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書短評》#28 陪孩子觀察事物,理解世界
●路易。青春。練習曲
Louis parmi les spectres
文:芬妮.布莉特(Fanny Britt),圖:伊莎貝爾.阿瑟諾(Isabelle Arsenault),周伶芝譯,字畝文化,500元
推薦原因: 文 圖
這本文學味極濃的圖像小說,訴說少年路易的三兩寂寥心事:分居兩地關係膠著的雙親、鼓不起勇氣告白的初戀、與一隻浣熊的奇妙短暫相遇、與好友及手足的深思對話……有時微笑有時眼淚,有時溫柔有時心碎。像是一部淡淡的青春成長電影,沒有強烈的意圖或結局,告訴你人生從哪兒來往哪裡去,卻後座力奇強,讓思緒奔放不可遏止。
動人的文字口吻、微暈淡雅的色調,以及適巧的分格構圖,把幾段看似無奇的日常故事片段,處理得流暢深刻。偶然的畫面留白及穿插的老歌歌詞,讓角色情緒更加飽滿釋放,餘韻繚繞。家庭的模樣、愛情的模樣、生命的模樣……那青春期轉大人的惘然愁滋味,如此遙遠卻熟悉,此書也帶給已經長大了的讀者繼續勇敢的力量,朝下一站未知前行。【內容簡介➤】
●強尼的神奇種子
The Purloining of Prince Oleomargarin
文:馬克.吐溫(Mark Twain)、菲立普.史戴(Philip C. Stead),圖:艾琳.史戴(Erin E. Stead),趙永芬譯,小麥田,699元
推薦原因: 文 圖
翻開這一大冊厚實的精裝繪本,很難不被書頁裡那一幅幅輕柔、優雅、意境深刻的插圖所吸引,自然而然隨著色彩與圖像的節奏,與書中人物共赴一趟奇遇冒險。馬克.吐溫講給女兒聽的床前故事,老派叨叨語調不失童趣,在一百多年後,竟以如此動人的方式,付梓呈現眼前,這一切是多麼美好的緣分!
凱迪克金獎得主史戴夫妻檔創作默契絕佳,為這份大師遺稿,加入時空對話的虛實交錯情節,以及獨特不落俗套的配圖,成功打造了一個立體、濃郁、文學氛圍與趣味想像兼具的圖文幻想世界,也為新世代的讀者提供一條親近馬克.吐溫其人其文的嶄新路徑。整套書的製作、編排、印刷,都是高規格高水準,值得書蟲珍藏。【內容簡介➤】
●乾物的世界
干したから
文、攝影:森枝卓士,高明美譯,步步出版,320元
推薦原因: 知 趣 圖
這真是一本好吃、好玩、好看、好讀的知識讀物,淋漓盡致蒐羅了從日本出發,乃至世界各地的乾貨食材。原來堅果、果乾、魚乾、肉乾,以及我們每天吃的米、麵條等,都是經過乾燥方式保存下來的乾物,它們不僅是食物文化中重要的一環,也是我們日常吃食中的要角呢。
全書在題材選擇、編輯溝通、圖文節奏、知識傳遞的表現上,都非常令人讚賞。書中的圖片全部都是真實照片,排版井然有序,不死板不雜亂。搭配上趣味橫生的文字說明,有系統地介紹乾物製作的方法與種類,化繁為簡,切題不囉嗦,讓人大開眼界。這本書也很能激發孩子對於飲食的好奇學習,忍不住打開冰箱翻箱倒櫃,或在餐桌碗盤裡展開一場尋找乾物的遊戲。【內容簡介➤】
●不輸給雨
雨ニモマケズ
文:宮澤賢治,圖:山村浩二,亞瑟.比納德(Arthur Binard)、林真美譯,玉山社,300元
推薦原因: 文 圖
「不輸給風,不輸給雨……」宮澤賢治這首簡單而鏗鏘的詩作,已多次被改編或引用於小說、戲劇、動畫、電影之中,這一回則前所未有地以繪本型態呈現,引領更多的學齡兒童及親子共讀讀者,體會詩中的理想力量。
繪者山村浩二是日本知名動畫師,他筆下的農家日常景象,畫面沉穩,靜謐細緻,每一頁都是一個完整而豐富的世界與境界,道盡人類與自然的融合互動,以虔然致敬又不失原創的態度,將宮澤作品的內涵與精神演繹得恰到好處。【內容簡介➤】
●平靜而專注 像青蛙坐定:你的心靈指南
