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隨身聽S12EP6》 以書相遇、與人相聚的燦爛時光——訪 《燦爛時光:東南亞主題書店》店長張正

「燦爛時光:東南亞主題書店」是臺灣唯一一間以東南亞書籍為主的書店,以只借不賣的方式,提供民眾閱覽相關書籍,並經常舉辦藝文講座、語言學習課程。這裡是讓臺灣人更加認識東南亞的重要空間,也促成過許多交流、創作的發生。雖然書店已於近日歇業,但在台北車站的週日行動書攤仍將持續擺設,依然只借不賣。

本集節目邀請「燦爛時光:東南亞主題書店」店長張正,分享10年來經營書店的甘苦歷程與觀察,以及他為何投入移民工倡議與文化交流。內容精彩,請別錯過。

【精華摘要】

➤為何結束,如何開始

主持人:最近燦爛時光東南亞主題書店結束營業了,為什麼選在這時候結束呢?

張正:今年2月時宣布4月12日結束實體空間的營業,因為我們是10年前的4月12日潑水節開幕的。在10週年收掉好像就是預計好的,其實不是,而是這兩、三年就已經考慮想收掉。


民眾出國旅遊帶回的泰文繪本,捐贈給燦爛時光書店。(圖源:燦爛時光東南亞主題書店粉專

10年前開東南亞主題書店,是想推廣大家看東南亞書,或是推廣在臺灣的東南亞朋友閱讀。當時也提出很多配合的活動,例如「帶一本你看不懂的書回臺灣」,大家出國去東南亞的話,就幫忙帶一本東南亞語文的書回來,提供給在台的東南亞朋友看。

主持人:10年前的時候手機可能還沒有那麼流行?

張正:10年前已經有手機了,但沒有現在流行,或是大家沒有想到移民、移工需要閱讀。現在不管是臺灣人或者是外籍移民、移工,可能也都不再閱讀。但是總還是有人在讀,而作為一個好的在地主人,我認為應該提供閱讀的選項給這些外國人。響應的人多不多呢?我覺得對我來說很多。10年來一直收到大家帶東南亞書籍來捐給我們。

主持人:數量大約有多少?

張正:應該超過萬本了,但只是粗估,要詳細登錄,技術上有困難,例如收到泰文書、緬甸文書,不知道怎麼打字。我們一開始人力就非常精簡,沒有辦法仔細處理。收到的書會借出去,或是轉給其他空間,譬如願意陳列東南亞書籍的咖啡店等。

經過10年來不斷推廣,現在的公立圖書館幾乎都有「多元文化書區」,只是位置不一定很好,也許在角落。既然公家機關已經編列預算做這件事,就是國家也有所重視。我們也累了,就決定在10週年這一天,宣佈這個Happy Ending。


結束營業的燦爛時光書店,將書籍整理、裝箱後,露出了10年開幕時彩繪的東南亞意象牆面。(圖源:燦爛時光東南亞主題書店粉專

➤書店閉幕,書攤繼續開張

張正:我觀察到,燦爛時光書店是讓對越南、印尼或泰國有興趣的臺灣人,有一個聚集點。比如,你去了越南,很喜歡越南,但也許你跟人家講「我去越南!」大家沒有什麼興趣。但如果到燦爛時光,會遇到很多同好。你也去、他也去,他還會兩句越南文。或者另一個人是去泰國,那泰國跟越南怎麼比較?這在臺灣社會不是主流話題,但是在燦爛時光這邊可以暢談,也許會碰到更厲害的高手。書店實體空間結束,我覺得這件事是可惜的。

主持人:書店是人與人能實際相聚、交流的場所。

張正:不過我們也都想好替代方案了。10年前書店成立沒多久,我們就在臺北車站大廳地板上開始擺行動書攤。我們每個禮拜天請工讀生或志工,有的時候是我和我太太,帶一箱印尼書擺在大廳。大廳茫茫人海,其中只有我們,是一群人圍著一箱書的。

主持人:你們有沒有在哪個固定的位置?


