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通信vol.292》廢文不廢,一無所獲也很珍貴

向來四肢不勤、五穀勉強可分的通通編,讀完了本期封面三位大叔(喂!)精彩的上山下海故事,頓時也好想出門去看花看樹看海豚啊。(颱風剛過耶,先不要!!)

胖胖樹介紹了好多西遊記、航海王、電影、電視劇裡的植物,原來都是從佛經來的!還有愛(發)題(廢)字(文)的乾隆,第一次看到西洋來的xx草,不但興奮地叫郎世寧做個玻璃罩保護,還畫了葉子花蕊根根分明的超高清圖(讓他發廢文)喔。

但是,小說家吳明益和鯨豚攝影師金磊也說啦,「創作的日常大多是一無所獲」,漂亮的水花也是很珍貴滴🌊

更多帥氣大叔,請看本週閱讀通信。

本周其他精彩好文,請看以下嚴選文章:


【7/26~8/4活動預告】

通通編每週都在埋頭整理閱讀活動,就是為了週末給大家一些出遊靈感,本週活動都在懶人包裡啦!​​​​

7/26(五)

19:00-20:30
【注目作家展】《巴奈回家》新書分享會

地點:華山青鳥書店 ((台北市中正區八德路一段1號2樓,華山文創園區玻璃屋2F)【活動頁面

19:00-20:30
《樹豆知道: 排灣族vuvu農地的混亂與共生》【新書座談】 

地點:力瑪書店 (台東縣東河鄉都蘭村都蘭112號)【活動頁面

19:30-20:30
山女孩Kit 首部小說創作《腹語山》新書分享會

地點:台南政大書城(台南市中西區西門路二段120號B1)【活動頁面

20:00-21:00
《夢幻病》X《小路昨夜對我說》新書對談會

地點:台大誠品 (台北市大安區新生南路三段98號)【活動頁面

7/27(六)

14:00-15:00
《厭世說新語》花蓮新書分享會

地點:花蓮政大書城(花蓮縣花蓮市中山路547-2號3樓 )【活動頁面

14:30-15:30
台中|吳榮泰《123天環遊世界》新書座談會

地點:誠品台中園道店 3F閱讀書區 (台中市西區公益路68號 )【活動頁面

15:00-16:00
《小說家vol.1》新書分享會|誠品松菸店

地點:誠品松菸店 (台北市信義區菸廠路88號)【活動頁面

15:00-16:00
山女孩Kit 首部小說創作《腹語山》新書分享會

地點:誠品生活駁二店(高雄市鹽埕區大勇路3號 駁二藝術特區C4倉庫)【活動頁面

15:00-16:00
《大腦說明書》新書分享會 ​ ​ ​ 

地點:誠品新店4樓 (新北市新店區中興路三段70號)【活動頁面18:30-20:30

❖潮間帶講堂❖《巴奈回家:凱道.二二八公園的二六四四天 》新書座談
地點:城鄉潮間帶書店(宜蘭縣宜蘭市民權新路37號)【活動頁面

7/28(日)

14:00-15:30
《香鬼》新書芬享會

地點:嘉義.渺渺書店(嘉義市東區嘉北街101號)【活動頁面

14:00-16:00
《新竹六燃大煙囪》繪本新書發表會暨《二戰工業遺址新竹六燃THEN&NOW》分享會

地點:或者書店(新竹縣竹北市文興路一段123號)【活動頁面

14:00-16:00
從山、海、平原,看見臺灣島史——《臺灣史論集一》周婉窈新書分享會

地點:聯經書房(臺北市大安區新生南路三段94號)【活動頁面

14:30
重活,與記憶的技藝——《變成的人》X《夜遊》聯合講座

地點:紀州庵文學森林 2樓多功能空間(台北市同安街107號 )【活動頁面

14:30-15:30
《寫浮生。畫日常:傅子菁的美覺繪寫》新書分享會【忠泰蔦屋書店】

地點:忠泰蔦屋書店(台北市中山區樂群三路200號 忠泰樂生活 三樓大階梯)【活動頁面

15:00-16:00
阿旭《記得有人愛著你》新書發表會

地點:誠品松菸店 3F FORUM (台北市信義區菸廠路88號3F)【活動頁面

15:00-17:00
《實用與娛樂、奢侈與消費:臺灣百貨公司文化的流變》新書發表會

地點:郭怡美書店 2 樓後棟(台北市大同區迪化街一段129號)【活動頁面

7/30(六)