Calme et attentif comme une grenouille – Ton guide de sérénité
文:艾琳.史妮爾(Eline Snel),圖:馬克.布塔方(Marc Boutavant),陳素麗譯,張老師文化,380元
推薦原因: 知 趣
難得有這樣一本關注孩子身體感知以及內心專注的指南書。書中設計了許多有趣實用的活動,引領孩子透過遊戲、觀察、藝術、瑜珈、靜坐,去親近及聆聽內在的聲音,在不安焦慮的惶惶成長漫途上,學會靜下來、停下來,找到自我平靜的安頓點。
簡短易讀的說明圖文,很容易便帶領孩子投入冥想或遊戲的世界。書的開頭,先以溫和趣味的方式,展開凝聚專注力的練習,學習強化呼吸的小肌肉。接下來循序漸進,擴展到想像力與心靈成長的層次,讓孩子懂得掌握自己的節奏,也提供親子一些獨特的趣味互動,透過遊戲更了解彼此。【內容簡介➤】
●戰爭來的那一天
The Day War Came
文:尼古拉.戴維斯( Nicola Davies ),圖:蕾貝卡.寇柏 (Rebecca Cobb),幸佳慧譯,水滴文化,340元
推薦原因: 文 圖
「那個早上,我認識了火山,唱了一首蝌蚪變青蛙的歌,還畫了一張小鳥的圖。然後,午餐一結束,戰爭就來了……」在看似平常的時刻,炸彈、槍砲、煙灰、火焰突如襲來,戰爭毫不留情地摧毀生活、拆離至親,倖存的難民只能走上孤獨求生的道路,頭也不回地逃亡。
戰爭,也可能是歧視、排擠、冷漠、拒絕。這些無形的手段或許不會直接殺人,但卻可能比鎗火更具傷害性,讓倖存的難民覺得戰爭如影隨形,無處可逃。現實世界裡,要做到人與人之間的尊重同理,有時候說得比做得容易。
書中的小女孩逃過了戰火襲擊,卻撕不去難民的標籤,被學校大門拒絕於外,直到一個小男孩推開門,遞了張椅子,要她安心坐下……
這個故事的創作源起,來自兩年前英國政府拒發庇護權給3000位難民兒童的真實政治事件,有些學校甚至拒絕難民入學,理由是「沒有椅子」。作者積極為這些孩子爭取生存權與受教權,在書中刻意安排「椅子」這個強烈且動人的隱喻,提醒讀者思考什麼是真正的平等與接納,並將關懷化為實際行動,凝聚更多溫暖的力量。【內容簡介➤】
●如何當爺爺的保母
How to Babysit a Grandpa
文:琴.里根(Jean Reagan),圖:李.威迪胥(Lee Wildish),謝靜雯譯,維京國際,300元
推薦原因: 趣 創
當爺爺按門鈴的那一刻,小孫子已經玩起躲貓貓,摩拳擦掌要當個稱職的「爺爺保母」了。一整天下來,要陪爺爺玩、帶爺爺散步、哄爺爺睡午覺、幫爺爺做點心……可真不容易!但爺爺怎麼會不知道小孫子的把戲呢,他只是全力配合演出,心甘情願當孫子的大玩偶,這樣互動才會更有趣啊。
這本輕鬆小品,從孩子的眼光及口吻,來描述祖孫共處的一天,明亮的色彩與溫馨的情節,將隔代之間獨有的寬愛呵護與默契,描寫得幽默又動人,看得人心頭暖暖甜甜的。【內容簡介➤】
●公園裡有一首詩
Daniel finds a poem
文、圖:米夏.亞齊(Micha Archer),吳其鴻譯,米奇巴克,300元
推薦原因: 文 圖
詩在哪裡?什麼是詩?如何寫一首詩?好奇的小男孩走進公園裡,尋找關於詩的答案。他問了蜘蛛、松鼠、青蛙、蟋蟀……每隻生物朋友都給出截然不同的回應,一一回答牠們心中所認為的詩。這些從不同眼光得來的微小美好觀察,最終串聯起來,成了一首獨一無二的詩,點醒了小男孩,也點醒了閱讀此書的我們:生活詩意一直都是無所不在,只要打開眼睛及心房感受。
從優美的文句、質感的圖像,甚或小男孩擬真充滿好奇探索的眼光與姿態,都可感受到作者創作此書的細膩與用心。詩文與插圖跳著如此合拍的雙人舞,每一頁皆自成一個豐富多彩的世界。對於父母及老師來說,這本書也是一本好教案,可帶領孩子磨亮觀察力與表達力,開始認識詩、喜歡詩。【內容簡介➤】
●不肯沉默的公雞!