    每個星期日下午在台北車站大廳擺設的行動書攤。(圖源:燦爛時光東南亞主題書店粉專)​​​​

張正:當然是在東南角!沒有特別選黑地磚或白地磚,剛好有個空位就擺下去。9年多來,也變成一個風景。雖然燦爛時光在南勢角的據點要收了,但是我們進入一個更大的空間:台北車站大廳。

那是公共空間,沒有房租。大家圍坐,有人帶食物來,或自拍,或抓寶可夢,我們的書攤在那邊繼續免費借閱,也還是實體空間。之後如果有想跟同好談越南、談東南亞的人,可以禮拜天下午到那邊集合、面對面交談。

之前在書店經常辦演講,疫情前,一年辦了300多場。平均一天一場,是小眾的演講,談越南或許就來20個人,談馬來西亞來10個人。其實是不合算的,但我們將空間充分使用。

疫情後大家比較習慣線上,我們也在北車大廳辦過幾次讀書會和演講,大家就圍坐在行李廂周圍,開一個線上會議室,可能有二、三十個人參加。

➤書是無價寶,知識不應打折

主持人:聽起來滿有趣,那原本放在書店的書怎麼辦呢?

張正:目前先租了一個小倉庫存放。這10年來大家捐給我們的書、沒有借出去的,從2月之後開始整理,還沒有完全整理好,又不想便宜賣。因為燦爛時光的另一個初衷就是:書不應該打折,即使是舊書也不應該。如果有人在上面寫筆記眉批,是幫這本書加值,我認為應該要加價才是!但是市場不會接受,所以我們的原則是按照原價,或是直接免費,不要打折。

最近很多人聽到燦爛時光要收了,發現再不來就沒機會了。來了看到書想借回去的,需要給押金。可是之後怎麼還呢?我說,去北車還。

但是我們又不希望在北車有現金交易,所以就發明一個辦法:你就來幫忙做一點工作。因為我們最近都在打掃、收拾,好像永遠都收不完,很需要人手。或是來書店緬懷、朝聖的人,看到喜歡的書,就讓他拿走,因為我覺得書,有人看、有人喜歡最重要,比放在倉庫裡好。

但是也不要不勞而獲。拿走一本書的話,之後就找一個禮拜天下午來臺北車站大廳幫忙,讓我們的工作夥伴可以趁機去上個廁所或休息。

主持人: 哇,你真的想了很多辦法!

張正:對,但都想不到賺錢的辦法,賺錢之外的辦法倒是想了很多。

➤臺灣的東南亞觀點10年來的變化

主持人:你認為,10年前與現在的臺灣社會,對東南亞議題有什麼變化?

張正:雖然才10年,當時還是更年輕一點。我們老了,很多更年輕的團體、新二代自己組成的團體,或者網紅,都陸續發展起來。有當年才19歲的工讀生,後來出了移民工相關的書,成為作家。也有人去做移工音樂,或最近去緬甸救災。燦爛時光書店或許是一個通道,讓還不太知道要做什麼的年輕朋友,可以有一個尋找方向的機會。

主持人:變成可以先暫時待著的空間,思考自己要做什麼,然後可能碰到其他志同道合的人,或者發展出其他想法。

張正:也或許待一段時間發現,自己還是不喜歡東南亞,那就離開也沒關係。我常分享一個例子,有一對情侶本來並不特別喜歡泰國,只是隨意找個語言課來上,沒想到來書店上了泰文課到最後變成網紅,專門向臺灣人介紹泰國,還跟泰國的旅遊局合作。

主持人:就整體環境來講,我覺得這10年來也看到臺灣出版界,引進東南亞的翻譯書、或談東南亞相關的書變多了。政府的南向政策,也是在這10年之內推出。

張正:10年前我寫文章介紹臺灣出版的東南亞書,好像一張表可以列完,後來出的書已經多到來不及推薦了。這是好事,雖然這些書籍大多是翻譯的,但可以透過別人的觀點去認識東南亞,臺灣慢慢再養成自己的觀點。

東南亞雖然很近,但是臺灣對東南亞沒那麼感興趣。透過這些翻譯書、透過政府南向政策的預算,會引導各公部門或民間團體的發展方向,所以對東南亞的認識,的確是提高了。

主持人:你認為所謂臺灣的東南亞觀點是什麼呢?

