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評》跨越十年的感動——再讀阿城

我記得自己最初讀到的阿城作品是他的兩部隨筆集,《閑話閑說》和《常識與通識》。如今想來,那時尚在念高中的我根本不可能讀懂這兩部作品的深意——不論是內容上的還是思想上的——但至少它們給我少年的閱讀生活保留或者說打開了一個美好的缺口,讓我得以避免完全陷入刻板的考試閱讀與矯揉造作的散文的雙重泥沼之中。

我同樣記得自己之後讀到「三王」系列時的震撼與感動。《棋王》裡王一生吃飯時的兇相,那唯一能幫他「解不痛快」的象棋,還有他贏棋之後的嚎啕大哭「媽,兒今天明白事兒了。人還要有點兒東西,才叫活著。」《樹王》裡蕭疙瘩對大樹的默默守護,那矮小的身軀裡蓄藏著的驚人能量,「蕭疙瘩緩緩地鬆下來,臉上有一道亮亮的痕,喉嚨提上去,久久不下來。我們都呆了,眼睛乾乾地定著,想不起眨。原來護著樹根的這個矮小漢子,才是樹王!」而當我讀到《孩子王》裡王福在作文裡的那句「早上出的白太陽,父親在山上走,走進白太陽裡去。我想,父親有力氣啦」,我確信自己忍不住哽咽流淚了。

是的,我流淚了。為阿城所描寫的事物與感情——那些最普通不過的中國人艱辛的日常生活,與最普通不過的中國人的良善真誠——也為經由阿城的作品,使我得以真切瞭解我那與阿城同齡的父親多年來不停念叨的早年上山下鄉的生活。虛構的故事與真實的經歷,它們交織糾纏在一起,眼淚是為雙倍的感動而流。

一套齊整的白色封面的新版《阿城文集》現在就在我手邊。而在不遠處的書櫥裡,正是我多年收集的各種版本的阿城作品。現在,它們相遇了。

曾經很長一段時間,我都非常沮喪地認為很難會有一套新版的阿城作品出現。因此,但凡在舊書店看到阿城的舊作,我幾乎都會買下(不管我此前的收藏情況),我心裡明白這是一種假想的替代,一種通過不斷收集舊作而獲得新鮮快感的替代。現在,當新版的阿城文集擺在我面前,我意識到當初的沮喪終於可以消泯了,而過去的感動則有機會得到延續。

確實得到了延續。

新版文集最引人矚目的部分即是幾乎收錄了所有至今能搜覓到的阿城文字——從雜文、序言到隨筆、訪談。這些文字所涉及的話題與主題又是如此駁雜豐富——文學的、電影的、藝術的、歷史的、文化的。即便早先已讀過這些文字中的絕大多數,但我仍然為它們所深深吸引。

也就是說,吸引我的不再只是故事、情節和一切表面的設計,這種吸引力更多來自阿城的歷史意識、洞察力以及他不可仿效的敘述風度。

借用赫塞(Hermann Hesse)的說法,某種意義上,阿城也正是生活在兩個時代縫隙中的人。他出生於一個時代的轉捩點,一個傳統的餘暉時刻,而他的成長則是目送傳統的全面更迭,以及維持這種傳統的具體生活方式的破碎與消亡。但非凡的父輩們所給予的歷史啟蒙,已經悄然植入阿城的思維程式中了,與此同時,時代人世的巨變則以另一種更現實也更殘酷的方式,無形中促迫他以自己的眼光去消化現實,融冶歷史。

因此,在我眼裡,「三王」與「遍地風流」系列從來不止於一次所謂「尋根」的嘗試,在更大的意義上,這些精簡的小說其實是一部「史記」,是對一個黯黑的歷史時刻的記錄,是對一段野史無文的生活狀況的記錄,也是對歷史上曾經有過的個人命運被撥弄(或許至今也未嘗停止)的無數不幸事件的記錄:初一學生王樹林被擠丟了的新布鞋,插隊的小玉扔了的鋼琴,整日鑽在地底挖煤的北大畢業生,以勾引腐蝕紅衛兵之名被毒打致死的曉霞,一邊焚屍一邊烤花生黃豆吃的知青,還有那上山下鄉回京後成為建築工人的王建國面對天安門的一泡尿與兩行淚,那隨風飛揚的酷似肉鬆的糞便……

