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桌對話》他們的生活如生食,他們的爭吵即熱炒

「第一次去,他就說這間熱炒的鹹蛋苦瓜是全台北最好吃的。」

說這話的「老崔」崔舜華有點恍神,可能是清晨六點就起床交稿,或最近出了新詩集《婀薄神》而壓力不小。更可能是跟先生蔡琳森剛吵架過來。

即便如此,她仍殷切介紹附近的美食與街市、如何挑選今天的用餐地點:「他很喜歡吃台式熱炒。這間很乾淨,離我們家三分鐘路程。」蔡琳森卻油嘴反骨地說:「另一個好處是平常的人不多。如果吵架或講難聽的話,不會有外人聽見。」_DSC4638.jpg

爭吵拌嘴於他們,是家常便飯。不,更像是大鍋大鏟的快炒。一個化作一把利刀,另一個就點一盆大火,夫妻倆自相魚肉,把每一樣材料跟關係都碰撞得油亮;是辛香料與調味料在搶奪彼此身上的味道。

深知太過親近、依賴嚴重的兩人,每次換租屋,都想找兩房以上、足以擺得下書的空間,且希望有浴缸——只因為蔡琳森洗澡時的靈感較多。自備洗衣機跟瓦斯爐,故寧願是清清白白的空屋,及此,蔡琳森不知為何鬧起脾氣:「對啊哪天我們離婚了,瓦斯爐跟洗衣機要算誰的?」老崔無奈表示:「給你啊,都給你!」

都是編輯,也都寫詩,理當是人人稱羨的靈魂伴侶、完美組合。但他們平時的相處或在外人面前,除了言語的不輕饒、抱怨對方愛插話,蔡琳森還不斷說出一些必須打上馬賽克的穢語,來聲東擊西;他的自甘卑劣與各種嘲弄,似是為了掩飾什麼。_DSC4476.jpg

接著,崔舜華數花瓣般,迅速講出夫妻的重要紀事、先生的工作經歷跟文學成就,也一路細算從2013年二月結婚以來的求職之路:新婚前,蔡離職。去香港蜜月之後,蔡經歷幾家出版社,與她錯開;意即一個外出工作,另一個便在家接案跟創作,宛如日月輪替。到今年初,兩人又先後離職,同在一片天空。

事事項項,變與不變,她都牢記在心。只不過,對蔡琳森而言,她是細數花瓣的人,也是摘下使之凋零的人:「工作不會傷害我的創作。但我太太的情緒會。像去年我幾乎無法寫東西,因為老崔工作很辛苦、壓力很大,我得安撫她。連過生活也是。她快截稿的那個禮拜就像戒嚴一樣,看什麼都不順眼。但伴侶本來就要互相扶持,畢竟我也會影響到她。所以,我還是傾向我去工作,她留在家裡。」

對此,崔舜華也有話辯駁:「但我在家接案,同時也會把家事做完。他出去工作,我是日日打掃、衣服洗好曬好、買菜備飯。換成我上班,當然也會期望他幫忙我在意的那些事。」_DSC4872.jpg

地板一髒、碗沒有洗,老崔寫稿就會受到干擾,「因為我的內在秩序很亂,所以必須整理外在秩序,來獲得安全感。」工作時更嚴重,她的情緒直接連結到身體,一緊張就不吃飯,甚至會吐——即使什麼都沒吃。「我沒辦法像一般人很務實地去區分何時該吃飯。我的內臟,就是我的感情跟情緒所構成的。」一如採訪那天,老崔手中的筷子只夾了幾樣給先生,又盛了一些給我們。但自己幾乎不吃。

不只對整潔的標準落差很大,閱讀口味也不太重疊。一個喜歡零雨、夏宇,另一個的典範是瘂弦、商禽或邱剛健。然而,兩人的生命養成卻是殊途同歸:崔先寫詩獲得一些掌聲,再學著當編輯,蔡則是以編輯為終生志業,後來才寫起詩來。