張正:可以先從史實開始,4月30號是越南戰爭結束紀念日,今年是50週年。臺灣有很多在越戰結束之後遷移來的人。在越戰之前,其實臺灣與越南的關係也很密切。例如張郅忻的小說《織》,寫祖父被派到越南的紡織工廠工作。或是像香港電影《英雄本色》的背景是越戰,不是藍波角度的越戰,是香港人、華人角度的越戰,帶出越南、香港、臺灣等地的人其實是互相流動遷徙。

我不敢說我發展出什麼觀點,但是我們可以慢慢把跟「臺灣有關的東南亞、跟東南亞有關的臺灣」的事情提出來。例如最近的電視劇《聽海湧》,還有馬來西亞導演廖克發拍的紀錄片《由島至島》,裡頭呈現臺灣兵在東南亞的角色,都不是那麼平面的。也許有爭議,但是有爭議就表示大家可以慢慢釐清。

主持人:臺灣跟越南的關連,可能是大家比較忽略的。例如近100多年來影響臺灣最重要的兩次戰爭:清法戰爭、甲午戰爭。清法戰爭的源頭是因為清朝跟越南的問題,結果導致臺灣被捲入其中。

張正:對,越戰也跟臺灣民歌的興起有關, 因為臺灣作為美軍基地,大量文化輸入。

➤成露茜的啟發:往人少的地方去,讓弱勢者說話

主持人:我們理應對東南亞要有更多的瞭解,但是以前好像並不是這樣。以你自己來說,是怎麼對東南亞產生興趣的?

張正:「燦爛時光」這個店名,是我過世的老闆成露茜的傳記書名。他給我的概念是「逆向思考」,往人少的地方去找題目——不是逃避到人少的地方,是去別人不關注的地方找題目。

我大學畢業後進了《立報》,在成露茜的潛移默化之下,什麼事情都逆向思考、要找另外一個觀點去挖。當時我已經是報社很年輕的高層,成露茜給了我兩本東南亞史,看了之後才發現,我怎麼對東南亞完全一無所知?裡面講的事情,我都不知道?以前我們的國中高中課本,東南亞就半頁、一頁帶過。

站在大中國的觀點,不把東南亞放在眼裡也很合理。可能會很重視日本,因為日本打過中國,而美國、歐洲國家也很強大,但東南亞國家從來沒有佔領過中國,甚至被視為是漢民族治理的一個小地方而已。我覺得臺灣是繼承了這個觀點。

我去讀東南亞研究所,是2000年左右,當時臺灣有愈來愈多東南亞的移民、移工。我做新聞工作,也認為這是個值得關注的事情。

我們在小報紙寫的評論,其實對政策不太有影響力。或是替高官、富商發聲,不差你一個,但是替一個在中文社會語言不通的弱勢發聲,他會很感謝你,我們也很有成就感。所以從《立報》開始就這樣做,持續到《四方報》,這是一件值得做的事。替東南亞移民、移工們講話,幫他們講出遇到的問題。

主持人:但是從商業層面而言,通常沒有人去做的事情,可能就是賺不到錢的事情。

張正:因為我們設定的目標不是賺大錢。《四方報》是可以打平的,雖然是靠很多補助、得獎。但我們建立了一個社群,讓全臺灣的越南人、印尼人,都可以在我們的報紙上交流。所以大家來投稿件,他想像自己的文字可以讓全臺灣的越南人看到。

可是當紙本轉換到數位的階段,手機普及,看紙本報刊的人已經很少了。原本《四方報》一天收到30封信,到後來是一個月收到3封信。那時是2013年,我們就覺得可以結束了,之後才來做燦爛時光書店。

主持人:我記得成露茜的父親、報人成舍我晚年寫過一張紙條:「我要說話!」 有些人是希望自己說話的時候,其他人都不要說話;但如果自己想要說話,也希望大家都能說話,盡力維護大家說話的權利。這似乎就是四方報或燦爛時光在做的事情:讓不太容易發聲,或者發出的聲音有點微弱的人,都能夠被聽到。

張正:對,我覺得話能說出來,不管有沒有人聽到,就已經很開心。那有人聽到當然更好。至於要讓大家都能說話,那的確是不容易,在我們可實踐的範圍內,比如在燦爛時光書店,有試著這樣做。

➤如何長出自己的東南亞觀點?

主持人:如果我們透過閱讀或者旅行或其他方式,對東南亞瞭解越多、接觸越多,越會察覺我們對這個地方的瞭解是不足的。那你覺得還有什麼,是我們平常可以做到的?