我們生活在兩種歷史觀裡,幾乎等同於生活在兩種歷史時間裡。一種是課本上的、由上及下的,標明確切時間、地點與事件的歷史觀,還有一種是潛藏在個人記憶中(或許有意被要求遺忘)、從未標注明確的歷史記憶。我無意對這兩種歷史觀作出價值判斷,我只知道,它們就像一個硬幣的兩面,幾乎不可能同時出現,但當我讀到阿城的作品——不論是虛構的還是非虛構——我立即確信,兩種歷史觀,兩種對於我們過往生活的探索方式最終相遇了。

毫不回避現實中的殘酷事件,直擊荒敗無根的文化虛空,描述一個那時從未被好好描述過的歷史處境,借用奈波爾(V. S. Naipaul)的說法,這些都「需要非同尋常的知識和同情心」。更重要的是,對黯黑的歷史記憶的深入,並沒有使阿城的作品沾染上同樣黯黑的色彩與聲調,恰恰相反,即便在最匪夷所思、動人心魄的敘述時刻,阿城的小說仍會升騰起一種暖意與喜劇性的聲調。是的,我眼裡的阿城是一位傑出的喜劇作家,他有自己的聲音,而在這背後,是他那躲在圓框眼鏡之後的柔情目光與寫作時的悲憫之心。

a_cheng_zuo_zhe_zhao_.jpg
作家阿城(新經典文化提供)

寫作不僅是編故事,也是對於知識的一種整合。小說也不全是無垠的幻想,——抱歉,又要借用奈波爾的觀點——小說其實「來自對虛構的部分拋棄」,是透過虛構重新觀察現實。因此,一部虛構作品,既依賴創作者個人的天賦與能力,同時也與他身處的社會制度、文化傳統的完整性息息相關。小說是對周圍處境最直接的接觸,而非虛構寫作則是對歷史潮流的深入探索,是對造成當下現實的各種歷史力量的一次質疑與研究。本質上,虛構與非虛構寫作並不矛盾,相反,它們互為支撐和補充——任何一種對於現實與過去的瞭解方式都是有限的。

觀念需要包裹上人與敘事才有魅力,同樣,故事也需要觀念的支撐來獲得持久的力量。因此,如果說阿城的小說給予我們別樣的閱讀快感,那麼在他的創作中更占分量的非虛構寫作,則是關於思考與洞察之魅的最佳示範。

我們可以從不同角度探討久負盛名的《威尼斯日記》、《閒話閑說》、《常識與通識》以及新版文集中的《脫腔》、《文化不是味精》(),但我相信造成這些作品無與倫比吸引力的一個根本原因,則在於阿城獨特的觀察歷史與現實的方式。

阿城的小說裡有人,有風景,但轉換到非虛構寫作,他必須以另一種形式去驅動主題:驚人的閱讀量與豐富曲折的人生經歷相結合,最終形成一種對中國文化與中國現實的精神性描摹。

這種描摹立足於對中國人世俗生活的把握,以此為主線,阿城閑話中國,閑說歷史。雖然阿城的敘述向來舉重若輕,鎮定自若,但明眼人都知道世俗生活與民間自為空間的漸次失落,將導致積重難返的危機——既是文化的,更是政治的。就文化景觀而言,失去活潑潑的傳統,也就意味著我們的文化將失去整合與適應時代的能力;面對強勢的西方文明,我們一方面深感不安,竭力模仿,另一方面卻從來不曾真正接納過現代事物背後的現代性價值觀。表面上文化在延續,在繁榮,實際卻並不完整,整個創造性與智識都陷入危機。

同樣的,每一種文學模式都有與其相配合的社會知識。當阿城將世俗精神與中國小說互為勾連,他所做的不僅是闡釋兩者間的關聯,更呈現出一種獨特的觀察方式,揭示出一則習焉不察的真理——失去了特定的生活語境,也就意味著破壞了文化的自足與完整,而那些原本誕生其中的虛構作品將一如宇宙中四處漂流的星辰,懸浮在虛無中,無法找到屬於自己的位置。

現在讓我們回到我最初閱讀阿城的起點。也就是說,對那時尚沒有足夠的知識(現在依然沒有,至多比那時好一點),也並未開啟觀察方式上的自覺的我來說,阿城吸引我的地方在哪裡?我想,應該是語言。

語言本應是真誠的產物,但往往也可能是虛榮心的表現,是自言自語的玩物,是掩飾自己的工具。但阿城的語言不是這樣。「鷹在天上移來移去」,「只見三四個女的,穿著藍線衣褲,胸撅得不能再高,一扭一扭走過來」,「這時已近傍晚,太陽垂在兩山之間,江面上便金子一般滾動,岸邊石頭也如熱鐵般紅起來」。準確、勁健、有詩意,它們源於對生活的細密觀察,更源於對生活和他人的真切感情,一個個字詞就像一個個精靈,在合適的位置,它們召喚出真誠的魔力,釋放出語言的快樂。而我,有幸在那時感受到這種魔力和快樂。

