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題》帶孩子突破框架、勇敢挑戰!今夏最熱血的圖像小說《前進吧!游泳隊》
《前進吧!游泳隊》是一本結合游泳和種族議題的青少年運動小說,敘述因為父親工作關係而搬家轉學至佛羅里達州的少女布莉,在選修不到她最擅長的數學課,次要志願課程也都一一額滿之下,不會游泳的她不得不硬著頭皮,前往唯一還有名額的游泳入門,展開了一段可以以「冒險」稱之的動人旅程。
雖然是虛構小說,但作者強尼.克里斯馬斯(Johnnie Christmas)提到,這本書是他唯一一部自傳性質的圖像小說,創作靈感其實源自於他小時候不慎掉進水池的溺水事件。那段經驗對他留下長久的影響,改變了他和游泳及水的關係,從那時開始,他便對水產生恐懼。
多年前開始,克里斯馬斯便以此為核心,著手創作這本圖像小說,透過創作過程來檢視這個童年的經歷,並藉由布莉的旅程——從不會游泳到最終加入學校的游泳隊——探討這種恐懼的根源。這種恐懼並非布莉獨有,作者還巧妙安排了另一個角色,以他的某種消極行動來呼應,並在最後展現了不同於布莉的另一種突破。
➤能否貼近游泳是資源差異
作者從親身經歷出發,然後不斷調整適合的呈現形式。故事最初以自傳形式進行,中間一度嘗試加入奇幻元素,最後選定以虛構的角色開展情節。對克里斯馬斯來說,以虛構的方式撰寫故事,更容易接近內心的實感(inner truth),《前進吧!游泳隊》捕捉了他當時的情感和焦慮。
雖然故事和個人息息相關,但克里斯馬斯不只是為了自己,也是為了和他有相同感受的孩子們寫下這個故事。他希望孩子們能藉著閱讀故事情節,理解他們可以在安全的指導下學會游泳,並享受與此相關的所有樂趣。
談到當年的落水事件,克里斯馬斯說,小時候他一直覺得不會游泳是自己的錯,是個人的失敗。過去他沒有意識到,社區裡根本沒有游泳池,接觸(access)才是真正的問題,有沒有機會接觸到游泳池,對學會游泳來說至關重要。
他指出,高達64%的黑人孩子不會游泳,是因為他們根本沒有接觸的機會。而不會游泳的父母,基本上也不太可能教會他們的孩子游泳,這就形成了一個無休止的循環。
曾經有媒體在專訪時,詢問克里斯馬斯是否特意將游泳、游泳池和黑人游泳者的歷史放進故事中,他回答:「當然!不幸的是,全國各地的黑人社區中,缺乏游泳池是普遍現象。這是為什麼布莉和我這樣的黑人年輕人在童年時沒有學會游泳的根本原因,這讓黑人孩子比他們的白人朋友更容易在游泳池中溺水。」
因此,克里斯馬斯在《前進吧!游泳隊》中安排了一個進展,讓布莉不只能使用游泳池,而且還有艾塔女士這樣的好老師教她游泳。「加上她有喜好游泳的朋友,以及參與團隊運動的樂趣,布莉和游泳的關係因此產生了轉變。」
➤指導者與社區的力量
艾塔女士是布莉的鄰居,也是作者為布莉學習游泳的歷程製造轉折的重大關鍵。她不只是布莉同一所學校的「大學姊」,也是游泳好手,對游泳抱持著正向熱情的態度。
在以青少年為目標讀者的故事中,父母輩的角色戲份通常不甚重要,或甚至不存在。作者也解釋了為什麼擁有如此強大的指導者,對布莉來說如此重要。他強調,社區是《前進吧!游泳隊》故事中相當重要的主題,他希望展現布莉在獲得社區支持,並在自己的努力之下,打破上述的循環。
另一方面,大多數人是從老師那裡學會游泳的。艾塔女士這個角色在這兩方面都發揮了非常有效的作用。她不僅在布莉父親忙於工作的時候扮演社區和家長之間的橋梁,還擔任布莉周末的游泳教練。更藉著回答布莉的問題,向讀者說明了美國各種游泳場所中與種族隔離及歧視的相關歷史。
艾塔女士扮演的角色,是各個面向交集的匯合點。克里斯馬斯表示,這是個寫起來極富趣味的人物,她充滿愛和關懷,同時跟大多數人一樣,也懷有失望和怨懟。布莉並非單向地受惠於艾塔女士,在某次和父親的對話中讓她靈光一閃,化解了艾塔和當年游泳夥伴之間的心結,也為自己的游泳隊增加了更堅實可靠的後盾。