創作晚於另一半,我問蔡琳森會焦慮嗎?「多多少少,主要是因為我太太是崔舜華。我的努力大部分是為了堵住別人的嘴,希望自己搆得上。如果不是因為她,我甚至不會寫詩。」原本讀交大文化研究的他,自覺腦袋不夠好、學術成就有限,只好轉當編輯。寫詩對他來說,像是不知道要幹嘛,於是就寫了。「說自己是詩人,我會尷尬。之前反對護家盟那類的連署,我都希望是掛編輯或作者,比較沒有壓力。而我出詩集就像一個副產品——身為編輯的副產品,或娶了詩人老婆的副產品,我好像也可以發表個幾首詩,訛詐一個詩人頭銜。」

不同的食材需要熱來當媒介,多數都會因此消解或融合。旁人看他們爭吵近似玩火自焚,但他們互扔的流彈,彷彿照亮事物的火苗。越黑暗的地方,目標就越清晰明顯。只不過,即使深愛到體膚刺著代表對方的鳥(崔)與樹(森),但大火延燒,同林鳥也是會各自飛的。

「我們對彼此付出太多了,如果其中一方出於良好的動機,想試著收回一點,另一方就會有不安全感。」老崔說。

會害怕鬧翻嗎?「一天到晚鬧翻啊。我們的個性是不可能有假面夫妻的。假設有天撐不下去,就是離婚。像他就很常把離婚掛在嘴邊。」老崔說得率直,但她的先生卻認為:「那是我唯一的殺手鐧啊。她才什麼狠話都說過!」

每每吵架都是修羅場,不斷試探對方的最底線,一筆一筆越劃越深,患難夫妻的真實樣貌卻從此定型下來;他們的生活,是一把刀在一盆火上的鍛鍊。沒有想像過那條邊界嗎?老崔說:「我想像過無數次。」蔡琳森又反駁:「我想像過無數次,再加一次。」

_DSC4875.jpg「我理解對方的方式,有時是藉由負面經驗。正面去迎合、接納,對我來說太輕便、太容易了。大家都在做。」個性扭捏自卑、不如老崔那般自信的蔡琳森說:「她性格很爛大家都知道,我也有虛偽、尖銳的一面。這麼糟的婚姻還可以維繫四年,或許是我們都有不好的地方,都曾惡待過對方,最終都願意放下,那代表背後有個我們也不知道的東西。」

生活嚼如生食,須練就快速上菜的本事。於是,他們認識一個月就同居、同居三個月就結婚,「當初他才六十公斤,又高又瘦、相當文青,對我很有耐心、非常溫柔。」與原生家庭關係疏遠的崔舜華,回想過去交往的情景:「我很羨慕他的原生家庭,他爸媽都是非常寬厚跟踏實的人。我想要那樣的家。」

「我原本是不婚的。還跟我媽說,想抱孫子期待我哥就好。但老崔想跟原生家庭拉遠一些,結婚是一個好方法。那時我滿喜歡這個女孩子,覺得應該幫她這個忙。後來是有點打自己的臉,回家跟媽媽要戶籍謄本。反而我媽怕只是年輕人的衝動。」兩人只有登記,沒有宴客,也沒有拍婚紗。而且他們的婚姻,幾乎沒有得到什麼祝福,甚至有朋友就此遠離。即使這樣,蔡琳森依舊認為結這個婚是滿意的,至今還不會走到離婚,「是因為我們從在一起到結婚,以及之後的生活,都很辛苦。」

會不會因此更珍惜彼此?老崔說:「我覺得不是珍惜,而是偏執。」蔡琳森這次不反駁了:「是不想認輸。如果有天因為小事過不去而離婚,那用負面方式看待我們結婚的那些人,好像就是對的了。所以我寧願繼續信任這個女孩。她可能有些問題,但也有好的部分。」