我至今還清晰記得那一家家讓我尋獲阿城著作的小書店,全都毫不起眼,甚至有點破敗,其中一家的主營業務甚至不是賣書,而是賣鞋。但我懷念這些偶遇——在你始料未及的地方給你驚喜。一如多年來閱讀阿城的經歷,每每翻讀那些不知讀過多少遍的篇章,他卻仍能不斷給我以驚喜和感動。

是的,又是驚喜和感動,跨越十年的驚喜和感動,我在成長,我的閱讀在成長,我的驚喜和感動也在成長。這也就是為什麼,當我今天拿到新版阿城文集,重新開始那早已熟悉的閱讀之旅時,我仍然止不住流淚了。


xian_hua_xian_shuo_.jpg閑話閑說:中國世俗與中國小說(二十五週年紀念版)
作者:阿城
出版:新經典文化
定價:280元
內容簡介➤

bian_di_feng_liu__0.jpg遍地風流(新版加收錄10篇阿城經典短篇)
作者:阿城
出版:新經典文化
定價:380元
內容簡介➤

chang_shi_yu_tong_shi_.jpg常識與通識(二十週年紀念版)
作者:阿城
出版:新經典文化
定價:300元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阿城
本名鍾阿城,一九四九年生於北京。
雜家,文字手藝人。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

閱讀通信 Vol.054》留意每個隱而不繪的細節

整理:阿多利

本期由眾多勇敢的動物們領頭替薩賓娜傳達悲傷இдஇ

《薩賓娜之死》這本圖文書,純屬虛構,但絕對真實,通通編看得渾身每根毛都站立致意。故事講述女主角薩賓娜意外失蹤後,網上流竄的影片,使得她的姊姊珊卓、男友泰迪以及泰迪的高中同學凱文,一夕之間成為輿論的議論焦點,不僅私生活被放大檢視,各式圍繞著謀殺案的臆測與陰謀論也趁勢而起,成為全民公審的祭品……

是不是,覺得有些眼熟吶?

FB、IG、Youtube、E-mail以及真實世界。每天每天,我們都接收到大量的訊息,而人前人後,我們接收訊息,也釋放訊息。

今天通通編可以是通通編,明天通通編就消失在螢幕後,跟朋友逍遙週末,看電影逛街喝酒打屁聊天玩遊戲讀書寫作(後面兩項一定要加上去以增加書香氣質)。

事實是,你不知道自己正在面對的人是誰(攤手

睜大眼,仔細留意每個細節👇👇👇

編輯部推出Podcast服務後,大受好評。本期邀請到的特別來賓,是曾在誠品採購部門走跳的李亞南大大。一個轉身就成為出版社總編輯的她,有什麼選書密法?挑選好書的小撇步?好奇嗎?快快打開閱讀隨身聽🎧🎧🎧

你愛讀台灣文學嗎?你是賴香吟的粉絲嗎?你為沒參加到她的現場講座而扼腕嗎?在《天亮之前的戀愛:日治台灣小說風景》之外,還有更多台灣文學史上不可錯過的精彩故事。快讀✍✍✍

(小聲)雖然這樣說很不好意思,但有沒有人跟通通編一樣覺得……賴和跟(韓國歐巴)鄭雨盛超級像啊啊啊?(被打

來了!讓通通編接觸到新世界的「經濟學讀法」來了!這回「書.人生」邀請一位經濟學家來分享他的書故事,人說書中自有黃金屋,原來是這層意思(捶掌

通通編在此告辭,下週再會ヽ(✿゚▽゚)ノ

本週最新書籍、藝文資訊,通通請見:

▇8/30(五)~9/8(日)​活動預告

通通編每週都在埋頭整理閱讀活動,就是為了週五給大家一些出遊靈感,如果想要自己找藝文活動,請上:Openbook閱讀通

8/31(六)

09:30
為成人說繪本故事-照顧好自己的情緒(8月份1場次)
地點:臺中市立圖書館葫蘆墩分館(臺中市豐原區圓環東路782號) 【活動頁面

14:00
共時的星叢:「風車詩社」與跨界域藝術時代座談會暨專家導賞
地點:101展覽室(臺中市西區五權西路一段2號)【活動頁面
需報名)曾肅良與楊照,從文物鑑賞、收藏、市場到書齋
地點:紀州庵文學森林2F(臺北市中正區同安街107號)【活動頁面
「第六屆移民工文學獎」系列講座
地點:國立臺灣博物館-土銀展示館 三樓簡報室(臺北市中正區襄陽路25號)【活動頁面