The Rooster Who Would Not Be Quiet!
文:卡門.阿格拉.狄地(Carmen Agra Deedy),圖:尤金.葉爾欽(Eugene Yelchin),柯倩華譯,三民書局,329元
推薦原因: 文 圖
小鎮實在太吵了,眾人於是罷免了鎮長,選出一個實行鐵腕手段的新領導人,重新維持鎮上的聲音秩序。然而,嚴苛不近情理的法律規定,讓人們變得沉默壓抑,生活在宛如墳墓的噤聲世界裡。唯有一隻不肯妥協的公雞,始終宏亮高鳴著,即使受到生命威脅也繼續昂首挺唱。牠說:「我是為了那些不敢唱或忘記怎麼唱的人而唱……」
這則具有警世意味的寓言故事,讓我們深思權力從何而來,又如何在眾人的縱容默許之下,逐漸膨脹、扭曲,甚至變成獨裁;以及在不公不義的現實世界裡,如何保有不盲從的勇氣,堅持自己的意見與聲音。全書明亮的圖像色調及活潑的故事節奏,把這個看似嚴肅的議題,處理得輕快幽默,也讓我們回過頭,用更澄澈的目光及誠實的意念,檢視自己所處的政治與社會。【內容簡介➤】
●野貓軍團愛吃冰
ノラネコぐんだん アイスのくに
文、圖:工藤紀子(くどうのりこ),黃惠綺譯,台灣東方,280元
推薦原因: 趣 圖
野貓軍團又闖禍了!這回他們貪吃冰淇淋,突發奇想鑽進了冰桶,直接闖入製冰工廠大吃一頓,結果被凍成了貓咪雪糕,還引發一連串無厘頭的瘋狂奇遇。書中諸多胡搞瞎搞的爆笑情節,充滿了遊戲性與童話幻想元素,讓人看得血脈賁張,意猶未盡,真心佩服作者的說故事功力。
如同先前的系列,野貓們最後一樣企圖落跑,但一樣被抓包,也一樣被要求好好做事將功贖罪。粉絲讀者們看到這樣的結局,肯定覺得好熟悉好親切。這幾隻野貓就像永遠講不聽的頑皮孩子一樣,搗亂有理,出包不斷,卻也始終保持著幽默不造作的瀟灑性格與實驗精神,難怪大人小孩都被深深吸引。【內容簡介➤】
知識性.趣味性.文學性.圖像表現.創意
人物》作家與編輯的20年:專訪作家鍾文音與大田總編輯莊培園
訪談當天,大田出版社總編輯莊培園帶來一大疊書,姍姍抵達的作家鍾文音落坐時見了,慵慵懶懶地問:「這麼多書啊,誰寫的?」莊培園聽了好氣又好笑:「就妳寫的啊!」
眼前全是鍾文音在大田出版的作品,從最早1999年《寫給你的日記》,到今(2018)年8月推出的《想你到大海》,時光已匆匆20年。活得越久,時間似乎越不耐用,存放在記憶中的那些事情色彩仍鮮明,數算起來卻往往是以10年為單位,令人心驚。莊培園說:「我沒覺得已經過了20年。」
▇我死亡的青春都在眼前
鍾文音略帶著不敢置信的神情,像明確知道自己寫了許多,但始終忙於往前奔赴,直到此時才突然回看到這一切,「還少一本《昨日重現》。」她說。作家伸手輕觸桌上的書,笑容輕輕語音淡淡,開口就是小說般的句子:「我死亡的青春都在眼前。」
1994年鍾文音以〈怨懟街〉得到聯合文學小說新人獎,成為許多出版社留意的文壇新人。剛成為編輯的莊培園透過朋友介紹,和鍾文音會面,「那時她披著長髮,很黑很直,腰很細,穿得很有味道。我想說哇這個作家好有型、好有女人味喔。她一來就說要去影印她的稿子給我,我就在後面看著她的水蛇腰。」
當時拿到的文稿,莊培園讀完之後才知道,鍾文音早已簽給別家出版社了,不禁讓她有點傻眼。(鍾文音笑著自嘲,可見她當時有多不懂人情世故。)