➤圖像小說綜合圖像與文字優勢
故事的主要舞台設置在佛羅里達州,也不是隨意的選擇。克里斯馬斯在邁阿密長大,他認為把故事背景設定在佛州,更能啟發他對童年的回憶。不管是空氣的氣味或是陽光照在皮膚上的感覺,都讓他得以置身於創作故事所需的環境中。他希望能在書中呈現佛羅里達的本質,這個地理環境本身幾乎就是故事中獨特的角色。
《前進吧!游泳隊》並非克里斯馬斯的第一部圖像小說,他也分享了圖像小說跟以純文字敘述故事的差別。他認為每種形式都有其優勢,文字有助於描述一些不完全是視覺的事物(例如氣味或聲音),也可以用來描述更複雜的感受。但有時候,情感的複雜性最好是藉由圖畫展現出來,直接讀取角色臉上的情感,可能比冗長的敘述更為深刻細膩。此外,在圖畫中表達場景也非常有效。要展示世界的樣貌,用圖像遠比文字來得更有效。
克里斯馬斯強調,文字和圖像各有各的強項,也相輔相成。他舉例:如果想描繪加油站內部陰暗骯髒的樣子,直接畫出來會更清楚。但是文字描述可能更能傳達出他對這家加油站的感受,也許對它感到厭惡,也許它是一個充滿懷舊幸福感的地方。
《前進吧!游泳隊》以主角布莉個人在游泳領域的成長與能力的進步為主軸,並以此延伸,探討了團隊合作、友誼、競爭、親子關係等議題。克里斯馬斯高明地以「拼圖」為比喻,讓布莉的游泳啟蒙教練艾塔女士為她補上理解黑人游泳史上的空缺,也讓布莉為艾塔女士個人的游泳史找回原本心中遺憾的一塊,合力完成了一次最棒的混合接力賽。
這支游泳隊想必會一棒一棒不斷傳承下去,持續前進。●
前進吧!游泳隊 |
作者簡介:強尼.克里斯馬斯(Johnnie Christmas) |
英美書房》怎麼沒列入我的最愛!紐約時報公布21世紀百大書單,及其他藝文短訊
【產業消息】
■鑑於21世紀即將邁入第25年,《紐約時報》日前邀集500多位小說家、非虛構文學作家、詩人、讀書俱樂部主持人、書評和有聲書朗讀者等寫下心目中的10本好書,聚焦在2000年至今出版的書籍,匯集成「21世紀百大書單」,並同步整理出一份得獎作家和愛書人的書單。本調查共計近3300本書籍入選,完整入選書籍單請見《紐時》網站,讀者可依據文類和出版年份篩選搜尋。
書單發布後引起熱議,有關此書單的討論聲浪多提及「21世紀」這個標題似乎不太精確,畢竟離本世紀過完還有75年。另外,這份書單的入選作品多為小說或自傳、回憶錄,缺乏社會科學、財經、自然等其他非虛構文學以及詩集。《紐時》也預期到眾人會抗議「怎麼沒列入我最愛的 !」,因此開放讀者提交他們心中的21世紀好書,幾天後又發布了一份「讀者版21世紀百大書單」。
無論讀者的心頭好是否上榜,此書單都激起愛書人和出版圈熱烈討論,也鼓勵讀者多發掘一本不在自己閱讀清單上的好書。根據美國書評網站Book Riot,書單的前10名作品銷量平均暴增了113%。
■美國南卡羅來納州通過審查新法,學校不得向學生提供「非適齡及不適合發展階段」的書籍資料,且進一步禁止某些全年齡向的圖書,尤其是那些包含「性行為」及「排泄功能」描述的書籍。南卡羅來納州美國公民自由聯盟(American Civil Liberties Union of South Carolina)在聲明中表示,這代表五味太郎的童書《大家來大便》(Everyone Poops)、喬治.歐威爾的《1984》,都可能在新法的禁書名單內。
除了下架圖書外,新法也規定各學區必須在網站上列出學生可以借閱的圖書及影音資源,而且這份名單須經過州教育委員會的批准,而不是各學區可以自行決定。
當地教育部聲稱此法「既無限制言論自由、不因作者的觀點而歧視,也沒有消除地方的掌控權」。「作家反禁書聯盟」(Authors Against Book Bans)創始元老Alan Gratz則持反論,認為這條法令「推翻具備專業選書素養的館員判斷,藉此既剝奪了地方自主,同時限制了言論自由」。而且根據近期全美校園禁書的前例推斷,下一波的頭號目標必然是LGBTQ+及BIPOC(black, indigenous, and people of color,非裔、原住民與其他有色人種)作者的著作。