14:00-16:30
從「慢慢生活」學習做自然筆記

地點:恬野書(台北市大安區信義路二段32號)【活動頁面

19:00-21:00
【攝影書一夜展」過二真人讀書會】哲攝X現流冊店攝影書分享共讀之夜
地點:現流冊店(台北市大同區重慶北路三段25巷26號)【活動頁面

8/1(四)

10:00-20:30
寧夏八月,遇見我的異數生活

地點:The One生活概念店 (台北市10491中山區中山北路2段30號1樓)【活動頁面

8/2(五)

14:30-16:30
8月我們的文學夢|鄧小樺 我的文學夢:文學的私密與公共

地點:紀州庵文學森林(台北市同安街107號2F【活動頁面

8/3(六)

09:00-11:00
與繪本大師一起穿越時空:在澎湖

地點:澎湖生活博物館(澎湖縣馬公市新生路327號)【活動頁面

11:45-18:50
走讀支亞干:耕吧樹洞餐桌 Apyang《我長在打開的樹洞》ft. 郭熊

地點:花蓮火車站集合【活動頁面

14:00-16:00
折返跑的文化運動 《「藝術/運動」作為公共平台:當代藝術與社會運動之間》

地點:福利社 FreeS Art Space(台北市中山區新生北路三段82號B1)【活動頁面

15:00-16:30
徐華《Stay True保持真誠》作者分享會(台中)

地點:誠品台中中友店 11F環形書區(台中市北區三民路三段161號11F)【活動頁面

16:30-17:30
《溫度的正義》新書分享會

地點:政大書城台南店(台南市中西區西門路二段120號B1樓)【活動頁面

8/4(日)

14:00-16:00
離島出走 ft. 莊世瑩|尋回失落的海洋之心

地點:澎湖生活博物館 B1多媒體簡報室(澎湖縣馬公市新生路327號)【活動頁面

15:00-17:00
新書導讀分享會《順其自然——屋頂上的披頭四:傳奇樂團邁向分崩離離析的告別之作》Let
It Be——披頭的背水一戰

地點:金石堂汀州店(台北市大同區環河北路二段237巷8號)【活動頁面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

現場》在經典中也在餐桌上的植物:胖胖樹「走讀植物園:落地生根的熱帶植物」

7月13日(六)下午,Openbook島讀共同體的系列活動——「走讀植物園:落地生根的熱帶雨林」,在台北植物園的博愛路門口集合展開。在這個同樣的地點與季節,幾年前有董景生博士帶我們遊歷台北植物園的前世今生;這次則是由人氣自然生態作家胖胖樹(王瑞閔)來告訴大家,熱帶植物如何與我們的歷史文化和常民生活緊密相連。

胖胖樹其實一點都不胖,他頭戴棒球帽,身揹大背包,手裡還拎著塑膠袋,裝著要跟別人交換的樹苗,像個出野外的研究生般走近前來。他說:「我第一次到台北植物園就是在這樣的7月,那時中學放暑假,我自己從台中坐車上來。」

胖胖樹自2018年至今已出版了5本書,不僅第一本《看不見的雨林》和第二本《舌尖上的東協》接連獲Openbook好書獎,也兩度獲得吳大猷科普著作獎,以及金鼎獎。他笑說,剛開始寫書時還沒沒無聞,接到賀電「恭喜你得獎了!」的時候,還以為是遇到詐騙。

時隔數年,如今在場的學員顯然都是慕名胖胖樹超強的說書能力而來,即便聽聞植物園日前才剛遭遇雷擊、連日午後暴雨,都擋不住大家對這場活動的熱情。

胖胖樹最擅長的是探究植物的身世,走讀活動也從植物園的歷史說起。他說1895年日本人開進台北城後,很快就在小南門外買下這塊地(是的,不是搶奪而來或誰「送」的),隔年即創建「台北苗圃」,也就是台北植物園的前身。

