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人生.邱比》葛吉夫帶我去旅行

在木柵的表演三十六房,有一小群剛考上優人神鼓所創辦的第一屆表演藝術班的天才們,正苦悶地讀著神聖舞蹈老師印給他們的神奇講稿,那本書現在已經絕版,那份講稿在說:人如何透過艱苦的鍛鍊,由身心理三個方面同時入手,使自己具備條件被轉化成一個完全不同的,有意識的存在。

在這群年紀不大的,皺著眉頭厭煩的小朋友裡面,有一個最帥的男孩,被這本書深深迷住了。他讀著只覺過去時日彷彿一場久夢不醒的憨睡,他被這本書重重搖晃,他感覺:「這本書,太神奇了。」當他翻到這本書的譯者,那更不思議的事情展開了,這是一切旅程的開端。

是一位貌美的,氣質出眾的女性。這本書的譯者和這名男孩同月同日生,他們倆個穿越了時空,一樣的希望自己的生命就算沒能不同凡響也要清清楚楚,一樣的將目光從當下、過去、未來通通移開,允許自己像一株少見的仙樹,隨風飄蕩在旁人怕得要死的天空中舒張雙臂,吸收星球的養分。

這裡面沒有什麼輪迴,也沒有玄幻的八卦,我倒是因為迷上了葛吉夫(George Ivanovich Gurdjieff),尤其是他自稱向著遠古挖掘而來的音樂,以及復興的那些機器人般的特定姿勢,這名男孩變成了我,在這本書之前,他只算得上是一個最帥的男孩,但在和葛吉夫共舞之後,他突然變成了邱比。

葛吉夫是誰?對我來說,葛吉夫可以是一張無價的自由乘票。

葛吉夫對每件事情的客觀價值,都有他異於常人的精確答覆,例如:他對我們的語言特別謹慎,他追蹤說的每一個字,從發出直到消聲的所有漣漪效果。又或者,葛吉夫對每件事情背後的本質和意圖特別講究,他不會任由自己的情緒隨外部世界變幻,相反的他選擇要活出怎樣的一生。現代人可以這麼理解葛氏:他是一個對個人隱私極端在乎的人,但卻好像又不低調,因此我們可以說他不論在哪個時代,都像是一個真正的精神貴族,這個貴族剛好是一個演員,得沒得奧斯卡獎倒不重要,他的演技早可以讓他在任何典禮暢行無阻。

誰是我?我是那個沒有名字的男孩,他順心考取了北藝大,畢業之後旅行到一間廣告工作室實習,一坐下,該公司的廣告導演竟然談起翻譯《探索奇蹟》的黃承晃。這名字一出來,那個沒有名字的男孩又將他的第一份工作,和他的高中生涯與閱讀歷程串連在一起。知名導演問:你會神聖舞蹈?你也知道葛吉夫?你是誰,導演隨口問我,我只好說:「我叫邱比,我是一個天才。」

知名導演見我一點都不帥更不像個天才,所以他要我發唱片。他說:「從現在開始,你是全台灣最文藝、最時髦的藝人,你是我簽約出來的邱比。」我很納悶,我只是喜歡流行而已,生平完全不懂取悅別人,別說讓別人笑了,就連我自己的笑,連千金都買不到一兩秒,常常就只會嘆氣,我覺得出唱片對我而言是個很前衛的想法。


喬治.伊凡諾維奇.葛吉夫(取自wiki

我巴巴地望著廣告導演的臉,他真的長得很像葛吉夫。只要上網搜搜葛吉夫的照片,就會發現他的目光很銳利,雙眼好像永遠不能聚焦卻又能狠狠穿透你。我想,既然是葛吉夫要我發的片,我還能有不發的道理?