我忽然察覺,一直插話、冒犯人的蔡琳森想掩飾的目的:或許是先別人一步踩至底線,此後的狀態便不可能更糟了。他太太是使之凋零的人,他是願意一起沉淪的人。

_dsc4863.jpg

文字:ž刀刀
攝影:陳藝堂
場地協力:嗨森平價熱炒(新北市中和區宜安路14號)
*未滿18歲,請勿飲酒、抽菸。喝酒不開車,開車不喝酒。


崔舜華的推薦書單:

尉天驄《到梵林墩去的人》
唐.德里羅《白噪音》
陳育虹《索隱》
胡晴舫《濫情者》
吳爾芙《燈塔行》

蔡琳森的推薦書單:

楊澤《薔薇學派的誕生》
駱以軍《棄的故事》、《妻夢狗》
邱剛健《亡妻、Z,和雜念》
佩爾.派特森《外出偷馬》
瑪格麗特.愛特伍《盲眼刺客》


tdi266.jpg

婀薄神

作者:崔舜華   
出版:寶瓶文化
定價:270元
內容簡介cursor_h16_2.jpg

作者簡介:崔舜華​

有詩集《波麗露》、《你是我背上最明亮的廢墟》(寶瓶文化)兩種;與蔡琳森合譯艾倫‧金斯堡詩集《嚎叫》(Howl and Other Poems)(木馬文化)。

 

ALL-04 (1).jpg
杜斯妥也夫柯基:人類與動物情感表達
作者:蔡琳森
出版:南方家園
定價:250元
內容簡介cursor_h16_2.jpg

作者簡介:蔡琳森 

一九八二年七月生。從事編輯工作。

已婚,詩有已婚詩與未婚詩兩種。

曾獲時報文學獎、喜菡新詩獎、飲冰室茶集「為愛發聲」詩獎、梁實秋文學獎、海峽兩岸漂母杯文學獎,作品發表於網路、詩刊及副刊,並入選《2014台灣詩選》、《九歌103年散文選》。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

2017-05-04 11:27
人物》四方田犬彥:始於革命青春的四方足跡

 

2015年的台北詩歌節,四方田犬彥以國際詩人身分應邀來台,其中一場講題是他長年研究的義大利詩人暨導演巴索里尼(Pier Paolo Pasolini)。四方田放了很大篇幅在巴索里尼的詩作,以及他寫作時使用的故鄉語言上,進而呼應他對台灣的觀察:一個語言與文化豐富而多元的國家。

當然,這樣的感想並非出於短期訪客的膚淺觀光式心得。事實上,四方田與台灣淵源已久。他的妻子垂水千惠是研究台灣文學的學者,自1980年代開始,四方田即頻繁造訪台北,有時以學者身分參加學會,有時則觀影、採訪電影導演。年屆60歲時,他辭去日本大學教職,終於實現長居台灣的願望,於2013至2014年來台,於清華大學擔任客座教授。

這段長期居留期間,四方田除了持續研究台灣電影,也將觸角深入台灣的在地文化、語言、宗教、民間習俗等等。後來他把這些獨特觀察紀錄撰寫成書,陸續在日、台兩地出版《心悅台灣》。


天才餐桌01.jpg

極盡頹廢之能事追求美食的谷崎潤一郎,在〈陰翳禮讚〉中讚賞的柿葉壽司。吉野山中流傳著這道樸素的食物,讓他體會到人生的清涼感。(圖片取自《天才的餐桌》,黑眼睛文化提供)