「日本總督府為何急著要做這件事?」原來植物園的發展,與歐洲大航海時代有關,當時歐洲各國派出艦隊,在世界各地探索、冒險之時,會收集各種植物回國,建立植物園。而日本在明治維新之後設置植物園,除了想仿效西方列強誇耀國力,還意圖靠植物賺錢。


座落於倫敦西南郊的「邱園」,收藏約5萬種植物,是英國最大的植物園,於1759年開放。(圖源:維基)

「日本人想在台灣種熱帶植物,觀察是不是能活下來。比如日本帝國寄來第一包要台灣總督府試種的種子,就是當時日本人西化後一直很愛喝的咖啡。」

想理解這股西方吹來的風潮,故宮有幅郎世寧的畫作〈海西知時草〉,是很好的例證。畫上有乾隆皇帝的御筆題字:「西洋有草,名僧息底斡,譯漢音知時也。」乾隆對於這株西洋諸臣培育進貢的草能夠「以手撫之則眠,踰刻而起」感到很神奇,還命郎世寧做玻璃罩加以呵護。大家猜到這棵草是什麼了嗎?沒錯,就是含羞草(「僧息底斡」即Sensitiva譯音)。胖胖樹說,這幅畫加上題字,就像是乾隆龍心大悅發的FB動態。


「清郎世寧畫海西知時草 軸」局部(圖源:國立故宮博物院)

「進貢含羞草是英法串通好幾個國家一起幹的好事,目的是為了進御花園採集中國的奇珍異草。就跟第一個來到台灣的福鈞(Robert Fortune),薙髮留辮在大清臥底30年,是為了偷茶葉植株的動機一模一樣。」

胖胖樹說,回望歷史,可以發現一個帝國的崛起跟沒落,其實常跟植物息息相關。比方大清因為瘋東南亞的橡膠股票,才導致泡沫化,甚至挪用了蓋鐵路的錢,引發保路運動,甚至後來的武昌起義。

「所以,以後別只帶外國朋友去101,還可以來逛台北植物園。這裡有清朝的遺址、有日本炫富的開始、有二戰飛機打過的彈孔,也有國民政府來台後種的植栽,一個時代接一個時代。從這個角度看植物園,有沒有覺得這個地方很珍貴呢?」


台北植物園中設置了日治時期兩度來台採集植物的法國傳教士、植物採集家佛里神父(Père Urbain Jean Faurie)的紀念銅像。

2000年代開始,台北植物園為了更貼近民眾,增加了佛教植物區、植物名人區、民俗植物區、生肖植物區等各式各樣的分區規劃。


佛教四寶樹之一的黑板樹。

胖胖樹說,全世界有佛教植物區的植物園很少,他於2020年出版《悉達多的花園》,整理的佛教植物大概有80幾種,而台北植物園就約有50~60種。除了很多解說牌都是他寫的,有些植物還是他推薦種植的。

身為植物控,胖胖樹在佛教植物區撫著大樹,帶著大家遙想佛陀的誕生,不是讚嘆法喜、殊聖,而是「釋迦牟尼在那樣的地方出生,一定會認識很多熱帶植物。」

接著他突然戲精上身,將後背包置於胸前,演起大腹便便的摩耶夫人——那日,夫人在御花園散步,欣賞枝幹上開滿花的無憂樹,一時突然胎動陣痛,便隨手緊抓著身邊的無憂樹枝,佛祖旋從腋下生出,並向前走了7步,一步一蓮花。胖胖樹演完了夫人分娩,也學著佛陀說:「天上天下,唯我獨尊」,再走幾步,旋即指著眼前一朵碩大的花告訴大家:「在西雙版納的傳說裡,佛祖的步步蓮花,說的就是這個地湧金蓮。」


地湧金蓮花

佛祖在菩提樹下悟道、在黑板樹下傳道、在娑羅雙樹下涅槃,也經常用各種植物做比喻。然而無論歷史或佛典距離我們有多麼遙遠,胖胖樹總是有辦法將它拉到身邊,彷彿近在眼前。

他說:「去過印度的人就知道,那裡的菩提樹多得跟台灣榕樹一樣普遍,也肯定跟台灣很多榕樹公一樣,人們會在樹底下休息、下棋。佛祖在這麼熱的地方修行,坐在菩提樹下實在很合理。」