發片之餘,我把這些觀察寫成日記,我見到彷彿就算靜靜不動,日子也會隨著時間產生意想不到的變化。所以外觀上我雖然看起來緊張兮兮,但我的心底比誰都輕鬆,因為他們不明白我的知道,我相信從今以後我什麼都不必做,因為我已經手握一張車票,隨時都是自由之路。

這本私密日記被大塊文化的郝先生當成一個親密工程出版了,我帶著這本日記去紀州庵文學館教了好幾堂神聖舞蹈課,在那裡我再次遇到我的新舊學生。他們感覺見過我,因為好多本書裡都寫過葛吉夫的觀點,我都一一應用到了神聖舞蹈課堂上。他們沒有覺得我在表演,他們打從心底就覺得我很像葛吉夫,但我其實正在演邱比,我熱誠的表演一位剛寫出驚世駭俗小說的邱比。

楊斐華,10月17號生日,今天是10月16號,是我占星學上的生日。在這一天我做什麼都會更加帶有我個人的印記,16號是重新表達自我的一天。可我是誰?我曾經是這位貌美的,氣質出眾的譯者嗎?妳那麼殷勤,在病床上譯完《第四道》,感動了劉若瑀和黃承晃,哪像我,雖老早就被邀稿,卻因為犯懶而到這天才開始動筆。那麼多天怎麼就是剛好這一天,那麼多間廣告公司怎麼就剛好是那一間,在我即將邁入29歲的前6個小時我還是不能肯定,如果劉若瑀當年沒有創辦高中部,邱比會是我嗎?

葛吉夫也很奇怪,他總是哪裡都出沒過,甚至在你最深層、最前沿的好奇之中,葛吉夫攪動現實,就像截空星入命一樣,又或者是羅睺星到位之前,讓你的人生有打滑的感覺。

我這些不是四書五經的知識,都是葛吉夫帶我去旅行正在收穫的寶藏。他聲稱有種識人之術,並以九宮圖學問稱之。順著這樣的學問,我持續發現我和神祕知識特別有緣,所以一旦哪一種學問說它能解釋人的可能性,我都想要詳細研究,因為我即將29了,還是沒辦法跟別人一樣乖乖寫作,好好寫歌。

既然已經這樣了,我就放心縱容我的惡趣,那些隱而不宣的外星人機密檔案,也一一在我的視野之中,成為了我的靈感和將自己暫停的動力。所以像是《宇宙通行證》這本書,它談論人類感覺自己被外星人綁架後的心理學研究,及《基督信仰內在隱修之旅》這樣古老的書,竟然都可以找得到這張自由乘券的打卡點,我是說葛吉夫。

因此你能不能想像當我在翻閱嚴肅書籍時,發現作者又提到了葛吉夫,說他的基金會裡面有個單位完全受理外星人綁架後創傷的諮詢,這時我的眼睛跟下巴會在哪裡。還有幾部大衛.艾克(David Vaughan Icke)帶有中文字幕的演講,包括《地球史上最震撼的訪談》、《超越世界》、《雄獅醒來》等,網上都可以搜得到,這些東西無論它正處在什麼樣的位置,人類社會用什麼樣的眼光看待,它都能夠帶給我「暫停」,帶給我單戀時光中所不能及的「震撼」。

早些時候我還算警惕的,現在的我麻痺了。單身29年的我,自然比別人多出很多時間閱讀,所以早就能感應自己該在哪時候成功,該在哪裡、遇到哪時生日的對象,只怕當我未來的愛人見到我會說:「你好,我喜歡葛吉夫,但我更喜歡你。」我還要嚇著人家,因為我要說:「好妹妹,這個話我曾說過的。」


邱比(CHOVBE)
是一名前衛音樂人,目前簽約於滾石唱片公司,近年於海內外世界巡迴演唱達50場,時有獲獎。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

2020-11-12 12:00
OB短評》#289 讓真理閃現的極品好書懶人包

我們幹過的蠢事

賀景濱著,春山出版,400元
推薦原因: 樂  
時隔9年,閱讀賀景濱前作《去年在阿魯吧》得到的快感,依舊生猛高速地傳送到當下以紙張為載體的時空中。在科幻、後設、寫實這些文類框架之外,閱讀這本小說先是十分感官的。懶散的敘事者被放置在充滿緊張感的城市景觀,小鳥、陰道、痙攣、絞痛讓閱讀進入腹中,嘻笑通俗的文化梗隨手潑撒卻又突地插入硬核到不行的知識辯論,眼花繚亂又十分冷靜。【內容簡介