張正:我有個「三個一」的方法。首先是一本書:找一本東南亞的書來看,旅遊書也可以,也許就看出興趣。

其次是一個人:試著去跟一個東南亞人認識。怎麼認識呢?最容易的是去公園,看到包頭巾的女生,大概99%是印尼朋友,你就跟她說「apa kabar」,就是「你好」的意思。不要擔心沒辦法溝通,因為他們的中文其實都夠好,有的人可能台語比你還好。試著跟他們認識,有沒有變成朋友,那要看緣分。

最後,學習一種東南亞語言,語言可以讓你跟「人」接上。

當更多臺灣人認識東南亞之後,我們臺灣對東南亞的觀點,也許就可以慢慢形成,這是我的建議。


主持人:吳家恆,政治大學公共行政系畢業,英國愛丁堡大學音樂碩士,遊走媒體、出版、表演藝術多年,曾任職天下雜誌、時報出版、音樂時代、遠流出版、雲門舞集、臺中國家歌劇院。除了在大學授課,在臺中古典音樂臺擔任主持人之外,也從事翻譯,譯有《心動之處》、《舒伯特的冬之旅》、《馬基維利》、《光影交舞石頭記》等書。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

童書短評》#153顛倒過來看世界!陪孩子一起翻轉想像力

可不可以說

西西著,廖倍恩繪,希望學,390元
推薦原因: 趣   文   圖 
適讀年齡:學齡前、小學低年級(4−8歲)
「一株檸檬茶/一雙大力水手/一頓雪糕梳打/一畝阿華田」西西的小詩《可不可以說》把每樣東西都套上了不一樣的「量詞」,簡單一字之差,延伸出好多雙關趣味,邊吟讀邊聯想,超級有意思。在廖倍恩的畫筆加持下,這首宛若文字遊戲的小詩有了另一種形象化面貌。明亮繽紛的場景角色讓童趣更突出了,詩意更濃厚了,甚至翻轉再翻轉,把文字裡的那股叛逆狠狠地放又靜靜地收,凝聚出新的力量。內容簡介➤


《可不可以說》內頁,希望學提供

永遠笑哈哈的奶奶

えまちゃんばあちゃん
文、圖:橋本悦代(はしもとえつよ),林家羽譯,大穎文化,340元
推薦原因: 圖 
適讀年齡:學齡前、小學低年級(4−8歲)
不管是襪子破了、糖果掉了,甚至被嘲笑說長得像大猩猩,奶奶永遠笑哈哈不在意,一句話就打趴所有的壞情緒。看似永遠不生氣的她,卻著急了,流淚了,為的是哪個人哪樁事呢?書裡的祖孫互動一幕幕都細膩動人,你來我往的對話就像在自家一樣,直白又爽快,裡頭藏著小小洋蔥與濃濃智慧,甜中帶嗆的滋味讓人一把鼻涕一把眼淚。內容簡介➤


《永遠笑哈哈的奶奶》內頁,大穎文化提供

你想要開什麼車?

どんなくるまに のるでしょう?
鈴木守(鈴木まもる)著,黃惠綺譯,東方出版社,320元
推薦原因: 知   圖 
適讀年齡:學齡前、小學低年級(4−8歲)
鈴木守的車車書就是好看,不只顏色線條賞心悅目,更有簡單卻懸疑的故事布局、拿捏得當的知識分量,以及字裡行間透露出的親和力,讓孩子一眼就愛上,理所當然百看不厭。從近到遠、從慢到快、從常用到特殊,各形各樣的車子隨著翻頁現身,與人們默契十足達成各種生活任務,朝氣幹勁模樣真的很迷人呢!內容簡介➤


《你想要開什麼車?》內頁,東方出版社提供

強盜的女兒

Ronja RÖvardotter
阿思緹.林格倫(Astrid Lindgren)著,張定綺譯,小麥田,399元
推薦原因: 文 
適讀年齡:小學中、高年級、國中(9−15歲)
《強盜的女兒》無疑是林格倫最好最迷人的作品,儘管提筆創作時已逾古稀,那奔放於荒野森林、破舊城堡、妖精世界之間,呼嘯著自然野性也盪漾著炙熱青春的小說情節,始終飽滿撼動,映照過多少世代大小讀者的臉龐。主角隆妮雅與柏克就像是野蠻版的羅密歐與茱麗葉,左右為難於愛情誓約與家族對立,但流著冒險維京血液的他倆扭轉了殉情命運,美麗大自然見證了所有的愛恨與親情、鬥爭與和解。簡單文本架構配以豐富真摯的肌理,明晦翻轉的象徵與暗示流動於情節之間,經典兒童小說當如是也。內容簡介➤