胖胖樹從佛教「種小因得大果」所指的孟加拉榕,講到電影《少年Pi的奇幻漂流》裡盤根錯結的奇幻島;從佛教宇宙中的須彌山,講到《航海王》裡索隆名句「九山八海無我不斷者」;又從九山八海裡的聖樹肯氏蒲桃,講到台語的蓮霧(梵文Jambu);還從藥師佛手持的藥王訶梨勒,講到陸劇《長安12時辰》裡的三勒漿。讓人不禁腦袋裡飛來飛去,充滿各種動態畫面。

胖胖樹說,全世界都是先有宗教行為(凝聚的儀式),才有後來的宗教信仰。佛經裡有很多植物,甚至記錄了稻米、甘蔗,其實就是記錄常民文化。從出生到死亡,能被科學印證的是知識,未能印證的就成為傳說。

「我很在意植物背後的文化,我的論文就是研究民俗植物學。相較於講解葉序對生這類植物型態的知識,我更想從大家的早餐吃什麼來談,像是豆漿、咖啡、稀飯、麵包,這些通通都是植物。」胖胖樹各種旁徵博引、信手捻來植物知識或趣聞,對身為聽眾的我們而言,這也是親近植物最舒適的方式。


胖胖樹所指即為台灣油杉

植物不像動物有獨立的動物保護法,因魏應充事件而受到關注的台灣油杉,過去曾列為《文化資產保存法》指定保護的珍貴稀有植物,這件事也讓胖胖樹更加確認——植物就是文化的一部分。

例如沒有文字紀錄的史前時代,是植物證明了東方與西方早在一萬年前就開始有交流。那時西亞的大麥、小麥已經進到東亞。

他還列舉我們生活中常見的蔬果,例如「胡」字輩的胡麻、胡瓜、胡桃、胡荽、胡蘿蔔、胡椒等,都是漢朝張騫通西域帶回的植物,因為大漢王朝管西方來的都叫胡。「番」字輩的番茄、番麥、番石榴、番椒(辣椒)、番菠蘿(鳳梨)、番荔枝(釋迦)等,則是哥倫布發現新大陸後,西方人從南美輾轉帶到東南亞的植物,而大明王朝管南方藩屬都叫番。其他,如菠菜是波斯來的菜、西瓜是西方來的瓜。

「植物來到台灣,每個命名也都關乎一段歷史。」他說,像釋迦的印尼文是Srikaya,是音譯加意譯的水果。番茄的台語無論柑仔蜜、柑仔得,或日文直譯的Tamato,字源都來自拉丁美洲的Tomate。酪梨的Avocado也是墨西哥拉丁文直接英文化,早期爺爺奶奶稱呼它「阿母跤躼」(意:媽媽比較高)。番石榴的台語其實叫林菝仔,是1980年代末期生產過剩,做成商品才命名為芭樂汁,所以芭樂是台灣獨有的新創詞,只有在地人使用。


寶塔龍船花據說是划龍舟時盛開的花,花序一層層相疊,狀似寶塔,因此得名。

「第一代的台灣飲料之光木瓜牛奶,是1960年代出現的產物,最早種植木瓜的馬雅人如果喝到可能會驚為天人。」因為木瓜怕冷,最北只到台北;而乳牛怕熱,最南只到台中,「溫帶動物跟熱帶水果在台灣交會,是美國於冷戰協防台灣推展酪農業的結果,是因天時地利人和而發生在台灣。」

從木瓜又講到了幹生花。胖胖樹說,熱帶雨林長很快,且可長到60-80公尺,其實不利動物協助授粉,因此花都長在下方。而且好像彼此講好了似的,會把開花高度跟時間都錯開。

「達爾文之後,上世紀都在講弱肉強食,可是到了這個世紀,叢林教導我們,合作才有機會共榮。」他說:「這門科學教我最多的是——你可以找到自己適合生長的地方。我們每個人都有機會,在社會裡找到適合自己發展的不同領域。」

從植物可以得知,台灣近400年的經歷,吸收了世界各地的文化。人也一樣,在這麼小的島嶼,聚集了這麼多不同的族群,歷史中大家也各自帶來了故鄉或他鄉的某些特殊植物。每個個體都是台灣的一部分,豐富台灣的文化,未來應該一起共存共好。