我所去過最遠的地方

陳宗暉著,時報出版,320元
推薦原因: 文   獨  
潛在體內的基因使難解的病痛成為作者生命的基調。「共病生活」、「帶病旅行」、「後病時光」三項帶有斷代意義的標題映照出「病」與「生命」在時間軸上如臍帶般的繫絆與纏繞推進。作者的承接、面對與消化,形成了對生命的思索,煉成了如詩文字。不只寫病的生活、病中心情,更寫出病如何銘刻於肉體。惟,蘭嶼篇幅雖對作者別具意義,卻似乎與原設定的核心概念「病」關係較弱。【內容簡介

我的室友卡夫卡

伊絲塔著,聯合文學,330元
推薦原因: 文   樂  
靈動的書寫藝術家,這回將對於生命成長、閱讀寫作、生活與思索的體察與觀照,揉成兩團,輯一「回望」抽析自身與過去的連結、輯二「遊觀」述說本體與外界的聯繫。我們在閱讀的反芻中,見到對生活的沉吟,並感受書寫者的生命姿態。【內容簡介

尖叫連線

陳栢青著,寶瓶文化,380元
推薦原因: 文   樂   獨  
一場融合了疫情、校園、科幻、恐怖、中二、三八、霸凌、SM的狗血大亂鬥,未卜先知自我隔離下的暗幹人心,頗能提供報復性閱讀的快感。作者的花枝文風持續招展,各種致敬百梗齊發,就算不是國產科幻的傑作,也是人生篤定的奇葩。【內容簡介

耶路撒冷小日子

Chroniques de Jérusalem
居.得立勒(Guy Delisle)著,陳文瑤譯,臉譜出版,420元
推薦原因: 議   樂   獨   益  
漫畫家遊走於大歷史之下的小日子,縮影成一部圖畫遊記。一個平凡的小家庭,旅/居於本就歷史紛擾且又處於國際爭端之下的古城,兩種旋律合奏出絕妙的曲調。隨著作者自日常延伸出去的視線,藉著圖說,讀者不需要過度負重地摸索著耶路撒冷的實態。【內容簡介

「漢文脈」在近代

中國清末與日本明治重疊的文學圈
漢文脈の近代-清末=明治の文学圏
齋藤希史著,盛浩偉譯,群學出版,560元
推薦原因: 知   思   議  
中國的晚清與日本的明治,因為西方知識的譯介,轉變成原有書寫傳統仍然強大,但承載新知的新式文體已如雨後春筍問世的時代。新舊浪潮的相激,促使兩國知識分子皆不得不調整傳統「文」的內涵,以因應新輸入的「國族」概念。本書選擇了以語詞、小說為主的新文體,分析它們的讀寫、出版與議論;在它們的起落、挪移、劃界之間,解明新式的「文學(史)」與「國族」概念,如何滋養彼此。在今日已視為理所當然的「文學」誕生軌跡間,讀者也看見帶有新基因「國族」的新日本如何育成。【內容簡介

真理的史詩

從創建殖民地到獨立戰爭,從解放黑奴到民粹雲起,一段歷經五百年驗證、淬鍊的美國全史
These Truths: A History of the United States
吉兒.萊波爾(Jill Lepore)著,馮卓健、涂豐恩譯,馬可孛羅文化,1400元
推薦原因: 知   思   議  
一流史家以富畫面性與感受性的筆觸,深入淺出書寫而成這部精彩的美國通史。從獨立宣言到川普時代,「政治平等、自然權利、人民主權」這些被奉為真理的建國原則與國家的成長一同掙扎,同樣是一路行來,風塵僕僕。
作者自言本書的寫作乃「對於過去本質的詮釋」,認為藉由探求歷史,才能夠好好檢視「真理們」與美國發展,以及當今處境的關係。也因此,第一章〈過去的本質〉,除了是展開以下五百餘年歷史流變的基底,也是全書論述方法及概念的核心,不但有助於讀者了解歷史學的認識論,甚至具有獨立閱讀的意義。【內容簡介