▉行腳四方

除了台灣,四方田的腳步可說遍及各地,且每到之處幾乎必定會留下深刻足跡。

  • 1979年,還在東大攻讀博士課程的四方田到韓國首爾建國大學師範學部,擔任日文講師,自此與韓國結下不解之緣。與同時代的知識分子相比,四方田涉獵了更多韓國文化文學和電影。他也曾自陳,年輕時的韓國經驗是自己評論的原點。
  • 1980年,四方田休學短居倫敦,偶遇他視為偶像的法國導演高達(Jean-Luc Godard)。1987年,他赴美擔任哥倫比亞大學東亞學系客座研究員,將異地相識的異人奇事彙載於《Stranger than New York》(ストレンジャー・ザン・ニューヨーク)一書。1994年,為了研究巴索里尼,前往義大利博洛尼亞大學藝術學部擔任客座研究員,之後歷經十多年歲月,翻譯了《巴索里尼詩集》(パゾリーニ詩集)。
    他也曾追隨美國作家暨作曲家保羅.鮑爾斯(Paul Bowles)的腳步來到摩洛哥,旅途中的紀事,彙集成《摩洛哥流謫》(モロッコ流謫)一書,並以此書獲得講談社散文獎及伊藤整文學獎
  • 2004年春天,四方田以文化廳文化交流使節身分,先在以色列特拉維夫大學擔任客座教授,後遷居科索沃,在塞爾維亞難民營教授日文和日本文化。
    四方田提及這段經歷時表示:
    我對現今日本政府持批判態度,但是我對日本文化深感驕傲,更別提日本的漫畫和電影了,我自認有相當深入的研究。在難民營上課時,我都自稱I am Mr. Japanese culture!
    在輸出日本文化的過程中,我感覺自己好像稍能接近上一個世代日本人的情感或者屈辱等等各種情緒。
    這些經歷他同樣化為文字,整理在《眼見之鹽》(見ることの塩)一作中。
  • 2007年起他赴印尼從事電影的研究;隔年再前往曼谷研究泰國電影。
  • 2012年從明治學院大學退休後,正式展開前述台灣長居計畫。

這是今年64歲的四方田目前為止大略的足跡。他在地圖上踏過許多出人意表的據點,每趟旅行都為他的著作帶來更多養分,進而延伸出一個又一個新視角。

無數的踏實足跡,無疑形成了四方田作品的一大特色,那就是第一手探訪踏查的主觀與貼近。不管是他周遊各地寫就的旅遊紀行,或者也曾在台灣出版、引起一番討論的《可愛力量大》(「かわいい」論)這類文化觀察,四方田的研究向來不在桌前,而在眼前腳下。

無論撰寫電影、音樂、社會觀察或者文化考察,必定包含他親訪當地的見聞。他走進這些地方的空氣當中,親身感受土地的溫度、溼度,聆聽各式似懂非懂的語言,追逐著一個個在電影中、案牘間出現過的人名字句。

而四方田更擅長的是,從這些累積的龐大知識與體驗當中,以其獨特觀點,自在橫剖一刀,梳理出嶄新意義。

例如在《狗的肖像》(犬たちの肖像)中,細說古今中外文學裡出現的「狗」之意象。例如《高達的女人們》(ゴダールと女たち)裡,以女人為主角,寫高達作品風格的演變。又如以飲食為引,論文講藝的《天才的餐桌》(ラブレーの子供たち)和《餐盤的記憶》(ひと皿の記憶)。

當今的網際網路儼然成為資訊收集的王者,所謂全球化或者國際化,似乎都不免以此為入口和出口。然而四方田許多以旅遊包裹的紀行觀察,少了網路上查找得到的旅遊資訊,他寫自己親眼所見所感的人、寫人的生活,以及揉入了風土之後的思想、價值觀。


安娜卡麗娜02.jpg

安娜卡麗娜(左)及珍西寶。(圖片取自《高達的女人們》,岡崎京子繪,黑眼睛文化提供)

▉站到同一邊

四方田寫電影,也從不只是螢幕上的電影。

《高達的女人們》描述他採訪已經擺脫高達包袱、已成當代偶像的安娜‧卡莉娜(Anna Karina),以及對自己與高達的過往「不願再提」的安妮‧維亞澤姆斯基(Anne Wiazemsky)。《李香蘭與原節子》一書尾聲,也提及他親訪李香蘭時,這位高齡80的傳奇女子如何記憶清晰、精神矍鑠,並且思路清明地闡述自己的半生歷史。

四方田的台灣電影研究,當然也包含他數度來訪的體會。對東南亞電影的興趣,牽引他幾次長居當地。他的電影研究除了欣賞當地電影、訪談導演與製片,更包含了親身體驗觀眾如何享受這些電影作品。