胖胖樹說:「今天跟大家導覽台北植物園,一方面希望大家看看這座1896年至今活的古蹟;另一方面也推薦大家以後可以帶朋友來走走,從植物感受台灣文化的多元。」

從部落格、臉書到出書,胖胖樹書寫熱帶雨林植物與相關知識將近20年。他從孩提時便夢想打造熱帶植物園,如今築夢踏實,目前已在嘉義中埔施工,預計下半年開放。胖胖樹邀請大家屆時一起來種樹、手作步道。有興趣的朋友歡迎關注臉書「胖胖樹的熱帶雨林」。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

2024-07-25 19:10
專訪》性犯罪、人設崩壞、購買過熱,K-pop追星血淚:吳洗娟《那一天,我追的歐巴成為了罪犯》

追星或喜歡一位公眾人物……這件事情給予的精神與力量,讓我們擁有繼續生活的動力,我很喜歡這樣的力量。

在韓國導演吳洗娟的紀錄片《成粉》與新書《那一天,我追的歐巴成為了罪犯》台灣分享會上,一位自言是第一代韓流粉絲的讀者,與同為追星族的吳洗娟分享這段話,引起全場讀者的熱淚。

這是筆者參加過最多人流淚、與會讀者最踴躍分享瘡疤的新書分享會。情緒跨越了語言的隔閡,說明因為追星而受傷的經驗,有著跨國性與普遍性。

2019年「鄭俊英群聊事件」爆發,吳洗娟追隨多年的偶像一夕成為罪犯,「群組中與朋友的那些對話實在令人難以啟齒。那些厭女、侮蔑女性的行為所燃起的怒火,將我們共同的美好回憶都燒成了灰燼。」

吳洗娟相信不是只有她一人面臨這樣的心碎,於是她啟動紀錄片拍攝計畫:尋找同好,邀請同被偶像背叛的粉絲說出自己的心聲。

➤如何建立健康的偶像文化,粉絲觀點應該被加入

在韓國,甚至多數東亞社會,追星族有時會被視為無知的一群人。偶像犯罪了,粉絲更蒙上難以洗脫的羞恥。

「K-pop產業中所有媒體的鎂光燈都聚焦在明星跟大公司上,但粉絲的心聲卻鮮為人知。」吳洗娟在接受Openbook的專訪時如此說明,這也是她出書的初衷。

韓國偶像文化產業鏈在全球都獲得巨大成功,更是許多國家仿效的對象。然而,外表光鮮亮麗、流量與金錢兼收的偶像文化,卻衍生出許多社會問題,特別是粉絲的身心問題。「我個人認為大家應該一起努力,營造更健全的偶像粉絲文化。」

如何營造健全的偶像文化?如何讓粉絲保持平穩的生活日常?這是吳洗娟對K-pop產業的重要提問。

➤追星或許美好,但也如同沒有安全裝置的雲霄飛車

吳洗娟在書中分享自己的經歷,偶像無疑是她青春期以來自我形塑的重要環節。她與母親約定考全校第一名,就可以去看演唱會, 她做到了,所以15歲時,她一個人搭高鐵從釜山到首爾,20歲時考上首爾的大學,這些動力全都來自追星。

「長大成人後回頭看這段經歷,粉絲團體就像小社會,因為和同好交流,那時的我學會了待人接物。」吳洗娟回憶:「追星過程中,苦悶的生活好像得到了慰藉與紓壓。」

分享會裡也有讀者提到相似的經歷:「追星為我帶來極大的情緒價值,讓我找到理想中的自己。為了偶像努力學習另外一種語言、克服困難,一個人飛去國外看他。我很喜歡努力的自己。」讀者也認為,如果偶像行為破壞了這些準則,沒辦法繼續愛下去是很痛苦的。

「這該死的雲霄飛車竟然不是我想下車就能下的,甚至連最低限度的安全裝置都沒有,讓我直接摔了下去。」吳洗娟在書中如此比喻。


吳洗娟(左)於紀錄片《成粉》與新書《那一天,我追的歐巴成為了罪犯》台灣分享會

➤人設崩壞:喜歡上的究竟是流行文化工業的產品,還是真正的人?