2f68ecf5305c0d8be6d58b469b27f5c177183c84.jpg

15:00
《地表最強國文課本 第二冊:不如歸去休學期》新書分享會臺東場
地點:晃晃二手書店(臺東縣台東市漢陽南路139-1號)【活動頁面

9/1(日)

10:00
透過書寫拯救消逝的回憶|家族書寫工作坊
地點:紀州庵文學森林(臺北市中正區同安街 107 號 新館3樓)【活動頁面
14:00
2019下半年「大家的私房課——生活智慧的傳統與現代」
地點:紀州庵3樓人文講堂(臺北市中正區同安街107號)【活動頁面
19:00
「夜讀巴塔耶」系列講座:不可能是唯一的可能——越界閱讀巴塔耶
地點:瑯嬛書屋(桃園市中壢區榮民路165巷6號)【活動頁面

e538c82e-2107-4374-80c9-a3f377e276f4.jpg

9/4(三)

20:00
誠品r79空中閱覽室——詩的流淌
地點:誠品r79空中閱覽室(臺北市大同區南京西路16號B1之中山地下街B1-B48號店鋪) 【活動頁面

8eb4b65b-1845-43bb-bdd4-690895d9bf35.jpg

9/6(五)

19:00
陳茻《地表最強國文課本第二冊》新書分享會新竹場
地點:或者書店(新竹縣竹北市文興路一段123號) 【活動頁面

9/7(六)

14:00
廖玉蕙╳平 路 《家人相互靠近的練習》新書座談會
地點:和平青鳥(臺北市大安區臥龍街289號) 【活動頁面
咖啡x文學 《白鯨記》中的海洋精神與鯨豚生態
地點:Starbucks 師大雲和門市(臺北市台北市106大安區師大路74號 ) 【活動頁面

34845c76-8581-48fb-90b8-be0cabc9d820.jpg

15:00
小小的大事——《我與貍奴不出門》還有很多重點
地點:台南政大書城(臺南市中西區西門路二段120號B1)【活動頁面

110c9d69-042e-42c5-8580-01838bff51aa.jpg

19:30
吳品瑜《許我一個夠好的陪伴》新書分享會-高雄‧臺南場
地點:政大書城高雄夢時代店(高雄市中華五路789號2樓藍鯨館 )【活動頁面

9.7 三角洲藍調之王ROBERT JOHNSON的惡魔傳說
地點:小小書房(新北市永和區文化路192巷4弄2-1號)【活動頁面

5835eac9-cc0b-4868-81ca-15b1ce94b4e1.jpg

 

9/8(日)
10:00
透過書寫拯救消逝的回憶|家族書寫工作坊
地點:紀州庵文學森林(臺北市中正區同安街 107 號 新館3樓) 【活動頁面
14:00
2019下半年「大家的私房課——生活智慧的傳統與現代」
地點:紀州庵3樓人文講堂(臺北市中正區同安街107號) 【活動頁面
15:00
沖繩親子遊終極懶人包!美食景點購物推薦,小布少爺新書分享
地點金石堂汀洲店(臺北市中正區汀州路三段184號B1) 【活動頁面
19:30
9.8晚間《殖民之後:臺灣困境、「中國」霸權與全球化》講座
地點:小小書房(新北市永和區文化路192巷4弄2-1號) 【活動頁面

d9a5df59-b429-48e7-95a9-04c14ccfae7e.png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

2019-08-30 12:00
OB短評》#198 知識滿點的極品好書懶人包

胭脂

張翎著,時報出版,280元
推薦原因: 文   樂 
作者擅於經營長篇,此次端出中篇三連作,剖析三代女子各自在時局與境遇中的應變之道,成果依然亮眼,甚至還看得到短篇特有的精準度和寓言感。胭脂未完,卻已令人期待接下來的驚喜了。【內容簡介

迷宮城堡

Le Songe de l’Astronome​
提耶利.布爾西(Thierry Bourcy)、法蘭斯瓦-亨利.蘇利耶(François-Henri Soulié)著,陳太乙譯,大塊文化,380元
推薦原因: 文   樂   獨 
第谷‧布拉赫是位常被低估的文藝復興人,活在一個占星學過渡到天文學的奇妙年代。這本歷史推理讓他重新浮上檯面,功課做足,知識滿點,絶對是穿越功德一件。【內容簡介