植物芬芳的日常異想

一棵樹的氣味光景
何欣潔著,拾心聚落出版,480元
推薦原因: 樂   獨  
稀有難得的氣味文本,以淡彩氤氳的畫面為前調,激活感官,中調代入身邊尋常的香氣,凡而不凡,引出清恬幽微的喜悅,最後再以精油知識論攏絡收攝,點到為止,餘韻細細。書本構成巧妙完整,CP值奇佳的芳療體驗。【內容簡介

達爾文進城來了

新物種誕生!都市叢林如何驅動演化?
Darwin Comes to Town: How the Urban Jungle Drives Evolution
曼諾.許特惠森(Menno Schilthuizen)著,陸維濃譯,林大利審定,臉譜出版,499元
推薦原因: 知   議   益  
「人類世」這個沾沾自喜卻細思極恐的詞彙,早已將都市化為名副其實的水泥叢林,各種生物在此相濡以沫、相殺相生。作者蒐羅了各種匪夷所思的物種新行為,新奇有趣,怵目驚心。身為始作俑者,該怎麼面對這個默默演進的詭譎生態系呢?本書是一個即時的開始。
百餘年前達爾文的信念追尋者,目光一轉,開啟當代日常生活的生物演化新觀察。本書的方法看似傳統,卻一路走向沒人去過的荒島城市。當我們以為達爾文還在遠方研究,一轉身才發現我們就是遠方,而且仍在遠方。【內容簡介

和路邊的野鳥做朋友

超萌四格漫畫,帶你亂入很有戲的鳥類世界
トリノトリビア 鳥類学者がこっそり教える 野鳥のひみつ
川上和人、三上可都良、川嶋隆義著,陳幼雯譯,松田佑香繪,漫遊者文化,300元
推薦原因: 知   樂   獨  
鳥類專家和插畫家合作,透過逗趣可愛的漫畫,讓鳥兒說明自己與同類的行為。輕輕鬆鬆看著各種可愛小鳥的趣味對話時,也得到常見鳥類的知識。若你對電線桿、公園草地上鳥兒的舉動時而感到好奇,隨時都可以帶著這本書沿路散步觀察,帶動平日生活的樂趣。【內容簡介


識性.計感.判性.想性.題性.用性.學性. 閱讀趣.特性.公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

話題》假若東京是一座舞台:讀搞笑藝人矢部太郎的四格漫畫《房東阿嬤與我》

憑著《房東阿嬤與我》拿到日本漫畫界最高榮譽「手塚治虫文化賞」的矢部太郎,正職並非一般漫畫家,他與前幾年以《火花》拿到芥川獎的又吉直樹一樣,都是吉本興業的諧星。

翻開《房東阿嬤與我》第一頁,矢部用簡簡單單的造型畫著自己。與其說是造型,不如說根本就沒有什麼造型:平頭,瘦瘦小小,沒什麼存在感,簡單幾筆輕鬆描出的輪廓。原本以為這是作者心態的某種自謙,是為了突顯房東阿嬤,所以刻意降低自己在故事裡的存在感。不過實際看到矢部的相貌與訪談會發現,這個「自畫像」確如其人,清湯掛麵,簡單平實。


《房東阿嬤與我》內頁(圖片提供:新經典文化 OOYASAN TO BOKU©Yabe Taro / YOSHIMOTO KOGYO 2017)

名字如同自畫像一樣簡單的矢部太郎,父親是繪本作家矢部光徳,但他並沒有繼承父業,高中時期就與同學入江慎也組成搞笑組合「空手道家」,開始表演漫才。一人裝傻一人吐嘈,看起來老實的矢部,一直扮演著被欺負的裝傻角色。

矢部的諧星生涯開始有些知名度,是在90年代末。在當年的熱門綜藝節目、讓藝人搭便車橫渡歐洲的超大型企畫《電波少年》裡,他擔當會說4種語言、後來還在節目裡學會中文的知識型角色。這也奠基了他日後的諧星生涯:在猜謎節目得到了「雜學王」名號,在節目企畫中取得「氣象預報士」角色,他也參演了各式各樣的舞台劇、連續劇及電影。