小塊

Pezzettino
文、圖:李歐.李奧尼(Leo Lionni),林真美譯,大塊文化,400元
推薦原因: 文   圖 
適讀年齡:學齡前、小學低年級(4−8歲)
「小塊」總是迷惘著、羨慕著、仰望著一切。他擔心自己不完整,他覺得自己是某個大傢伙身上掉落的一小塊,滾動與拼湊的旅程於焉展開。 這本李歐.李奧尼寫於1975年的作品,如今讀來仍感寓意深濃,縱使沒有具體化的角色,卻充滿了返璞歸真的視覺意象與魅力,讓小讀者能愉悅又放心的投射自我情感,跟著這方小小色塊一起找信心、找歸屬。最後那驚天動地的一句「我是我自己!」,便是故事與人生的最好答案。內容簡介➤


小塊 © 李歐.李奧尼/大塊文化

漢字是拼出來的

文、圖:小象漢字,臺灣麥克,420元
推薦原因: 知 
適讀年齡:小學低、中年級(7−10歲)
「口」加上一隻「鳥」、一隻「虎」會變成什麼字呢?跟著書中的趣味提示猜一猜,也別放過藏在甲骨文裡的線索,嘗試組合唸讀看看,再翻到下一頁揭曉答案,保證一下子就把形音義都理解了、記住了呢!這本書專為剛學習認字的小讀者及外國朋友而生,不走密密麻麻的字典排版,而是用清爽的焦點圖像與活潑的推理解說,一頁一頁耐心扎實,拆解出每個字的生動意象與構成。讀完此書,掌握造字基本規則後,形聲字與會意字就輕鬆解鎖了一大半,茫茫字海不再怕孤單。內容簡介➤

小漁顛倒游

Ursula Upside Down
科瑞.R. 塔博(Corey R. Tabor)著,柯倩華譯,小山丘出版,370元
推薦原因: 趣   圖 
適讀年齡:學齡前、小學低年級(4−8歲)
聰明的小讀者一眼就看出小漁與眾不同——她上下顛倒著游呢!上方有水草,下方有陽光,從她的視角看世界,其他的鴨啊魚啊蟲啊反而像倒掛著一樣,畫面感迷人奇妙。故事走到中段,小漁突然跳上岸,小讀者也跟著把手裡的書轉了又轉,視角跟心情180度大切換,紙本書獨有的遊戲感與戲劇感此時淋漓大爆發。究竟世界該是什麼樣子?誰才是顛倒的呢?小漁悠游自在的樣子已給出最好的答案。內容簡介➤


《小漁顛倒游》內頁,小山丘提供

不可思議的貓妖生活曆

ねこまたごよみ
石黑亞矢子著,張克柔譯,遠流出版,399元
推薦原因: 趣   圖   創 
適讀年齡:小學全年級、國中(7−15歲)
這本書完美創造一個華麗奇幻卻充滿尋常生活感的妖怪世界。隨著春去冬來,新婚的「貓又」夫妻迎來小寶寶誕生、女兒節、畢業季、跨年等慶典。每個月份都有古典美麗的名字,每個節令都有敲鑼打鼓的新鮮事,每個畫面都細節滿滿又巧妙串聯!石黑亞矢子的畫筆既可愛又神祕,巧妙復刻古代繪卷形式,畫出妖怪家庭社會的濃濃日本味與成長祝福,無以倫比的想像力讓我輩人類也淪陷。內容簡介➤


《不可思議的貓妖生活曆》內頁,遠流提供


識性.味性.學性.像表現.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

報導》第37屆信誼幼兒文學獎揭曉:年年有成,碩果累累!!

