,算是有一些迴響,那我們下一張要怎麼突破?而且在剛取得一點點成績的時候要停下來,對我們來說壓力真的很大,但這首歌的對話啟發了後續很多創作。」
▉歹勢!這裡沒有搖滾英雄
年輕的時候受到樂團「八釐米天空」開著一台車在城市游擊演出的啟發,拍謝少年也愛戶外演出。《海口味》時他們舉辦「厝邊倒彈」,把搖滾的現場帶到早餐店、書店、漫畫店、熱炒店及羊肉爐店家。這次《兄弟無夢不應該》發行,也將在宜蘭日安保齡球、詹記麻辣火鍋新莊總店、高雄蚵仔寮意滿漁咖啡店舉辦演唱會,用音樂切進街坊鄰居的生活。在每個一期一會的演出中,他們觀察一邊吃火鍋一邊看表演的人們,看他們酒越喝越多,表情與身體逐漸鬆下來,就知道打到「點」了。
維尼提到先前在高雄三餘書店的表演經驗,他們在天台剛唱完兩首歌後就被迫中斷,「樓下聚集了來自3個不同派出所的警車,一堆警察走上來都問:『恁勒衝啥?!』因為我們在頂樓,聲音完全沒有屏蔽,可以毫無限制地往外傳。」
「到底有多少通電話打去報警啊?吵到附近轄區3個派出所都來了!」薑薑回憶道。天台的表演雖然中斷,但後來大夥還是移到書店三樓的室內空間完成了演出。
真實人生當中有著各種令人措手不及的狀況,但這就是生活的本質。有人說人生如戲,看戲的是傻子,演戲的是瘋子,宗翰說做音樂也是如此。
「有時候我們不是要看一個完美的演出,我們是要看他聲嘶力竭,或者他出糗了,但是他得彌補那個出糗。」薑薑補充,他描述的雖是樂團演出,但這種努力出手卻不小心出糗的尷尬,也模糊地說明了生活之於我們的關係──櫻木花道帶球上籃時可能不小心摔個狗吃屎,但在賽事結束之前,也只能說聲「拍謝啦」並站起身,抖落塵埃然後冷靜凝視籃框,深呼吸,「左手只是輔助。」繼續帥氣出手。●
兄弟沒夢不應該
樂團:拍謝少年
發行:好有感覺
定價:500元
【內容簡介➤】
一尾台灣土產搖滾樂隊。 吉他維尼、貝斯薑薑,鼓手宗翰,05年春天吶喊後開始寫歌,初期創作以樂器演奏為主,現在心繫台語搖滾,目標寫出阿公阿嫲點頭稱讚的台語金曲,以井上雄彥為精神導師,熱炒攤為後援補給,拎著啤酒樂器穿梭於南北縱貫現場,音樂靈魂來自現場表演氣味。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