粉絲一方面很清楚偶像是由龐大產業鏈打造出的一種商品,但另一方面,追星又真真實實地承載了一些美好的想望。2023年世新大學紀旻均的碩士論文《解構烏托邦:韓國偶像經營與粉絲追星的數位民俗誌紀錄》描繪了K-pop的烏托邦如何建構。

首先,透過練習生制度,可以拉長粉絲的關注時間,進而培養期待感與成長見證,加強信任與忠誠度。其次,對偶像的形象塑造與道德要求,包括善良的正面形象,可引起共鳴。也藉由偶像的影響力,在公益推廣中達成社會責任與形象的雙重獲益。再來,運用上節目或自製綜藝強調團魂,讓粉絲感受團體成員之間共同追求目標與夢想的信念,同時透過整齊劃一的舞蹈和練習過程紀錄,表現出成員之間的相互支持與幫助,以此累積共同經歷與回憶,引起粉絲對團體的認同與感動。

新書發表會上,讀者向吳洗娟請教,自己喜歡的可能只是韓國流行文化與造型工業包裝下的光鮮商品,「會不會我們喜歡這些人時,喜歡的是一個假的東西?如果我們追求的是真實的感受,應該如何分辨?」

吳洗娟分享,其實她自己常被朋友挖苦「很容易喜歡上眼神猥褻的人」,引起全場哄堂大笑。她也非常同意,經紀公司有很多方式去包裝明星的人設,粉絲能看到的只是明星最光鮮亮麗的一部份,「分辨是非常困難的」。

接受Openbook專訪時,吳洗娟分享了更多她的看法。她認為,明星的公開形象跟私人生活會有巨大落差,除了因為公司的包裝,很多時候也是因為粉絲尋找偶像的蛛絲馬跡,自行認定或想像而產生的結果。其實不僅偶像,多數人的公開與私人生活,本身就差異很大,「即使是公司相處10年的同事,你也很難知道他回家之後的模樣。」

但這種落差之間確實存在許多結構性的引導。比如當一位練習生已累積了多年的練習,粉絲會有惻隱之心想支持他;但若是偶像只花了一個月的時間就出道,則可以包裝成「天才」,讓粉絲相信他的天份。也就是說,在偶像出道之前,他們的私人生活已經充滿了窺視與來自外界的想像,而私人生活是粉絲很難拒絕的蜜糖,這是K-pop典型的行銷手段。

當偶像的公開工作與私人生活難以切分時,人設的真實與虛假,自然也難以辨別。

「粉絲看到的偶像,是由公司所提供,最光鮮亮麗的部分。這是追星時,一定要給自己設定的心理防線。」吳洗娟提醒。

➤購買過熱,增加年輕粉絲的不理智消費與經濟負擔

若同意韓國看似光鮮亮麗的流行偶像工業,對粉絲身心不一定健康與正向,吳洗娟認為,這並非單方面的問題,而是明星、公司和粉絲三角關係都出現問題。而其中經紀公司如何行銷與經營藝人,是偶像文化體質是否健康的關鍵環節。

「現在韓國追星文化最大的問題是『購買過熱』。」吳洗娟透露她最近聽到的訊息:如果是頂尖的明星,粉絲可能要先消費100萬至200萬韓元(約新台幣2萬4000到4萬8000元),才有可能得到簽名會的入場保障。

這便是目前極具爭議的「小卡」文化。小卡是韓國偶像專輯或周邊商品中的附贈卡片,通常印有偶像的肖像,以隨機形式附贈於專輯中。同一專輯可能包含不同成員的照片,以鼓勵粉絲購買多份專輯,收集完整套卡,具有收藏價值。這是經紀公司增加營收的重要手段。

很多人買了CD根本不聽,只把小卡抽走,其他都送到育幼院。也有知名偶像團體的專輯,在小卡被抽走後,CD被遺棄街頭,宛如垃圾。「近期已經出現『我們根本不需要這種垃圾』的聲音,不但浪費資源,也會造成環境汙染。」吳洗娟說明,雖然有公司推出「可溶解在水中的CD」,聽起來很環保,實際上,只要不製造就可以了。

K-pop能形成強勢且獨特的流行浪潮,其中偶像明星自我揭露隱私所創造的獨特親密感,是凝聚粉絲相當重要的方式與文化。雖然許多韓國藝人因此深受私生飯騷擾之苦,然而撇除極端現象與個人行為,將藝人的隱私公開化,一直是韓國經紀公司的宣傳手法,比如Bubble泡泡直播文化。