那次會面後,兩人轉身回到各自的時間裡磨練。那時的編輯都有讀報的習慣,某天各家報紙的旅遊版都出現北海道的介紹,「應該是那種旅遊記者一起出去的團吧,大家都寫同一個地方,但有篇報導特別不一樣,寫得特別好。」
觸動莊培園編輯雷達的文字,正是出自鍾文音筆下。於是時隔5年,莊培園再度約鍾文音見面,這次很快就促成了兩人的第一個合作《寫給你的日記》。
第一眼讓莊培園覺得「外在的印象很有味道,但有點傻氣」的鍾文音,就這樣成為大田的作者。頭幾年,鍾文音總是在旅途上,每當她回到台灣,便被莊培園一通電話Call到某家咖啡廳,聊聊近況和她旅程中遭遇的故事。
「我剛認識她的時候她幾乎都不在台灣,常一個人去旅行。但她又不是很精明的人,有時候聽她講旅程,我都覺得好誇張,一下掉東西一下被扒。她是很容易遇到故事的人,而我是那個她從國外回來、可以聽她講故事的人。我聽了覺得好好玩喔,就會跟她說這個可以寫。」在這樣輕鬆簡單的約會聊天裡,莊培園和鍾文音慢慢累積了各種寫作計劃,也建立起兩人間的合作習慣。
▇編輯是作家的讀者、朋友與知音
「編輯跟作家之間很微妙,又像朋友,但也有工作關係。」莊培園說:「現在的編輯也許覺得作家的地位高一點,很難建立關係,可我覺得,編輯要練習成為懂得作家作品的人。朋友有時會失去分寸,可是如果你針對作品,他會覺得你理解他。編輯是朋友,知音,也是讀者。」
問鍾文音,莊培園是怎樣的編輯?她答:「溫暖,但有距離,邊界畫得很清楚。她很少濫情,不像我,她工作時很理性。我比較濫情,沒有太大界線,看起來很Open,但我又很在乎自己的私領域。培園在我濫情時,可以跟我一起待在那裡,但我自己造的那個窩,她又完全不會闖進來。她看起來很冷,其實很溫暖。」
我們好奇,看來浪漫的鍾文音,會不會也有難相處的時候?莊培園說:「她的原則很清楚,我們不用互相猜測,對我來說就是好相處。如果一個人表裡不一,就很難相處。」鍾文音的原則是什麼?莊培園說:「她需要自己的空間跟時間,很完整的時間。因為她是作家呀,不獨處要怎麼寫作呢?」
因著這份理解,兩人不知不覺合作了幾十年。鍾文音原就不喜麻煩,加上信任莊培園,兩人往往只是口頭上說定,直到書出版了合約都還沒簽。鍾文音清楚自己的作品商業性沒那麼高,也珍惜有限的時間,只想把多餘的力氣都用在寫作和生活上,書一完成就滿心想著下一本,不太過問後續的出版事宜。
從1994年到現在,鍾文音穩定維持每年一兩本作品的產量,是台灣文壇少見的多產作家。她說自己是「打職業賽的人」,儘管作家為了維生往往必須另有謀生,但仍須努力保持職業的心態,畢竟過去寫出一兩本經典便可坐收的年代已經不存在了。而大田是她最強的後盾,從來不會給她銷售的壓力,讓她可以在自己的世界安心寫作。
早期大田出版的鍾文音作品,封面幾乎都取材自她的攝影或畫作。「我覺得她的多才多藝本身是具有形象的,她的攝影也很有風格,所以刻意使用她的作品,讓書自己去說話。」莊培園認為「作家」這兩個字應該是動詞,需要時間去形成:「如果對方是一個創作質量穩定,同時又很想寫作的人,這是很珍貴的禮物,我們不會輕易放過。」
莊培園在大田一手培養起來的作家,譬如褚士瑩、新井一二三,都同樣是穩定產出的作者,同樣和她保持著朋友般的合作關係,也同樣不知不覺一起走過了20年。她理解作家的寫作與關懷不能以市場的商業邏輯去運作,編輯應該給予彈性,從旁提供協助,在對方能寫、想寫的事情中發掘出更能與讀者互動的主題,並鼓勵對方多創作。