這些踏查探訪以及第一手接觸,讓四方田的研究有著著實不同的人間味,也讓他的位置從站在對面的觀影人、評論人,漸漸走到主角身邊,打開另一個不同的視角。譬如關於他與高達的關係,他是這麼說的:

「以前每次看到高達的新作,都很想面對面問問高達:『你到底是誰?』但長久以來一直觀察著高達的作為、思考,現在我覺得自己彷彿已經可以站在跟高達同一邊。高達就站在我身邊,跟我一起看著巴勒斯坦、看著科索沃。

「我不是因為高達去了,才想去那些地方的。我開始可以想像,如果高達也看到這些,他會怎麼想。」


革命青春01.jpg

四方田高中一年級時與兩個朋友一起成立具象音樂(Musique concrète,電子音樂的前身,錄製自然界、器具與環境的聲音,加以剪輯、變速、異化等加工)。這份模仿當時LP封套文案的虛擬座談會記錄,由四方田執筆。(圖片取自《革命青春:高校1968》,黑眼睛提供)

▉永遠的高中生

有時是行色匆匆來往各地的旅人,有時又是一頭栽進學問世界的多產作家,究竟是什麼讓四方田總是如此渴切、如此迫不及待地行走與動筆?

從《革命青春:高校1968》(ハイスクール1968)紀錄的青澀歲月中,似乎可以窺見一絲線索。

書中的少年四方田,起初是如此意氣風發,家境優渥、絕頂聰明,也有些心高氣傲,享受著當時最新的文學、音樂、漫畫等新文化次文化實驗浪潮的洗禮。他在這個時期對漫畫的熱愛,催生了1994年的《漫畫原論》,從描繪技巧這個切入點,徹底剖析20世紀初的日本漫畫技巧。

當然還有電影。

「現在的我以影評家身分撰書、在大學教電影史,我想最早的契機應該歸根於13歲到25歲之間,最多曾經一年看500部電影的體驗。1968年就是我正式開始投入觀影的一年。」

少年四方田在這個時期開始累積龐大的觀影體驗,奠定其日後的評論基礎。但同時,他也親身體驗了時代從充滿實驗性、前衛性的60年代,進入他口中「偶像凋零」、將音樂、電影等藝術視為消費財的70年代大眾消費社會。


革命青春02.jpg

為了模仿披頭四的Get Back Session,四方田與同學們將放大器和麥克風拿到高中屋頂上開始演奏,老師果然馬上跑來關切。當時的主唱是四方田。(圖片取自《革命青春:高校1968》,黑眼睛提供)

四方田寫電影、但不寫時評也不給評等,只往自己的愛好裡鑽。

「別人怎麼想,我無所謂。不管任何領域,我只想繼續隨心所欲寫自己想寫的東西,繼續賣文渡世罷了。」

日本著名評論家鹿島茂在書評中的一句「永遠的高中生」,或可做為對四方田最貼切的註解。

猶如青春少年般,永遠帶著好奇與衝勁埋頭探索,持續他未竟的革命。

 

摩滅之賦.jpg摩滅之賦
In Praise of Eroding 摩滅の賦
作者:四方田犬彥
譯者:黃毓婷
出版:黑眼睛文化公司
定價:320元
內容簡介cursor_h16_2.jpg

 

天才的餐桌.jpg天才的餐桌
Rabelais’ Children ラブレーの子供たち
作者:四方田犬彥
譯者:嚴可婷
出版:黑眼睛文化公司
定價:360元
內容簡介cursor_h16_2.jpg

 

高達的女人們.jpg高達的女人們
ゴダールと女たち
作者:四方田犬彥
譯者:蔡青雯
出版:黑眼睛文化公司
定價:280元
內容簡介cursor_h16_2.jpg

 

革命青春.jpg革命青春:高校1968
High School 1968
作者:四方田犬彥
譯者:詹慕如、陳麗珣
出版:黑眼睛文化公司
定價:360元
內容簡介cursor_h16_2.jpg

 