臺灣原創圖畫書的重要獎項信誼幼兒文學獎今(4/26)日揭曉第37屆得獎名單並舉行頒獎典禮,百餘位老、中、青三代兒童文學界創作者齊聚一堂,見證得獎者的榮耀時刻。包括文化部長李遠、教育部終身教育司副司長顏寶月、立法委員陳培瑜等人都與會表達支持。

自36屆(2024年)起,信誼幼兒文學獎擴大徵求「幼兒圖畫書組」及「兒童文學組」作品,邀請兒童文學創作者不拘形式、不限文本,為孩子創作更多好作品。

文化部長李遠與信誼基金會關係深厚,曾有兩本童書由信誼出版,分別書寫與媽媽、與女兒的故事;他也曾擔任第9屆信誼幼兒文學獎的評審,更是長年的忠實讀者,每年都會閱讀信誼出版的新書,他十分敬佩信誼幼兒文學獎持續舉辦了37屆。

李遠也指出,近年臺灣的繪本創作與出版,不斷被日本、韓國超越。於是文化部推出對繪本新人創作者的年度補助計畫,並宣佈將舉辦金繪獎,期望帶動臺灣的繪本發展。

 ➤幼兒圖畫書

幼兒圖畫書組決審主任委員葉嘉青在評審報告中表示,今年入選的16件作品主題涵蓋環境保護、親情、成長與自我認同等,視覺風格多元,創意獨特,富有想像力與文化深度,展現了臺灣原創圖畫書的創作潛力。

針對參賽作品,評審團提出觀察與創作建議,包括強化畫面敘事力,讓圖像成為推動劇情的關鍵;在情節安排與角色的情感傳遞上,需要更細膩鋪陳,讓故事更具感染力。此外也應充分發揮圖像即語言的特性,讓幼兒能從畫面中發現更多訊息與細節,而不只是依賴文字。

葉嘉青強調,今年的作品展現豐富的創意與美學表現,未來若能強化故事層次、圖文互動與情感鋪陳,將使臺灣原創圖畫書更具深度與吸引力。期待更多動人作品,讓圖畫書成為孩子探索世界的重要橋樑!

首獎:《來,我跟你說— 地球人聽話指南》, 文.圖/鄭萱婕

故事設定為「外星人移住地球」的第一天,各種模樣的外星人排隊等待通過星際海關,要取得地球居留證,科幻喜劇般的氛圍成功吸引讀者的好奇心。通關後的外星人需前往「語言部」參加人類語言速成班,故事以「來,我跟你說」這簡單的一句話,發展出各種對話的情境,也帶出同一句話潛藏的不同動機,有些令人無言,有些則流露體貼溫暖。

評審團讚譽,這件作品以非常新鮮的角度,詼諧探討說話的藝術與人際互動的奧妙之處。色彩飽滿清爽,既活潑又協調,具辨識度的角色造型也和「怪有趣」的故事相得益彰。在敘事節奏與平面藝術的表現上,皆令人激賞。 最後,此件作品僅只是外星人來到地球展開新生活的第一天,「來,我跟你說」也只是外星人學習語言的第一課。讀完有意猶未盡之感,無論是擴大篇幅、擴充情節,或是發展成系列,充滿令人期待的可能性。

得主鄭萱婕自10年前即參與信誼幼兒文學獎,曾9度入圍,獲得3次佳作,今年終於獲得首獎。她說,每年都會盡量參賽,每次都像第一次參加,非常緊張。但如果作品入園,就能收到評審委員的意見,這些專業意見對創作者的幫助非常大 !這次作品的創作靈感,是來自在學校裡跟外籍老師與同學互動的經驗,她發覺原來同一種語言、同一句話會因為不同情境、文化背景有不同的解讀,要流暢的溝通,還是要多聽別人怎麼說、多仔細觀察才行。所以在這次的創作中,安排了讓外星人來地球學習地球語的橋段,也想透過這個故事分享察言觀色的樂趣。


幼兒圖畫書獎首獎由鄭萱婕(中)獲得,由文化部長李遠與信誼基金會董事長張杏如共同頒發。

佳作:《藍皮慢火車》,文.圖/王照鈞

以曾經遍及大城小鎮的藍皮火車為主角,詩意的敘事帶出昔日的生活景像,文字簡潔但意韻豐沛。斷句如同慢車緩行,一句一句向前推進,隨著沿途風景逐步開展。適度的停頓(「等待自強號通過的二十分鐘,就像大雨來臨前的寧靜」),更能讓想像自然發酵。