■德國法蘭克福書展與義大利波隆那童書插畫展主辦方,攜手宣布創立「遊戲業務中心」,為電玩產業開設專屬區域、舉辦跨媒體授權講座,寄望透過匯聚世界兩大書展的資源和網絡,媒合電玩和圖書出版業,同時拓展影視和IP授權業務。「遊戲業務中心」將於今年10月的法蘭克福書展首度問世,並開放電玩專業人士造訪。
【得獎消息】
■開啟警探小說的全新想像!女作家喬.卡拉漢(Jo Callaghan)53歲出道,處女作《In the Blink of an Eye》描寫喪偶警探與AI警探的發展可能與合作火花,獲得Theakston Old Peculier年度犯罪小說獎的肯定,以及3000英鎊獎金和別具意義的雕刻啤酒桶獎座。
卡拉漢取用她的個人生活經驗與專業知識寫就《In the Blink of an Eye》。她和書中的人類警探主角一樣,都失去了人生摯愛,而她本身是資深企業策略家(senior corporate stretagist),對於AI長期發展的預測及掌握,也用來塑造另一主角AI警探「AIDE Lock」的骨架,讓其能力吻合AI發展現況及近年可預見的趨勢。
《In the Blink of an Eye》的續集《Leave No Trace》已在今年3月底出版,卡拉漢規畫以四部曲來鋪陳這對「人性直覺 vs. 演算法邏輯」的拍檔故事。除了想探討警務工作中數據的運用(及濫用)、「直覺」和「偏見」的界線,還有探討AI學習的極限,及屆時可能引發的漣漪。
■在文學中尋找兼備想像力與獨創性思考、最具美國代表性聲音的美國國會小說獎,今年將榮耀歸於詹姆士.麥克布萊德(James McBride)。
麥克布萊德在寫作之前,早已是成績斐然的編曲家與薩克斯風演奏家。他於1995年出版第一部作品《我的特異母親》(The Color of Water: A Black Man's Tribute to His White Mother)便在紐約時報暢銷榜上停駐超過100週,被列入高中、大學的指定閱讀清單,已出版16種外語譯本。這部自傳,講述麥克布萊德如何追溯自己白人母親避而不談的生平,以及引申到整個國家種族、宗教、身分定位的問題。
2002年出版的第一部小說《聖安娜村的奇蹟》(Miracle at St. Anna),以參與義大利戰爭的非裔美國軍隊歷史為題材,2008年翻成拍同名電影,由奧斯卡終身成就獎得主史派克.李(Spike Lee)執導。後來麥克布萊德的多部作品,持續以非裔主角帶動種族問題的討論,因此2016年歐巴馬總統頒發國家人文獎章,以表彰他「使美國討論種族的複雜性變得人性化」。
麥克布萊德最新出版的小說是2023年的《天堂人間雜貨店》(The Heaven and Earth Grocery Store),不只獲得亞馬遜及美國最大連鎖書店邦諾(Barnes and Noble)2023年度好書的提名,更獲得柯克斯年度小說、2024猶太小說獎的肯定。
■英國最大連鎖書店「水石書店」,於7月底公布由旗下書店店員投票選出的「水石書店最佳出道小說獎」。該獎如同日本本屋書店大獎,同樣利用書店店員的口耳相傳,促進作品被推薦、被看到、被閱讀。入圍水石獎項的6本決選書中,英美書房已介紹過卡維.阿克巴(Kaveh Akbar)充滿機敏哲思的《烈士!》(Martyr!),以及斐迪亞.勒儂(Ferdia Lennon)的古希臘喜劇小說《光榮之舉》(Glorious Exploits)。