心悅台灣.jpg心悅台灣
台湾の歓び
作者:四方田犬彥
譯者:白春燕
出版:聯經出版公司
定價:380元
內容簡介cursor_h16_2.jpg

 


作者簡介:四方田犬彥

1953年生於日本兵庫縣西宮。畢業於東京教育大學農學部附屬中學、高中,於東京大學文學部主修宗教學、研究所學習比較文學。現於明治學院大學教授電影史。《月島物語》(集英社文庫)榮獲齊藤綠雨文學獎,《歡迎來到電影史》(岩波書店)獲三得利學藝獎,《摩洛哥流謫》(新潮社)獲伊藤整文學獎。其他還著有《摩滅之賦》(筑摩書房)、《電影和表象不可能性》(產業圖書),譯著有《回到巴勒斯坦》(作品社),鮑爾斯《優雅的獵物》(新潮社)等。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

2017-05-02 16:04
童書短評》#6 用閱讀體會孩子的心情

BB_0.jpg尿床專家
おねしょの せんせい
正道薰(正道かほる)著,橋本聰繪,謝依玲譯,小熊出版,280元,適讀年齡:3歲~10歲
推薦原因: icon_type13.jpg icon_type04.jpg icon_type10.jpg
尿床其實是一個很酷的事!松鼠莫克是有名的尿床專家,每天都在樹上曬著自己的床單,有著各式各樣有趣的形狀。兔子、烏龜、貓咪與狐狸都來跟他學習尿床的學問。
尿床是成長階段一定會遇到的現象,本書以鼓勵的方式,讓孩子正面看待尿床這件事。這雖然是不可預測的行為,但作家用步驟一、步驟二的理性方式,展開了創意連連的尿床奇想。【內容簡介cursor_h16_2.jpg

 

BB_0.jpg字字有來頭 文字學家的殷墟筆記01:動物篇
許進雄 著,字畝文化出版,350元,適讀年齡:國中以上
推薦原因: icon_type02.jpg icon_type13.jpg 
我們的文字是有故事的。本書介紹了七十餘個跟動物相關的文字,說明古人如何以甲骨文的圖像,表達抽象的概念,同時也傳達了古人看待世界的方式。
過去很難得有這樣的知識科普書,有深厚的文化做為基礎,又能以淺顯易懂的方式表達,讓更多學子理解自己正在使用的文字。【內容簡介cursor_h16_2.jpg

 

BB_0.jpg來幫動物量身高
どうぶつしんちょうそくてい
說書人.慶太郎著,高畠純繪,黃惠綺譯,維京國際出版,280元,適讀年齡:3歲至8歲

BB_0.jpg來幫動物量體重
どうぶつたいじゅうそくてい
說書人.慶太郎著,高畠純繪,黃惠綺譯,維京國際出版,280元,適讀年齡:3歲至8歲
推薦原因: icon_type13.jpg icon_type04.jpg icon_type10.jpg
今天動物園要幫大家量身高、量體重,長頸鹿、袋鼠、無尾熊、鱷魚都排好隊了。但是小兔子的身高要量到頭頂,還是耳朵呢?我們能不能用同一把尺,來量不同的動物呢?豬豬好害羞,不想在大家面前站上磅秤,怎麼辦呢?
同一系列的「測量之書」。在科普繪本中放進人文情感、創意與想像力,卻都不會損及科學的理性,孩子一定能理解其中的知識訊息,而且也會感到很有趣。書中大猩猩的形象,有如一位親切又有原則的老師,與動物互動的方式,讓人感到十分溫暖。有人不想公開量體重,老師也順其自然不予勉強。最後在封底,小豬偷偷靠近磅秤的畫面,除了讓人會心微笑,更顯現作者的貼心溫柔。【《來幫動物量身高》內容簡介cursor_h16_2.jpg】【《來幫動物量體重》內容簡介cursor_h16_2.jpg

 