評審團指出,作者以粉彩技法營造的朦朧懷舊氛圍,色彩飽和且生動,寫實中又彷彿帶著氤氳的水氣,如同記憶中的些許模糊,更符合全書敘事的調性。視野從遠而近,復次拉遠,節奏舒緩。背景細節層次豐富,如天花板上吱嘎作響的電風扇、半空中的天燈、月臺上賣便當的小販等,增添故事的趣味與吸引力。

首度參賽即得到佳作的王照鈞,獲得現場與會者熱烈掌聲,他領獎時笑稱有點驚喜加驚嚇,並坦言是為了生計才參加比賽,又引起現場一陣笑聲。王照鈞去年自工業設計系畢業,在思索未來職涯方向時,看到不限題材的信誼幼兒文學獎,決定嘗試看看。從小喜愛火車的他,大約用兩個月的時間就完成了這篇作品。獲獎除了意外,他也特別感謝一直支持自己創作的父母,能獲得家人支持,他感到非常幸運。


立法委員陳培瑜 (右)頒發幼兒圖畫書佳作獎予得主王照鈞。

➤兒童文學組

兒童文學組決審主任委員廖玉蕙表示,本屆入圍作品題材多元,包括優美童詩、奇幻童話、學童的探險筆記、尋找自我、親子關係的連結、人工智能的家常運用、電話的歷史沿革、童話人物的集體抗議甚至轉生議題等等,堪稱百花齊放。可惜的是未有特別突出的作品,本屆首獎從缺,選出兩名佳作。

廖玉蕙提醒創作者們,創作時應衡量讀者的年齡,考慮孩童的接受程度,若是關於知識方面的內容應力求正確,但不可填塞、堆疊太多。想像類的故事情節亦需要符合邏輯,敘事需聚焦,切莫太過瑣碎。評審團一致肯定入圍者都具備相當的寫作能力,只要再多寫、多看、多琢磨,必能積累可觀的成績。

佳作:〈毛線團太郎的一生〉 文/鄭若珣 

團太郎是一球毛線,無意中滾落路邊,進入鉤針編織物的小店,此後便展開修補之旅。從協助破損的補夢網、毛線娃娃,到之後三篇古典童話與神話去客串一角, 讓各角色能完成任務。末了,僅剩一小條毛線的團太郎,變身花戒指,圈出一對佳偶的幸福,雖然沒有成為完整的毛帽毛衣,但以另一種方式,完整了自我。

評審團認為,這篇作品筆致細膩,將毛線球修補萬物,從傳統的「犧牲自我」 轉化為「成全他人的幸福」。作者另用舒徐之筆捕捉街道景致、晨昏光線、星空的流星⋯⋯情景交融得渾然無間,像一首動人的詩,也讓直線進行的甜蜜童話提升為有層次、有時間感的溫柔小說。尤其毛線團獻出最後的肢體,綑綁著小花成為一枚成就婚姻的戒指,見證幸福的生活,極動人,也極具創意。

多次參賽的鄭若珣上台領獎時,也與張杏如董事長擁抱,表達對基金會長年支持創作的感謝。她說,這是一個溫馨可愛、帶有人生深意的故事,說明了即使不被看見的人,也能藉由助人產生影響。想將這個故事獻給世界上不被看見的無名英雄,感謝他們堅守崗位,讓世界能夠運轉甚至更為美善。而精神價值的傳遞也常常是看不見的事,這個故事也激勵自己,要努力成為以文字訴說精神價值的寫作者。


教育部終身教育司副司長顏寶月(左)頒發兒童文學組佳作獎予得主鄭若珣。

佳作:《艾瑪的瘋狂探險》,文/劉毓婷

這是一則新時代的校園故事,彷如「長襪皮皮」的艾瑪,充滿想像力與膽大的行動力。全文以輕鬆幽默的筆調,寫出人我的差異、對生活和世界的探索。雖然故事中的事件都很平凡,但是在艾瑪的創意催動下,卻屢屢帶來新鮮變化和意外的驚喜,讓平靜街不再平靜。

評審團稱讚作者的文筆簡潔流暢、妙趣橫生。11則小故事的篇幅都恰到好處,簡短有力,通篇洋溢出新鮮躍動的氣息,鼓勵讀者發揮創意、大膽嘗試,在行動中享受過程,是一篇深具啟發性又讀來輕鬆愉快的佳作。