經紀公司為追求利益而推動的過度消費,除了鋪張浪費,也可能造成青少年或經濟能力有限的粉絲巨大的經濟負擔和不理智消費行為,比如購買過多CD、訂閱偶像的泡泡。此外,粉絲之間也容易形成競爭或嫉妒,甚至是心理壓力,造成憂鬱與沮喪。

➤維特效應:偶像的輕生,也會造成粉絲的憂鬱或自殺

與會讀者也分享自己的糾結:「我追星追了很久,原本想說,追星就是我快樂就好。後來發現,其實我的偶像不快樂,所以我好像也沒有很快樂。後來,偶像走了……最近,另一個偶像犯罪了,應該被抓去關了……我也不忍看那些新聞。現在我的想法是,他有在呼吸就好了,只要他活著,沒有走掉,活著就好了。」

本報導雖然主要聚焦於男性偶像性犯罪與女性粉絲的心路歷程,然而,若將視野關注於偶像與(青少年)粉絲的依賴關係,已有許多報導指出,偶像明星的自殺與社會整體的自殺率,有明顯的正相關。

韓國藝人金鐘鉉、雪莉和具荷拉的自殺事件後,皆引發了顯著上升的自殺率;而日本藝人竹內結子和三浦春馬的自殺事件,也引發社會廣泛關注和憂慮,自殺率在青少年和年輕成年人中有所上升。尤其在媒體大量報導後,模仿自殺的風險增加,這樣的現象被廣泛稱為「維特效應」,也成為追星現象的意外風險。


左起韓國藝人金鐘鉉、雪莉和具荷拉、日本明星三浦春馬和竹內結子(wiki)

➤女性粉絲的角色衝突:助浪者、包庇者、被歧視者,也可能是性犯罪的被害者

鄭俊英群聊事件中,他偷拍與下手的對象正是他的女性粉絲。而前BIGBANG成員勝利的「Burning Sun事件」中,涉案夜店同樣利用偶像名氣吸引大批粉絲,對年輕女性進行迷姦。這些事件皆顯露出男性偶像利用他們與女性粉絲之間高度的權力不對等,進行性犯罪。這也是韓國偶像工業中極度黑暗的一面。

在書中,吳洗娟除了作為粉絲,她對自己女性的性別身分相當有意識:

我相當不齒厭女犯罪,而且對公眾人物的負面事件反應很敏感,從來沒想過自己喜歡的藝人會成為性犯罪者……除了讓我感受到莫大的背叛,也讓我對曾支持過他的事實感到自責。因為曾經喜歡過,所以更生氣、更羞愧、更迷茫……

《成粉》中所有受訪的粉絲都是女性,也反映了吳洗娟希望為女性發聲的立場。K-pop男偶像與女粉絲的結構位置中,女性是幫助男偶像成名的助浪者、維護者,在偶像出事之後,她們可能被旁人歧視為某種程度的性犯罪協助者。而最令人心驚的案例是:女性粉絲成為性犯罪(潛在)的被害者,一切皆因為她們曾經信任了某位偶像。


吳洗娟的母親(左)分享:「如果一個人真的受傷時,不會說出自己真的受傷了,只會把這些痛苦埋在心中。 當她真的可以說出來時,其實已經走出來了。看到女兒完成紀錄片、寫完書之後,我有種安心的感覺。女兒走出傷痛了,也變得成熟了。像是完成一件什麼事,我為她感到驕傲。」

在《那一天,我追的歐巴成為了罪犯》中,吳洗娟採訪了2016年首位揭發鄭俊英犯罪事實的記者朴孝實,這是書中相當值得省思的段落。當時的吳洗娟與社會大眾普遍誤以為朴孝實是無端指控,對她相當反感,吳洗娟曾在自己的日記中寫下對朴孝實的不滿。直到黑暗的事實被揭露,她才意識到自己當初的錯誤。

後來拍攝紀錄片時,她將朴孝實列為受訪者,並真誠地向她道歉。新書發表會時,吳洗娟難過地分享,紀錄片採訪時,她得知朴孝實在那幾年由於報導此案,不停遭受批評,因為精神壓力過大,數次流產,導致終生不孕,令人惋惜。