BB_0.jpg小種子,快長大(水果篇)
文、圖:陳麗雅,維京國際出版,380元
推薦原因: icon_type02.jpg icon_type13.jpg icon_type04.jpg icon_type10.jpg
將書本變成遊戲機關,讓孩子快速認識水果的成長過程。這是圖畫書作家陳麗雅「神奇拉拉書」系列作的第二本,從種子發芽,長成小樹、大樹,盛開花朵到結出果實,一目瞭然地介紹植物的生長與特性。
這是少見的台灣自製立體書,製作的困難度很高,令人感受到出版社與作者的用心,可協助孩子在遊戲中學習生態知識。【內容簡介cursor_h16_2.jpg

 

BB_0.jpg想當人的貓
The Cat Who Wished To Be A Man
羅伊德‧亞歷山大(Lloyd Alexander)著,謝靜雯譯,晨星出版,360元,國小高年級以上
推薦原因: icon_type13.jpg icon_type12.jpg icon_type10.jpg
魔術師說:「狼比人還溫柔,鵝比人還有智慧,公驢比人還講道理。」可是他豢養的貓卻想變成人,魔術師於是將牠變成了人,去看見人性的不同可能。然而最後貓想回去當貓,魔術師卻無計可施……
本書有豐富的文學性與思考意涵,不落窠臼,別出新裁,閱讀起來很有樂趣,提供許多對人的反思。唯插圖無法跟上作者的哲思,是有點可惜的地方。【內容簡介cursor_h16_2.jpg

 

BB_0.jpg烏雲先生
Mr Huff
文、圖:安娜・華克(Anna Walker),宋珮譯,維京國際出版,270元,適讀年齡:3至6歲親子共讀;7歲以上自己閱讀
推薦原因: icon_type13.jpg icon_type04.jpg 
「比爾醒來之後,望向窗外,天陰陰的,可能會下雨。」雖然天空蔚藍,但烏雲卻一直跟著比爾,而且越來越大,他試著趕走烏雲,但是……
對孩子來說,他們常常需要一些具象的事物,幫助他們處理負面的情緒與心情。本書的圖像清楚、生動,能讓孩子在閱讀中,理解到不同的情緒問題。過去的繪本在處理完負面情緒之後,往往會讓烏雲消散,本書卻採取了不一樣的方式,讓孩子與烏雲手拉手,接納了自己的情緒,別具新意。【內容簡介cursor_h16_2.jpg

 

BB_0.jpg小紅帽
Little Red
文、圖:貝森.伍文(Bethan Woollvin),郭妙芳譯,阿布拉出版,300元,適讀年齡:小學
推薦原因: icon_type13.jpg icon_type04.jpg icon_type10.jpg
「雖然這可能會讓有些小女孩嚇壞了......不過可不是這個小女孩呢!」21世紀的小紅帽,會如何對付壞心的大野狼呢?
故事裡的小紅帽聰明又大膽,封面上大特寫的眼珠子,甚至可以感覺到小女孩戰勝野狼時得意的樣子。作者描繪出一位自己解決問題的小女孩,鋤奸伏惡,圖像生動幽默,畫面強烈而有力。【內容簡介cursor_h16_2.jpg

 

BB_0.jpg還要睡幾個晚上才到我的生日?
How Many Sleeps Till My Birthday ?
文:馬克‧史柏林(Mark Sperring),圖:賽巴斯汀‧布勞恩(Sébastien Braun),黃意然譯,大好書屋出版,280元,適讀年齡:學齡前
推薦原因: icon_type13.jpg icon_type04.jpg 
小熊皮皮的生日快到了,他每天都好期待,總是一大早就用力搖醒爸爸,起來幫自己慶生。爸爸說:「還要睡整整3個晚上,才到你的生日。」
「等待」對孩子來說是非常困難的,本書小題大作,描繪小孩期待的情緒,非常專注且單純地表現孩子的心情,也展現了十分甜蜜的親子互動。【內容簡介cursor_h16_2.jpg


icon_type02.jpg知識性|icon_type13.jpg趣味性|icon_type12.jpg文學性|icon_type04.jpg圖像表現|icon_type10.jpg創意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