剛從加拿大飛回臺灣的劉毓婷說,能站在這裡領獎,彷彿就是一件冒險的事。由於工作關係而離開心愛家鄉遠赴異國的她,很心疼不得不跟著大人一起遷徙的孩子們,必須因此適應新環境、面對文化差異帶來的衝突,但也看到他們有跌倒再站起來的勇氣,流淚再微笑的力量。劉毓婷10年前曾以大女兒為題材創作入圍,這次則是以小女兒為故事原型,故事中試圖以積極、樂觀、幽默去看待和化解文化差異帶來的挫折。也將滋養自己的童年回憶與風景帶入,例如,外公手作的竹風箏、路邊常見的日日春花、巷口的臺灣土狗等。她相信,當孩子知道自己從哪裡來,面對新環境時會更有力量。


永豐餘董事長何壽川頒發兒童文學組佳作獎予得主劉毓婷

➤信誼幼兒文學獎,提供多元的在地好故事,涵養孩子生命質地

第37屆信誼幼兒文學獎持續擴大徵獎,同步徵求「幼兒圖畫書組」及「兒童文學組」作品。參賽踴躍。總計收到305件作品,分別選出幼兒圖畫書組16件,兒童文學組15件進入決審。兩組決審委員從兒童本位與創意出發,經過公正嚴選、多方討論後,最後選出4件優秀作品給予獎項肯定。

幼兒圖畫書組決選評審包括:臺灣師範大學兼任講師葉嘉青、繪本作家暨視覺藝術家鄒駿昇、《Openbook閱讀誌》總編輯周月英、作家暨繪本評論家海狗房東。兒童文學組決選評審則有:作家暨語文教育學者廖玉蕙、兒童閱讀推廣與兒童文學作家莊世瑩、兒童文學作家王淑芬、兒童文學作家林世仁。

去年獲獎的作品,已陸續在今年成書出版。包括由幼兒園老師和孩子共同創作的《在詩的季節裡牽你的手》、結合木刻版畫線條與客家花布拼貼的《米糕甜蜜蜜》、去年兒童文學組首獎得主《媽媽樹》,以及佳作獎《沙塵暴裡要回家》。

頒獎典禮最後,特別放映長年旅居撒哈拉的《沙塵暴裡要回家》作者蔡適任的短片。她說,這本書是將沙漠的自然生態、身邊人的經歷、與自身體悟揉合成的故事,希望能與島嶼的孩子們分享撒哈拉的多重樣貌。尤其沙漠生態破壞愈來愈嚴重,所以特別想為未來世代寫下,水來過的沙漠有多麽美。書本編輯過程中,她盡力提供各種素材。她感謝繪者南君把心愛的耳廓狐「麥麥」畫進書中,讓麥麥能一直活在她的童話宇宙,給但失所愛的她很大安慰。

信誼幼兒文學獎走過37個年頭,每年吸引眾多創作者熱情參與,以童心與創意,一筆一畫描繪在地原創好風景。得獎作品不僅逾百本已出版成書,更有高達37本書授權海外,包括近來的《小黑與櫻花》授權波蘭文版,《好忙的除夕》授權日文版,以及《企鵝演奏會》、《阿嬤家》、《小威的眼睛》授權韓文版, 讓世界看見臺灣的創作實力和文化魅力。

創立及推動信誼幼兒文學獎的信誼基金會董事長張杏如說,民間單位辦獎十分不易,每年都擔心是否能夠徵到好的作品,也曾思考過是否要停辦。雖然舉辦徵獎是想培養、鼓勵臺灣的創作者,但心裡想的是孩子,希望孩子能夠讀到從這塊土地長出來的作品,而守護孩子,就是守護社會的未來。為了對孩子的承諾,走了37年至今,她感謝與會眾人,37年來陪伴信誼幼兒文學獎成長,大家一起開拓出一畝綠油油的良田。

 


左起幼兒圖畫書首獎得主鄭萱婕、佳作獎得主王照鈞、文化部長李遠、信誼基金會董事長張杏如、兒童文學獎佳作得主劉毓婷及鄭若珣 (信誼基金會提供。)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

2025-04-26 19:30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