錯把自己當老虎的人

九個擁有最不可思議大腦的奇人,九段非比尋常的生命故事
Unthinkable: An Extraordinary Journey Through the World’s Strangest Brains​
海倫.湯姆森(Helen Thomson)著,洪慧芳譯,漫遊者文化,380元
推薦原因: 知   思   議   樂 
腦神經科學的發展,將自我的感官認知提升到哲學層次。繼薩克斯(Oliver Sacks)的腦神經科學科普著作大放異彩後,此類作品在歐美書市一直廣受歡迎。本書蒐集諸多罕見的腦傷病患病例,但作者並未以獵奇手法報導,而是讓病人述說如何與疾病共存的經驗,拓寬了我們對神經傷病的想像。
透過閱讀本書的案例,我們得以對日常生活中許多非比尋常的奇人妙事,有更多嘗試理解的可能與討論,值得進一步去推展。【內容簡介

單身,不必告別

獻給所有正要踏進婚姻、離開婚姻,和不考慮婚姻人們的箴言
All The Single Ladies:Unmarried Women and the Rise of an Independent Nation
雷貝嘉.崔斯特(Rebecca Traister)著,高紫文譯,行人出版,590元
推薦原因: 議   樂   益  
本書彷彿出自《慾望城市》裡慾女凱莉的手筆,只是更真誠,更冷靜,更全面也更有心。「單身女子」聽來像是30年前的議題,卻也還是許多人懸而未決的心事,志玲姐姐一脫單就更是如此了!為什麼懸而未決呢?書裡說不定有你想要找的答案。
本書提供了關於「單身」選擇的美式觀點。書中提供許多美國當代社會的例子,可供作對照參考外,對單身問題也得以有更多不同思考面向。【內容簡介

歐洲霸權之前

1250-1350年的世界體系
Before European Hegemony: The World System A.D. 1250-1350
珍妮特.L.阿布–盧格霍德(Janet L. Abu-Lughod)著,杜憲兵、何美蘭、武逸天譯,廣場出版,550元
推薦原因: 知   議   獨 
本書提出了很有意思的觀點:13世紀之前就有自外於歐洲的區域霸權。此外,書中所引用的資料與框架,似乎也得以解釋其他時代獨立於歐洲之外的區域霸權。【內容簡介

蒙古帝國的漫長遺緒

後蒙古時代與世界史的重新構圖
モンゴル帝国と長いその後
杉山正明,陳誠國,八旗文化,550 元
推薦原因: 知   議   樂 
對於蒙古歷史的理解,過去常被視為中國史的空白——或者說,學者還是習慣以「漢化」的角度去強調蒙古治下的儒生社會,但依舊對橫跨歐亞兩洲的蒙古帝國缺乏理解。京都大學教授杉山正明在蒙古歷史研究領域耕耘已深,這本強調運用日本人的世界史觀念所撰寫的蒙古歷史書,頗值得一讀。【內容簡介

非軍事區之北

北韓社會與人民的日常生活
North of the DMZ:Essays on Daily Life in North Korea
安德烈.蘭科夫(Andrei Lankov) 著,陳湘陽、范堯寬譯,麥田出版,520元
推薦原因: 知   議   文   獨 
台灣已出版數本北韓相關譯作,也涵蓋了許多不同的思考面相,本書難得之處是來自一位前蘇聯公民於1984年對北韓所進行的觀察。令人為之一亮的觀點是蘇聯、北韓同為社會主義陣營的較勁。
本書為蘇聯觀點下的北韓,作者的觀察帶有文化人類學的好奇與尊重,讀者可看到許多先前出版的北韓書看不到的有趣之處,甚至讓人有進入平行世界的驚奇之感。【內容簡介

打開演算法黑箱

反噬的AI、走鐘的運算,當演算法出了錯,人類還能控制它嗎?
Hello World: How to Be Human in the Age of the Machine
漢娜.弗萊(Hannah Fry)著,林志懋譯,臉譜出版,399元
推薦原因: 知   議   樂   益  
演算法與人工智慧是人文學科對資訊科學近年來最關注的點。本書清楚地解釋了演算法到底是怎麼回事,並把演算法連結到日常生活中的其他面向進行討論,值得一讀。
演算數據結果能否搔到七竅玲瓏心的癢處?人工智慧會否模糊人與機械的存在界限?作者描述許多案例裡演算法達致的極限,顯示機械與人之間的空隙,其實就是人類揚升生存意義的所在,不過份樂觀亦不恐懼,靈活串連關於演算法的多層次思考。【內容簡介


識性.計感.判性.想性.題性.用性.學性. 閱讀趣.特性.公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