鍾文音說:「人跟人之間也好,人跟事情也好,我其實很嚮往終其一生的事,所以我特別珍惜跟大田的關係。」
▇完成世界的田調,回家了
對鍾文音來說,寫遊記、散文或雜文是發自本心的自然流露,精神和時間上也消耗較少;這幾年她努力耕耘的長篇小說,則是迥然不同的境界。「寫小說常常是在局部施工,特別是長篇小說很麻煩,停擺之後要再回來寫就必須花好長的時間。」她需要在世界未曾被打擾的狀態下才能寫作,只要和人有約或有突發狀況,那天就沒辦法動筆。但日常總得為了生活趕赴什麼,加上母親的病,於是寫寫停停,最近的《想你到大海》,前後便花了7年的時間才完成。
鍾文音的第一篇小說〈怨懟街〉,是年輕的她書寫當時所見的淡水;《想你到大海》則是有了歷史的她書寫有歷史的淡水。「寫作者通常是從自己開始、慢慢往外擴大。年輕時妳只有妳自己、妳的愛情和妳的知識。因為那時候『我』都還沒有處理,不可能去處理其他的東西。20年之後,發現從前看著的港口,原來是傳道者上岸的地方……」
重新回看這些歷史身世,鍾文音說:「人是時間的繼承者。」過去她走過的旅程、遭逢的故事,如今以新的方式回來,重新納入她的生命議題,與更大的時間匯流,成為筆下小說的一部分。
問莊培園,這幾年鍾文音最大的改變是什麼?「她回家了,從個人回到了家庭。以前她都是到處跑,但旅行久了也會累,現在終於回到家,寫作的主題也開始變了。」莊培園說。
鍾文音則回應:「回家這件事,真的是很大的不一樣。以前只想奔向生命的故事,去撞擊自己,現在已經完成世界版圖的田調,反而需要時間去沉澱。我很慶幸在年輕時候完成這部分,現在的書寫是要將過去吐出來。」
因為母親的疾病,將鍾文音拉回了家庭。她說:「畫面還滿荒謬的——我的晚上如果用一個鏡頭來說明的話,是一個女生一直握著媽媽的手,安撫她。然後我的腦子就開始旅行,想起陌生城市裡某些陌生的人,他們饋贈我的很多故事。在媽媽病床邊,一直飄移著歷史的鬼魅。」
「我欠媽媽一趟旅行。媽媽說我旅行了一輩子,都沒有帶她出去。我決定帶她一起去旅行,她護照已經給我了,後來,就接到她倒下昏迷的電話……」鍾文音說,「現在她的護照我都不敢看——女兒的護照蓋著滿滿的印章,但媽媽的卻是空白。我在她病床前會想著這些事,我寫『異鄉人』系列,也是因為雖然不能帶母親出門,但可以寫給很多人。我們意念的旅行,其實大過身體的旅行,我想,也可以是閱讀的旅程。虧欠母親的那趟旅程,後來也終究必須在某個異鄉人裡被完成。」
▇書是作家與編輯愛情的結晶
鍾文音的異鄉除了相對於原鄉,也包含一種出發的概念。漂泊多年後重新「回家」的鍾文音,過去以為在旅途上的陌生才是異鄉,未料回到成長的土地之後也強烈感受到。
「這種感覺不只是地理上,還是族群上、心理上的。例如你的讀者和知音越來越少的時候,那種孤獨感就是異鄉。當整個文學都是異鄉的時候,小說家、創作者如何找到自己的生存之地呢?」這份感受與過去的旅程隔著時光遙遙感應,鍾文音不再渴望旅行,而是渴望有更多安靜寫作的時間,好讓收納在自己內部的東西重新梳理吐出。
聊起寫作與手邊進行中的小說,鍾文音的語音變得更加柔軟綿密,莊培園則和我們一樣在她身旁靜靜聽著。對談時,莊培園總將話題引導回鍾文音的作品,只有在很少數的時候,才聊起自己的角色:「我在工作上偏理性型的,所以作家跟我在一起,覺得很穩定,有一種安全感,不用猜測。我都會直說,關係很簡單。」