(新潮社提供)

不過回到搞笑世界裡,矢部仍是裝傻角色,即使在漫才表演以外時常顯出知性的一面,但作為談吐間應該隨口都是哏的搞笑諧星,矢部說起話來總是帶有一點緊張、舉棋不定的感覺。畫如其人,《房東阿嬤與我》裡的主角像根豆芽菜般的瘦瘦小小纖細。我想這不單只是身材上的(他在綜藝節目裡被量出BMI只有16.4),而是矢部本身的氣質:沒什麼存在感。

在鬧騰的一線熱門綜藝節目,為了炒熱氣氛,節目組會找來大量雛壇藝人,矢部有時也是其中一員,但他時常搶不上話,就算搶上話了,也總是扮演著被欺負的裝傻角色。比方說,因為漫才組合名稱為「空手道家」,便有節目安排他與真正的空手道大師千葉真一受訓。當然不是真的要讓他強身健體,只不過是為了看他這樣的豆芽菜身材,如何被各種踢腿動作虐待,引得眾人發笑。

就連他在2018年矢部領取手塚治虫文化賞時,主辦方也找來4位與他熟識的前輩及演員,他一聽見大家叫他「先生」(老師之意),就非常不好意思搖搖手說:「唉呀不用這麼稱呼我啦」,4個前輩也順勢玩哏,邊喊著「喂喂你是哪位呀」,邊推擠他那豆芽菜身材──都已經拿下日本漫畫界的最高榮譽了,矢部還是如此。

不過,就是這樣害羞、低調、沒存在感到讓人懷疑「他真的是搞笑藝人嗎」的矢部,以觀察細微的眼光及筆觸,畫出了《房東阿嬤與我》。他不僅畫出了這個住在一樓、獨居房東阿嬤的生活點滴,畫出了東京某一部份的懷舊之情,甚至畫出如今年輕人早就遺忘的戰前事蹟。

典雅端莊的房東阿嬤,雖然畢生住在東京(阿嬤在2017年《房東阿嬤與我》日版上市的隔年過世),但是她所熟悉的東京,仍然保持在數十年前的記憶裡。並不是阿嬤有老人痴呆或偏執地活在自己世界,而是阿嬤的生活步調,與數十年來東京經歷的嬰兒潮、泡沫經濟等等各種風氣完全沒有接觸。

她是安靜,平靜,和緩地活在自己的「東京」裡:她一人獨居,假日固定會去新宿的伊勢丹百貨購物(那是百貨公司最古早的消費目的),保持著古典禮儀,打招呼會用最高級的敬語「貴安」,家裡擺設著各種高級茶具,常常邀房客矢部來喝茶。


《房東阿嬤與我》內頁(圖片提供:新經典文化 OOYASAN TO BOKU©Yabe Taro / YOSHIMOTO KOGYO 2017)

房東阿嬤在流行時勢不知翻過多次輪的東京裡,經歷了一生種種。她不是無法接受新事物(在漫畫裡她與矢部之間的相處,很多趣事正是以她的視角去看待新科技及新潮想法),而是,假如東京是個舞台,房東阿嬤是始終保持著自己的步調,坦然面對衰老,以及死亡。

也許,身處需要各種喧鬧表現的演藝圈,矢部太郎是在房東阿嬤的身上看到自己的一部份──不是與外界格格不入,而是保持自己的步調,信步前行,活出自己的模樣。


(新潮社提供)

quan_qiu_hua_de_shi_dai_w300.jpg 房東阿嬤與我
大家さんと僕
作者:矢部太郎
譯者:緋華璃
出版:新經典文化
定價:300元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矢部太郎
1977年生,搞笑二人組「空手道家」負責裝傻的人。
不只當搞笑藝人,同時也是活躍在舞台上及連續劇、電影裡的演員。
父親是童書作家矢部光德,本書是他的漫畫處女作,
本書2017年在日本出版時,他還住在房東阿嬤家的二樓。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

2020-11-09 20:00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