基於隱私的關係,吳洗娟並未在書中與紀錄片揭露此事,儘管這能使她的紀錄片與書籍更具衝擊力。隨著今年5月BBC紀錄片《揭露韓流明星聊天室裡的祕密》同樣採訪了朴孝實,並公開此事,吳洗娟才於新書發表會時分享。

她進一步說明:「其實留言攻擊朴孝實的人,並不完全是粉絲,而是極右的厭女團體,時間持續了非常久。」雖然吳洗娟僅在日記中寫下批評,照理說並無需公開向朴孝實道歉,但作為粉絲也作為女性,吳洗娟仍感受到自己的愧疚。

從性犯罪、網路霸凌到媒體與社會環境,這些現象顯示了對男偶像犯罪的輕拿輕放,而女性粉絲與新聞業者卻無論身體或心靈,都滿是傷痕。

➤追星,也是友情的美好旅程

「你想要多少快樂,就得承擔多少風險。」吳洗娟道出「追星」本質上存在著兩面性。然而,有些風險已然超過了個人能承受的範圍,如本文所述及的性犯罪、女性粉絲的角色衝突與維特效應等等。

《那一天,我追的歐巴成為了罪犯》,韓國原書名「《成粉》日記」,是吳洗娟紀錄片拍攝過程的日記隨筆。如果想研究韓國偶像工業的結構問題,這本書並非上佳之選,但若想理解K-pop粉絲的心聲,這本書是罕見的血淚集。

細讀本書,吳洗娟仍肯定追星的正面意義,書中透過因鄭俊英事件受傷甚深的記者朴孝實的分享,道出追星的正面觀點:「如果可以從藝人身上得到正面影響也不錯。但明星也是人,都不是完美的嘛,我認為要求明星當個完人就太苛刻了……人生苦短,喜歡一個人怎麼會是壞事呢,當然是好事。」

紀錄片上映後,吳洗娟收到最令她印象深刻的觀眾回饋是:「這是一部關於友情的紀錄片」。她很認同,因為過去曾經一起喜歡鄭俊英的粉絲,都是有著共同興趣或喜好的人,彼此可以很自然地相處,甚至不需要過多的說明,就能心領神會。吳洗娟分享:「回憶追星這段時間,並不是見到(偶像)這個人的瞬間印象最深刻,而是一起排隊,跟其他人成為朋友。這些回憶也是非常美好的部分。」

「拍攝這部紀錄片,拜訪每位受訪者的過程,每個人都像一個車站,我開著一輛車靠上去,聊了一下天,車又開走了。兩個人都會得到一些什麼,或許平撫了一些內心的憤怒。」紀錄片的拍攝與出書,對吳洗娟而言,也是一趟療癒的歷程。

➤什麼是「成功的粉絲」?不是偶像認識你,而是從追星裡得到成長

紀錄片名稱是「成粉」,無論書籍或影片,想討論的也是粉絲圈內部的提問:「什麼是成功的粉絲?」讓偶像認識你?收集完整小卡?或者成功參加簽名會?健康的偶像文化,應該是偶像能從粉絲處得到支持,而粉絲則能在追星的過程中獲得價值,雙方都藉此得到力量。

比如,曾有位偶像的作品涉及性別用詞不當,經過粉絲提醒後,從此創作上避免了這類疏漏。又比如,偶像推薦自己喜歡的書籍,粉絲也熱情地找書來閱讀,既刺激了出版市場,雙方身心亦都能成長。這些都是互惠的案例。

從反轉過去「成功粉絲」的定義,吳洗娟希望營造對粉絲更健康的偶像文化。書中的一段話,具體道出了本書的宗旨:

小時候覺得能被喜歡的藝人認出來才算是成功的粉絲,但我現在不這樣想了。我認為能透過藝人,使自己的人生更加成長,那才是真正成功的粉絲。而且就算距離很遠,仍能真心為那個人的人生加油,我覺得這才是健康的追星方式。追星這件事本身就是走入、深入一個人的人生,再將此轉化為自己的人生,就像一種憧憬。但還是要隨時牢記,這個人跟我們一樣都是平凡人。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