對兩人而言,20年彷彿眨眼。在彼此事業起步之際,他們就成為夥伴,從不相識到出版了22本書。許多鍾文音還未處理的題材,都被莊培園記在心中;1997年成立的大田,也在21年間,成長為文學、生活、美學與勵志等不同類型的綜合出版社。
回想20年前,是不是有什麼決定性的因素,讓鍾文音把書稿交給莊培園?鍾文音偏著頭想了半天,黑色長髮霧一般披散在胸前:「嗯……因緣際會吧……為什麼呢?」莊培園打趣地接話:「這就好像是在問,『妳為什麼嫁給我沒有嫁給別人?』」
「其實別家找我的時候人也都很好……但為什麼沒有給呢……」鍾文音還在努力回想。
「我覺得真的是自然而然耶。」
莊培園原本想簡單做個總結,沒想到鍾文音開口吐槽:「其實也不是自然而然,因為妳不會知道後面找我的人呀~」
「哇我真的不知道,妳被多少人追~」
「妳都覺得自然而然,其實是我拒絕很多誘惑。」
「那妳怎麼禁得起誘惑呢?」莊培園邊回嘴,邊轉過頭用嘴型說:「她,很,難,追。」
一個作家,一個編輯;一個外熱內冷,一個外冷內熱。末了在攝影師的指示下合照,隔著書堆互望對方的瞬間,兩人同時噗哧笑了出來。
「欸認識這麼久了我們好像還沒合照過,這是我們的婚紗照耶!」她說。
「那這些書是我們的愛情結晶囉。」她說。
1999年至2018年8月鍾文音在大田出版的作品
1999《寫給你的日記》|2000《從今而後》|2001《昨日重現 : 物件和影像的家族史》|2001《 過去 : 關於時間流逝的故事》|2002《永遠的橄欖樹》|2003《在河左岸》|2004《美麗的苦痛》|2004《愛別離》|2005《中途情書》|2006《豔歌行》|2007《三城三戀》|2008《少女老樣子 : 一個女兒與母親的城市對話》|2008《大文豪與冰淇淋 : 我的俄羅斯紀行》|2009《慈悲情人》|2010《短歌行》|2011《傷歌行》|2012《一天兩個人》|2012《暗室微光》|2014《憂傷向誰傾訴》|2015《最後的情人 : 莒哈絲海岸》|2017《捨不得不見妳 : 女兒與母親,世上最長的分手距離》|2018《想你到大海:百年前未完成的懸念,來到了雨水的盡頭》
想你到大海:百年前未完成的懸念,來到了雨水的盡頭
作者: 鍾文音
出版:大田
定價:499元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鍾文音
淡江大傳系畢,曾赴紐約習畫。專職寫作,以小說和散文為主,兼擅攝影,並以繪畫修身。一個人周遊列國多年,曾參與台灣東華、愛荷華、柏林、聖塔菲、香港等大學之國際作家駐村計畫,講授創作等課程。曾獲中時、聯合報、吳三連等國內重要文學獎。二OO六以《豔歌行》獲(開卷)中文創作十大好書。已出版《一天兩個人》《少女老樣子》等多部短篇小說集、散文集與長篇小說等,質量兼具,筆耕不輟。小說《在河左岸》改編成三十集電視劇,深受好評。二O一一年出版百萬字鉅作:台灣島嶼三部曲《豔歌行》《短歌行》《傷歌行》,並已出版簡體版、日文版與英文版。
閱讀通信 vol.309》長命百歲也許不難,難的是百歲無憂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