在其他決選者中,演員花子.福特曼(Hanako Footman)的《混血兒》(Mongrel)描寫分處英國和日本兩國三地的3個女人。她們雖出於不同原因來到異鄉,卻都渴望歸宿,獨力尋找棲身之道和自我認同。無獨有偶,雷貝卡.K.萊莉(Rebecca K Reilly)的《葛瑞妲與瓦汀》(Greta and Valdin)中也描繪一群有那麼點與眾不同的混血兒。葛瑞妲與瓦汀來自一個融合南島毛利族、俄羅斯和加泰隆尼亞血統的家庭,他們熱血又古怪的家人願意盡一切力量,幫助他們探索自己的酷兒性(queerness),在他們戀情受挫時安慰打氣,並讓他們知道自己值得被愛。
喬西.佛格森(Josie Ferguson)的歷史小說《The Silence In Between》,講述1961年的柏林一夕間立起高牆,一位母親就此與她剛出生的兒子隔著國界不得相見,而她的女兒為了修補與母親的關係,決心穿越重重阻礙逃到西邊,冒死將弟弟帶回東柏林。
最後一名決選者是甫出版便登上大西洋兩岸暢銷排行榜的《時空管理局》(The Ministry of Time),作者卡利安.布萊德利(Kaliane Bradley)在時空旅行的科幻設定下融入愛情喜劇的元素,以古人之眼觀看當代現狀之奇,同時精準拿捏批判殖民、官僚和權力的力道,廣獲媒體好評。
【作家動態】
■暢銷書《絕望者之歌》作者、現任俄亥俄州參議員J‧D‧范斯,於7月15日宣布成為共和黨總統候選人川普的副手搭擋。范斯出身於美國工業鐵鏽帶之一的阿帕拉契山區,於2016年出版自傳《絕望者之歌:一個美國白人家族的悲劇與重生》(Hillbilly Elegy: A Memoir of a Family and Culture in Crisis),適逢川普勝選,立即席捲各大暢銷榜,被視為「了解川普廣大沉默支持者(白人工人階級)」的絕佳入門,這部回憶錄也由Netflix買下翻拍版權,並於2020年上架。
范斯的參選公告一出,他的自傳及電影再度引起關注,不只自傳睽違多年重登亞馬遜銷售榜No.1,Netflix電影的觀看時數也從7月14日的150萬分鐘,在一天內暴增至1920萬分鐘,增長了1179%。然而,范斯在2016年總統選舉期間曾公開批評川普,稱之為「美國的希特勒」,並表示自己永不可能支持川普。如今的立場轉變,也被許多人批評為見風轉舵的投機者。
【新書快報】
■以《Outline》、《Second Place》、《Saving Agnes》等書凸顯現代女性處境的得獎作家芮秋.喀斯克(Rachel Cusk),上個月推出長篇小說《Parade》,以大膽探索小說形式和犀利的人間洞察再獲好評。
《Parade》書中出現數名縮稱為「G」的藝術家——有中年畫家把女人畫得上下顛倒、畫醜而出名;有女畫家不被家人認可而逃家追尋藝術夢,卻踏入一段遭丈夫貶抑作品的婚姻;有因難產早逝的畫家,也有以布料為媒材的雕塑家。喀斯克將各人物事件的時地要素減到最小,塑造出脈絡的真空,引導讀者聚焦在人物的行為和對話上,試圖辯證藝術與創造是個體對社會的終極抵抗。
■一段感情若有快樂結局,能否忽視它的開始是個錯誤?現年71歲的小說家吉兒.希麥特(Jill Ciment)曾於43歲時出版回憶錄《半生》(Half a Life,暫譯),其中自述芳齡17歲的她如何引誘年長30歲、當時已婚並有2個孩子的美術老師,與之相戀、結婚。
這段感情維繫了45年,直至她丈夫於2016年過世。如今希麥特在近30年後推出第2本回憶錄《同意》(Consent,暫譯),歷經#MeToo運動和守寡8年,回溯這段老少配的起始點,終於能看清當初相戀時的權力落差。她重新探究情與慾的時機點,誰採取主動、誰有權同意,自問是否該將這段近50載的婚姻,視為一棵毒樹上長出來的毒果實,並提出超越對錯二分,揭示道德複雜性的誠實剖析。●
閱讀通信 vol.309》長命百歲也許不難,難的是百歲無憂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